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代龙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高脂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脂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在体肠
  • 1篇在体肠吸收
  • 1篇在体单向肠灌...
  • 1篇在体单向肠灌...
  • 1篇造模
  • 1篇鼠模型
  • 1篇他汀
  • 1篇匹伐他汀
  • 1篇匹伐他汀钙
  • 1篇重量法
  • 1篇小鼠
  • 1篇小鼠模型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作者

  • 3篇宋相容
  • 3篇方代龙
  • 1篇付春梅
  • 1篇王凌
  • 1篇蒋学华
  • 1篇张金坤
  • 1篇贺英菊
  • 1篇张智
  • 1篇樊春梅
  • 1篇何璇
  • 1篇谢亚菲
  • 1篇杨阳
  • 1篇陈西

传媒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快速构建不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的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比较研究多种动脉粥样硬化(AS)建模方式,建立一种快速构建不稳定型AS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将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给予正常饲料,饲养28周,其余3组给予高脂饲料,分别建模8,12和16周;此外,设置1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喂养正常饲料28周。实验结束后,称量小鼠体重,取血并收集血浆,用于测定血脂水平;分离、收集主动脉、主动脉根和头臂动脉,进行斑块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正常饲喂的ApoE^(-/-)小鼠体内血糖、血脂水平发生紊乱,血管斑块面积显著增加,斑块部位巨噬细胞浸润增加;而高脂饮食诱导进一步加重了ApoE^(-/-)小鼠体内血糖和血脂水平的紊乱程度,导致血管斑块面积和斑块部位巨噬细胞的浸润进一步增加,斑块胶原含量和纤维帽厚度进一步减少;高脂饮食诱导16周后,ApoE^(-/-)小鼠斑块内的坏死核心面积显著增加,纤维帽变薄,形成了不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采用高脂饮食诱导ApoE^(-/-)小鼠,建模16周,能够快速形成不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用于AS斑块不稳定性机理及治疗药物的研究。
黄凌晶付春梅方代龙金全胜宋相容刘咏梅
关键词:高脂饮食动脉粥样硬化
Dunkin Hartley白化豚鼠和Hartley花色豚鼠高脂造模以及降脂药效学的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分析Dunkin Hartley白化豚鼠与Hartley花色豚鼠在构建高脂血症模型以及评价降脂药效学方面的差异,为高脂血症模型建立时豚鼠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周龄的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测定基础血脂水平,具体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随后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和高脂模型组(24只),正常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以构建高脂血症模型;饲喂4周后,同上测定血脂水平。进一步将高脂模型组随机分为匹伐他汀钙组(12只)和溶媒对照组(12只),匹伐他汀钙组每天灌胃给予匹伐他汀钙(1mg/kg),溶媒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同体积的溶媒,持续给药4周,并同步饲喂高脂饲料;给药结束后,同上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当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时,白化豚鼠血脂较为稳定,随周龄增长没有显著变化,而花色豚鼠的TC和LDL-C在9周龄后才比较稳定。当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时,白化豚鼠的TC、TG和LDL-C在造模的4周时间内迅速上升,且增幅显著大于花色豚鼠,HDL-C与花色豚鼠的变化幅度相似。运用模型组豚鼠,进行降脂药效学的考察,匹伐他汀钙在白化豚鼠高脂血症模型中降脂(TC、TG和LDL-C)幅度更大、升高HDL-C的作用更显著。结论在选用正常豚鼠评价降脂作用时,降TG或升HDL-C类药物宜选用5周龄之后的白化豚鼠,降TC或LDL-C类药物宜选用9周龄之后的花色豚鼠;在选用高脂血症豚鼠模型评价降脂作用时,白化豚鼠较花色豚鼠在造模后的血脂水平更加紊乱,且对降脂药物的敏感程度更高,故可作为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和评价降脂药效学研究较佳的实验动物。
谢亚菲蒋学华王凌方代龙徐翠环陈西张智宋相容
关键词:血脂匹伐他汀钙
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NCE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及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4-(4-(3-三氟甲基)苯甲酰胺基)苯氧基-2-(甲基胺甲酰基)吡啶4-甲基苯磺酸盐(NCE)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及药动学。方法.1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将高、中、低剂量(40,20,2 μg·mL^-1)的NCE按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灌肠,以重量法计算NCE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特性参数。单剂量90mg·kg^-1 NCE灌胃和静脉给药,HPLC法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以DAS2.1.1软件计算NCE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高浓度与低浓度相比,三肠段的Papp值和Ka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同一浓度时,各肠段的Ka值和Papp值均无显著差异。NCE口服混悬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4.18%。结论.NCE在大鼠整个小肠均有吸收,无吸收部位特异性,且在2~40 μg·mL^-1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吸收有上升趋势,但Papp值和Ka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其在小肠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NCE口服生物利用度适中,可采用制剂学手段进一步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杨阳樊春梅张金坤何璇余义义方代龙贺英菊宋相容
关键词: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重量法肠吸收特性药动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