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麻醉
  • 1篇修复术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手术
  • 1篇手术修复
  • 1篇双侧唇裂
  • 1篇气管
  • 1篇气管拔管
  • 1篇气管内
  • 1篇气管内滴注
  • 1篇呛咳
  • 1篇全身麻醉
  • 1篇全身麻醉后
  • 1篇小儿
  • 1篇利多卡因
  • 1篇麻醉复苏
  • 1篇麻醉后
  • 1篇纳洛酮
  • 1篇纳美芬

机构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3篇廖晓丽
  • 2篇郑镇伟
  • 2篇游志坚
  • 1篇唐世杰
  • 1篇朱镇森
  • 1篇柯昌能
  • 1篇舒申友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对麻醉复苏气管拔管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对麻醉复苏气管拔管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全麻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行气管拔管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即刻(T_0)、拔出气管导管即刻(T_1)和拔管后3min(T_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呛咳评分。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呛咳发生率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气管内滴注可以有效控制麻醉复苏患者气管拔管时应激反应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减少呛咳的发生率。
廖晓丽郑镇伟游志坚
关键词:利多卡因气管拔管血流动力学呛咳
纳美芬在小儿全身麻醉后复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美芬在小儿麻醉后复苏中拮抗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以及促进意识恢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结扎的学龄前儿童分为纳美芬组、纳洛酮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儿行常规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术毕按分组情况静脉注射纳美芬0.25μg/kg、纳洛酮1μg/kg或生理盐水0.25mL/kg,随后记录患儿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率、镇静评分、疼痛评分等。结果纳美芬组和纳洛酮组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小剂量纳美芬和纳洛酮均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后麻醉复苏,快速解除芬太尼引起的呼吸抑制,并促进意识恢复。
郑镇伟廖晓丽游志坚
关键词:纳美芬纳洛酮小儿
伴隐性唇裂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手术修复效果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伴有隐性唇裂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手术修复方式。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我中心共完成了125例双侧唇裂修复,从中筛选出18例双侧不对称性唇裂,其中有6例伴有隐性唇裂。6例中有3例行一次性手术,即将两侧裂隙分别按照单侧唇裂来修复,先修复裂隙较大的,再修复隐性唇裂。有2例则按照双侧完全性唇裂的方法来修复。有1例则只修复裂隙较大一侧,隐性唇裂未予以修复。结果 3例按照单侧唇裂分侧修复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随访中,红唇及人中嵴的外观均得到满意的效果,2例按照双侧完全性唇裂修复者,上唇组织较紧,白唇瘢痕明显,组织量缺失较多。1例只修复裂隙较大的一侧,隐性唇裂仍存在畸形,需二期手术修复。结论伴有隐性唇裂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采用单侧唇裂分侧修复一期完成,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朱镇森廖晓丽唐世杰柯昌能舒申友
关键词:双侧唇裂唇裂修复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