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葆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先流
  • 1篇雨强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植物措施
  • 1篇沙打旺
  • 1篇土壤溅蚀
  • 1篇土壤类型
  • 1篇染色
  • 1篇紫花
  • 1篇紫花苜蓿
  • 1篇苜蓿
  • 1篇砾石
  • 1篇砾石覆盖
  • 1篇结构方程模型
  • 1篇孔隙
  • 1篇溅蚀

机构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4篇程金花
  • 4篇王葆
  • 2篇马俊明
  • 1篇张洪江
  • 1篇于心怡
  • 1篇韩晓亮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2种类型土壤优先流染色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3
2018年
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结合室内图像解析技术,对北京地区2种类型土壤(淋溶褐土和潮土)进行了优先流染色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土壤用浓度为4g/L的亮蓝溶液27.3L染色后,淋溶褐土基质流深度均值为7.72cm,潮土为8.56cm,潮土优先流发生相对滞后;(2)淋溶褐土的优先流比、染色面积比、最大染色深度和长度指数均大于潮土,优先流现象更明显;(3)淋溶褐土优先路径集中区较多,侧向流较发达,且染色面积比和土壤深度相关性大于潮土,两者关系更密切;(4)2种类型土壤的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与染色面积比显著相关(P<0.01),直径为1~3mm的根长密度也和染色面积比呈显著相关(P<0.05)。淋溶褐土优先流现象比潮土更明显,2种类型土壤对优先流染色特征影响较大的为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和直径为1~3mm的根长密度。
郑欣程金花张洪江王葆张勇刚程竞萱
关键词:优先流影响因素潮土
华北土石山区砾石覆盖对土壤溅蚀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为探讨降雨强度和砾石覆盖度与土壤溅蚀的关系,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采用自主设计的圆形溅蚀板定量研究不同砾石覆盖度(0、5%、10%、15%、20%)、不同降雨强度(40、80和120 mm/h)对土壤溅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砾石覆盖度下,溅蚀量与降雨强度成线性正相关;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溅蚀量随砾石覆盖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土壤溅蚀量受砾石覆盖度影响的程度减小;土壤溅蚀量随溅蚀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土粒飞溅距离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砾石覆盖对抑制溅蚀具有重要影响。
王葆马俊明程金花于心怡戴矜君吕佩忆韩晓亮
关键词:土壤溅蚀降雨强度
北京北部褐土区2种典型植物措施减流减沙效应被引量:12
2017年
为了对比沙打旺和紫花苜蓿的减流减沙效果,设置3种流量(1,2,3m^3/h),5种植被覆盖度(100%,75%,50%,25%和0),利用潜水泵进行径流冲刷试验。结果表明:(1)种植沙打旺和紫花苜蓿的坡面入渗系数大于对照组,径流量及产沙量小于对照组,说明沙打旺和紫花苜蓿均具有减流减沙效果。(2)沙打旺的减流减沙效果优于紫花苜蓿,以流量为3m^3/h时为例,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的坡面入渗系数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5.8%和45.3%;径流总量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3.7%和11.2%;对照组产沙量分别是种植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的坡面产沙量的6.40倍和9.19倍;沙打旺组坡面入渗效果、减沙效益均优于紫花苜蓿组,而紫花苜蓿组的径流量稳定值、径流总量优于沙打旺组。(3)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存在临界现象,50%~75%是本地区草本植物减沙效益的临界盖度。
王葆程金花王文凯马俊明
关键词:沙打旺紫花苜蓿植被覆盖度
基于工业CT扫描的不同类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本研究从3个土壤类型样地中采集11个原状土柱,进行CT断层扫描,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土壤大孔隙特征参数与土壤含水量间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的大孔隙累积弯曲度可抑制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褐土区的大孔隙垂直连续性强,喀斯特人工恢复林地区的大孔隙水平发育度高,且破碎程度高。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林地总孔隙体积较大,乔木群落土壤大孔隙平均直径分别是灌木和草本的1.33倍和1.87倍,灌木的弯曲度高于林地;大孔隙的弯曲度可促进土壤大孔隙表面积的增加。本研究可为后续定量化分析大孔隙三维特征及其对水分运移的贡献等内容提供基础支撑,为不同地区人工林有效恢复及管理、林地土壤营养物质运移及滞留、土壤水分运移机制等提供参考。
阚晓晴程金花王葆王葆
关键词:土壤类型CT扫描大孔隙结构方程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