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莲
-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知识创新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山区人口分布与环境要素关系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定量分析山区人口分布与环境要素的关系。[方法]以川滇黔接壤区作为研究区,将人口密度和居民点密度作为人口分布指标,分析山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土地利用、道路网以及河网等环境要素的定量关系。[结果]山区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与居民点密度和人口密度之间均呈明显的负相关,与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和-0.743;居民点密度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而人口密度与河网密度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居民点密度较高,人口密度与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比例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和0.726;距离道路越远,居民点密度越小,人口密度与路网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23。[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该区人口数据空间化奠定了基础。
- 孙玉莲赵永涛曹伟超于慧马月伟
- 关键词:人口分布
- 碎屑流冲击力测算方法及应用、拦挡消能桩阵设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碎屑流冲击力测算方法及应用、拦挡消能桩阵设计方法。滑坡碎屑流垂向冲击力测算方法通过测算滑坡碎屑流在冲击点的切向运动速度测算碎屑流对冲击位的垂向冲击力分布。进一步地,本发明桩阵设计方法将消能桩自由段简化为悬臂梁,...
- 李新坡姚军陈华勇吴永孙玉莲吕珉昌
- 滑坡碎屑流消能桩结构动力计算与设计方法
- 2024年
- 滑坡碎屑流由于体积大、速度快和运动距离远的特性,常常在下游造成较大破坏形成严重的自然灾害。基于消能桩与滑坡碎屑流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过程,采用功能原理和结构力学方法,推导了消能桩对滑坡碎屑流能量耗散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通过冲击力计算模型获得滑坡碎屑流冲击力的垂向分布;其次,由悬臂梁挠曲变形的关系确定其抗弯反力;然后,根据滑坡碎屑流在坡面上流动的面积、厚度估算消能桩的反力,以及在反力方向上碎屑流通过的距离;最后,计算单根桩的动能耗散量。采用推导的公式进行消能桩的优化设计:综合考虑下游防护对象的位置和滑坡体的堆积位置,计算消能桩的“消能效益”,确定消能桩的数量;根据最大块石的冲击力作用,计算需要消能桩的排数,从而确定消能桩的排布设计。选取一个滑坡碎屑流实例,采用上述理论计算模型设计消能桩,计算出消能桩的数量和排数,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优化布设。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消能桩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 姚军李新坡孙玉莲孙玉莲
- 关键词:动力计算优化设计
- 青藏高原地貌形态总体特征的GIS识别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都是国内外地质及地理学研究重点关注的地区。青藏高原范围不同于行政区划,基于不同标准和目的得到的范围存在一定差异。基于地貌形态特征,利用SRTM数据和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半自动地提取了青藏高原的边界,并对青藏高原的地貌类型进行了自动识别划分,获得了高原16种地貌形态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以高海拔丘陵、小起伏高山、中起伏亚高山和中起伏高山为主,占到青藏高原总面积的60.58%,高原内部地势较平缓,边缘起伏较大,与其相邻区域在地貌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 曹伟超陶和平孔博刘斌涛孙玉莲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貌形态地势起伏度
- 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浅析
-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提出,是成都城乡统筹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下,经过7年多的实践得出的新的理论突破。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和要求,结合成都当前所处的历史机遇,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4个总体功能区、13个...
- 孙玉莲赵永涛马月伟曹伟超
- 关键词:区域地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城乡统筹城市规划
- 文献传递
- 基于DEM数据分割的西南地区地貌形态自动识别研究被引量:33
- 2011年
- 西南地区是我国山区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地貌形态复杂。为了识别西南山区地貌形态,基于ASTERGDEM,以海拔和地势起伏度为地貌类型划分指标,采用数据分割的方法获得了整个西南地区19种地貌类型的分布图,结果表明地貌特征总体比较破碎,其中平原、小起伏低山和小起伏中山3种类型面积较大,超过总面积的42%;同时得出了进行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度计算的最佳统计单元大小为2.34 km2,为地貌形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 曹伟超陶和平孔博刘斌涛孙玉莲
- 关键词:绝对高程地貌形态地势起伏度
- 基于多相物质点法的土-水耦合动力模型被引量:2
- 2021年
- 作为无网格法的一种,物质点法(MPM)在计算中结合了有网格法和无网格法的优势,避免了有网格法在求解大变形问题时出现的网格畸变现象,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大变形岩土工程问题和多相流问题中。基于标准物质点法的原理与算法,研究了多相物质点法的两种形式:适用于饱和土的两相单点格式;适用于非饱和土,考虑基质吸力的两相单点格式。为了验证多相物质点法模拟水力耦合多相流问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模拟了Terzaghi一维固结问题、一维压缩波的传播问题和一维渗流问题3个土力学多相算例,并将所得到的数值解与理论解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计算所得到的数值解与理论解基本保持一致,多相物质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饱和孔隙介质的水力特性和非饱和孔隙介质的渗流特性。最后,采用多相物质点法模拟了非饱和边坡降雨入渗问题,分析了边坡在降雨入渗作用下基质吸力的变化和大变形破坏全过程。
- 唐雄李新坡姚军孙玉莲
- 汶川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以崇州市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汶川地震引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识别不同区域发生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采用面积加权灾害点密度(HCA)作为指标,分析多种地质灾害诱发因子与灾害程度的对应关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实现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并划分为5个危险性等级。结果表明:基本安全区占总面积的53.61%,多分布于东部平原地区;低危险区多分布于中部丘陵地区;中度危险区和亚高危险区面积较大,分别占总面积的19.58%和16.22%,均分布于山区和高断裂带密度区;高危险区面积为37.82km2,占总面积的3.5%,极易发生(次生)地质灾害,应重点关注;最后,与传统灾害点密度(HC)方法进行对比,基于HCA的结果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 曹伟超陶和平刘斌涛孔博孙玉莲
- 关键词: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