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如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急诊思维教学体系对临床学员的短期培训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评估基于"情境沉浸与案例融入"的急诊临床思维教学体系短期化培训实践效果。方法选取参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临床轮转的各教学基地2017级~2019级学员和急诊科低年资医生(1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便利抽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90例)按照传统急诊教学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组(82例)进行急诊临床思维体系培训,在短期化课程中,通过案例融入和情景沉浸的方式逐步将急诊临床思维体系融入到理论课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医患沟通训练。培训后对所有学员进行A2型急诊临床思维试题考核。比较两组学员的一般资料,考核成绩,"动态性原则"、"剃刀原理"、"发散思维"、"模型化原则"、"一元论原则"、"整体性原则"、"扼制理论"和"证据论"急诊临床思维相应试题正确率以及"容易"、"中等"和"困难"试题正确率。结果实验组学员经急诊临床思维教学体系短期化培训后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明显提高[(81±11)分vs.(77±10)分,t=2.412,P=0.017]。同时,实验组学员"证据论"急诊临床思维相应试题正确率高于对照组[89.43%(220/246)vs.80.74%(218/270),χ^2=7.576,P=0.006];而两组学员"动态性原则"、"剃刀原理"、"发散思维"、"模型化原则"、"一元论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扼制理论"相应试题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学员"困难"试题正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5.30%(494/656)vs.70.56%(508/720),χ^2=3.911,P=0.048];而"容易"和"中等"试题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情境沉浸与案例融入"的急诊临床思维教学体系可在短期课程训练后有效提高学员的各种急诊临床思维能力,尤其是对困难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 徐佳李璐璐宋聪颖王浩如丁晨彦李彤祝建勇潘建尚安东陆远强
- 关键词:急诊医学
- 中毒性脑病35例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中毒性脑病是由多种神经毒性物质包括金属、气体、农药、药物,化学物质以及乙醇等中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总称,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乏力、认知功能下降、抽搐、烦躁、谵妄甚至昏迷、死亡等[1-2]。中毒性脑病的常见病因包括一氧化碳中毒、慢性乙醇中毒、有机磷中毒、有机锡中毒等,目前已有多篇文献进行报道[3-7]。本研究分析了各类常见中毒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
- 方红丽叶小军王小川张琴王浩如祝建勇尚安东冯梦晓
- 关键词:中毒性脑病慢性乙醇中毒有机锡中毒有机磷中毒神经毒性物质常见病因
- “情景沉浸、角色互换”在急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0年
- 急诊医学专业是临床综合学科,是一门跨专业学科,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灾害医学等多项内容,急诊医学具有危、急、重、杂的特点,其中危即危险性,患者病情危险,医护处境危险,急诊工作时刻蕴含危险性;急即急迫与急躁,患者情绪急躁,医护心情急迫;重即繁重,患者的病情重,医护的工作负担沉重;杂即复杂,患者情况复杂,病种杂乱,医护工作环境嘈杂。临床医生如何在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中保质保量地完成带教工作,一直是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因此,为了改善急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借鉴已有的“翻转课堂[1,2]”的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开展了“情景沉浸、角色互换”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并将教学效果进行了相关调查和评价,现总结报道如下。
- 李璐璐宋聪颖徐佳王浩如丁晨彦陆远强
- 关键词:角色互换急诊医学急诊工作带教工作医护工作灾害医学
- 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及相关文献进展
- 2012年
-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2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10天余”入院。入院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1℃,平均波动在38.5℃左右,伴有咳嗽、咳少量白痰,及乏力、纳差。既往无疾病史。患者曾于当地医院就诊,
- 王浩如
- 关键词:嗜血细胞综合征成人病例资料医院就诊疾病史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