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婧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颅内动脉瘤发生及破裂的关系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颅内动脉瘤发生及破裂的关系。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分为破裂组(n=54)和未破裂组(n=46),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并检测血清CysC、FBG和CRP的含量。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饮酒、吸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破裂组年龄≥60岁、男性、饮酒、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占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内CysC、FBG和CRP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内CysC、FBG和CRP含量异常升高,且CysC、FBG和CRP含量与颅内动脉瘤破裂有关。
- 杨婧朱金芬马澜孟灵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清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
- 不同时期补充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 观察探讨不同时期补充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86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在孕期不同时间给予胰岛素。对照组在孕期>32周时,给予胰岛素。实验组在孕期<32周时,给予胰岛素。两组其余治疗方式及饮食相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孕产妇FPG、2hPBG、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孕产妇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及新生儿方面的不良妊娠结局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孕产妇,不同时期补充胰岛素,作用效果不同。在孕期32周前给予孕产度胰岛素不仅有助于改善血糖指标水平,同时还能明显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 杨婧王瑞琪
-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胰岛素
- 不同指标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淀粉样蛋白A(SAA)、免疫球蛋白E(IgE)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至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T2DM患者224例,其中男144例,女80例,年龄(61±11)岁。按照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合并AS组(T2DM-AS组,n=160)及T2DM组(n=64);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160)。检测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PLA2、IgE、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上述各指标以及性别、年龄与T2DM合并A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AS组、T2DM组的IgE、Lp-PLA2水平均升高,T2DM-AS组的SAA水平升高(均P<0.05);与T2DM组比较,T2DM-AS组Lp-PLA2、IgE、SAA水平均升高(均P<0.05)。T2DM合并AS与年龄、IgE、Lp-PLA2和SAA呈正相关(r=0.468、0.269、0.486、0.418,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65,95%CI:0.763~0.982,P<0.05)、IgE(OR=0.910,95%CI:0.840~0.987,P<0.05)和Lp-PLA2(OR=0.942,95%CI:0.910~0.986,P<0.05)与T2DM合并AS相关。Lp-PLA2、SAA和IgE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T2DM合并AS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895(P<0.05),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3.7%。结论T2DM合并AS患者Lp-PLA2、IgE、SAA水平均升高,Lp-PLA2、SAA和IgE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T2DM合并AS的诊断效能。
- 姜雯雯牛金豆祁媚姣宋雅伟党颖强杨佩琦杨婧刘玉梅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清淀粉样蛋白A免疫球蛋白E
- 3076株尿液标本分离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3 076株尿液标本中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尿路感染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尿液标本并分离细菌,用Microscan-4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确证实验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尿液标本中分离细菌株数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女性尿液中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男性高于女性;屎肠球菌的耐药率男性和女性无差异。结论大肠埃希菌为尿路感染的首位病原菌,男性和女性尿液标本中分离细菌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情况有显著差异。
- 郜莉娜孟灵王应芳杨婧
- 关键词:尿路感染细菌耐药性
- 血清sTREM-1、sCD14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n=23)和非感染组(n=7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TREM-1、sCD14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4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sTREM-1、sCD14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761,特异度分别为66.03%、55.84%,灵敏度为92.04%、92.04%;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4,特异度为86.72%,灵敏度为85.46%。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2周占比均大于非感染组,CRP、白细胞、白蛋白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073)、导管留置时间≥2周(OR=2.416)、sTREM-1≥82.84 ng/L(OR=3.343)、sCD14≥2.56μg/L(OR=2.776)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sTREM-1、sCD14水平升高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潜在的预测标志物。
- 杨婧杜洽军拜娅楠姜雯雯
- 关键词: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
- VCAM-1、PDGF-AA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及检测意义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E-AA)在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8年6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治疗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产检并分娩的血糖正常孕妇85例为对照组。检测孕妇血清中VCAM-1、PDGF-AA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二者相关性,观察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及新生儿结局,分析VCAM-1、PDGF-AA对母婴结局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VCAM-1、PDGF-AA的临床诊断价值,对影响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VCAM-1、PDGF-A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VCAM-1与PDGF-AA水平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中不良母婴结局孕妇的VCAM-1、PDGF-AA水平均高于正常结局孕妇(P<0.05);诊断妊娠期糖尿病VCAM-1的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90.0%;PDGF-AA的敏感度为79.7%,特异度为86. 7%; VCAM-1与PDGF-AA均是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VCAM-1、PDGF-AA水平高于正常孕妇,二者呈正相关且与母婴不良结局紧密相关,检测血清中VCAM-1、PDGF-AA水平可作为诊断妊娠糖尿病的参考指标。
- 吴海霞马海燕魏风云杨婧李婷婷郭红宇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 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炎症反应与乳酸杆菌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炎症反应与乳酸杆菌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炎症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糖脂代谢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量比较两组对象的乳酸杆菌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乳酸菌杆菌水平、外周血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脂糖结合蛋白(LB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β(IL-6β)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可溶性脂蛋白胆固醇(s CD14)、白细胞介素10β(IL-10β)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糖脂代谢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体内乳酸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血清LDL-C含量与乳酸杆菌水平呈负相关,血清TNF-α、IL-6β水平与乳酸杆菌水平呈正相关。
- 杨婧朱金芬孟灵马澜彭志恒
- 关键词:糖尿病炎症指标乳酸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