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林

作品数:49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病毒
  • 9篇疫情
  • 9篇流感
  • 8篇抗体
  • 8篇病原
  • 7篇毒力
  • 7篇流感病毒
  • 7篇病原学
  • 6篇电泳
  • 6篇毒力基因
  • 6篇脉冲场
  • 6篇脉冲场凝胶电...
  • 6篇基因
  • 6篇发热
  • 5篇耐药
  • 5篇基因特征
  • 5篇暴发疫情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抗体水平

机构

  • 48篇北京市通州区...
  • 20篇北京市疾病预...
  • 6篇北京市顺义区...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合格评定...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作者

  • 48篇邹林
  • 28篇高翔
  • 20篇张冲
  • 17篇甄博珺
  • 15篇佟玲
  • 13篇张萍
  • 10篇王建国
  • 9篇周景林
  • 9篇王芳
  • 8篇赵凤玲
  • 8篇罗宇馨
  • 8篇张兰荣
  • 8篇张扬
  • 7篇王宝兰
  • 6篇王凤君
  • 6篇王艳春
  • 6篇赵春艳
  • 6篇李洪军
  • 6篇李颖
  • 4篇杨艳娜

传媒

  • 10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首都公共卫生
  • 4篇国际病毒学杂...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大医生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5
  • 8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A组轮状病毒的检测效果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实时荧光PCR)对A组轮状病毒的检测效果,为后续试验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2020年北京市某医院肠道门诊5岁以下腹泻儿童粪便样本,使用ELISA和实时荧光PCR两种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采用G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ELISA和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的样本。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Kappa和Spearman统计分析。结果2015—2020年共采集1412份粪便样本,其中155份ELISA检测阳性,166份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对实时荧光PCR和ELISA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Kappa检验,Kappa=0.954>0.75,说明这两种诊断方法检测一致性良好。ELISA法的吸光度A值呈偏态分布,实时荧光PCR法的Ct值类似正态分布,Spearman相关系数r=0.088,P=0.278,Ct值和吸光度A值无相关性。有13份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仅有1份为ELSIA阳性、实时荧光PCR阴性,12份均为ELSIA阴性、实时荧光PCR阳性,其中,10份有GP分型结果,4份为G2[P4],4份为G9[P8],1份为混合感染G2/9[P4],1份为未分型。结论两种诊断方法定性诊断的一致性良好,但ELISA吸光度A值和实时荧光PCR Ct值无相关性,不能通过任何一种方法结果数值来推断另一种方法的结果数值。基因分型结果提示ELISA阴性、实时荧光PCR阳性的样本可能与G2[P4]型别的毒株与检测抗体的匹配度不是很高有关。
甄博珺田祎邹林高翔张萍张靖张扬郭晓晨高志勇
关键词:A组轮状病毒实时荧光PCR
实时荧光PCR检测弯曲菌感染病例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
2024年
目的通过对3起弯曲菌暴发事件中粪便和肛拭子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和培养法检测结果的比较,为实验室快速有效地应对此类事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3起弯曲菌感染暴发事件中病例的生物样本;使用过滤培养法进行弯曲菌培养检测,分别使用原始样本、增菌24 h和增菌48 h样本提取DNA进行弯曲菌实时荧光PCR检测;使用Kappa检验对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和培养法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原始样本、增菌24 h和增菌48 h实时荧光PCR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91%、97.22%和100%,特异度分别为75.00%、84.00%和78.95%,与培养法结果一致性分析的Kappa值分别为0.643、0.813和0.785。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与培养法结合使用是弯曲菌暴发事件处置的有效实验室检测方法。
邹林贾楠张萍甄博珺郭晓晨王芳冀国强闫爱霞康颖马红梅李颖
关键词:弯曲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培养法腹泻病例
一起疑似产气荚膜梭菌腹泻暴发事件实验室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一起疑似由产气荚膜梭菌导致腹泻暴发事件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策略的改进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暴发事件中4例病例肛拭子样本,应用荧光PCR方法检测肛拭子及其增菌液中cpa基因与cpe基因。对肛拭子样本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培养,对部分分离单菌落进行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4例病例样本中均检测到cpa基因和cpe基因。从病例1样本中挑取并鉴定为产气荚膜梭菌的18个单菌落中获得1个cpe+菌落,构成比为5.56%(1/18);从病例2样本中挑取并鉴定为产气荚膜梭菌的6个单菌落中获得1个cpe+菌落,构成比为16.7%(1/6);病例3未分离到cpe+菌落,病例4未分离到产气荚膜梭菌。11株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包括A型和C型两种,包含5种PFGE带型,分离自病例1和病例2的cpe+阳性菌株PFGE带型一致。结论本次暴发事件可能由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综合使用各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可在产气荚膜梭菌诊断标准滞后的情况下协助暴发事件分析。
赵凤玲高翔甄博珺张萍罗宇馨王润萍黄震李颖邹林
关键词:产气荚膜梭菌腹泻多克隆脉冲场凝胶电泳毒力基因
北京市通州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中副溶血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通州区2015—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中副溶血弧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优势带型、耐药情况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副溶血弧菌感染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2015—2021年通州区定点监测医院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副溶血弧菌分离培养,对其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PFGE聚类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2828份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100株,检出率为3.54%,每年7~9月是检出高峰月份。不同年份副溶血弧菌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94,P<0.001)。100株副溶血弧菌中有一株未携带tlh基因,89.00%的菌株携带致病性毒力基因tdh。副溶血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66/100),其次是O4∶K8(9/100)。98株菌副溶血弧菌(2株降解)PFGE分型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有39个PFGE带型,命名为V1-V39,条带相似度在79.6%~100%之间,基因分布呈高度多态性,V22和V25是通州区副溶血弧菌的优势带型。菌株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32.00%),其次是氨苄西林(14.00%)和多黏菌素E(13.00%),对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四类药物100%敏感。结论通州区2015—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中检出的副溶血弧菌主要是O3∶K6型tdh+-trh-菌株,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和多黏菌素E耐药。PFGE图谱主要流行菌株带型相似度在93.1%以上,存在暴发风险,食品安全相关部门需做好副溶血弧菌监测及暴发预警工作,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
张萍王梦晗邹林甄博珺张扬张靖郭晓晨高翔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耐药
2022—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22—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流感病原学监测中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特性,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通州区2022—2023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选取不同时间分离到的34株甲型H3N2亚型流感毒株,进行HA基因扩增和测序,应用MEGA11进行HA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HA基因遗传进化树,在线预测N-糖基化位点,分析其基因变异和进化特征。结果2022—2023年共检测流感病原学监测样本3660件,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21.50%,其中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占比为57.81%。发热疫情样本共计4855件,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54.25%,其中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占比为61.50%。34株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与疫苗株A/Darwin/9/2021相比,核苷酸相似度为97.00%~98.50%,氨基酸相似度为97.40%~98.10%。基因进化分析显示,2022—2023均分布在3c.2a1b.2a分支,2022年8—11月分离的14株毒株分布在1a.1亚分支,2023年2—3月分离的20株毒株则分布在2a.3a.1亚分支。与疫苗株相比,2022—2023年的34株毒株在4个抗原决定簇上(B、C、D和E)发生了多位点氨基酸变异,且在186和225位点上均发生了替换。2022年的14株毒株,增加了158NYTY位点,存在13个潜在糖基化位点,2023年的20株分离株122NESF糖基化位点丢失,共有12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存在。结论2022—2023年,北京市通州区人群中流行的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分布在2个进化分支上,2023年3C.2a1b.2a.2a.3a.1分支取代了2022年3C.2a1b.2a.1a.1分支,成为流行株。及时分析流感病毒基因特性和进化趋势,对流感的防控有重要意义。
张冲邹林佟玲刘肖杨丽丽高翔王芳张猛
关键词:血凝素基因特征
北京市通州区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分布及基因特征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对2021—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农贸市场的外环境及相关人员标本的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及基因特征分析,为我市禽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1—2022年共采集外环境及食品涂抹标本2184例,相关人员咽拭子标本124例。利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对病毒载量高的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基因特征。结果实时荧光RT-PCR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外环境及食品涂抹标本检出2例H5N8阳性、78例H7N9阳性、177例H9N2阳性、2例H5N8和H9N2共感染、1例H7N9和H9N2共感染,124例人员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病毒载量高的阳性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1例H5N8病毒的HA基因属于为2.3.4.4分支,HA基因的HA0裂解位点序列为多个连续性碱性氨基酸(REKRRKR/GLF),2例H7N9病毒的HA基因与Yangtza river delta属于同一分支,HA基因的HA0裂解位点序列为多个连续性碱性氨基酸(VPKRKRTAR/GLF),均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树分析提示,H5N8和H7N9的HA基因与国内报道的病毒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农贸市场是禽流感病毒分布的主要场所,高致病性及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同时空交叠感染现状,提示应加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防控工作及防范知识的宣传。
邹林高翔张冲佟玲刘肖马静杨耀武
关键词:禽流感实时荧光RT-PCR全基因组测序
提高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探究被引量:1
2023年
探究提高疾控中心(CDC)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质量和水平的方法。方法 选择不同时间段的微生物检验室内样本来作为对象。2021年6月~2021年12月(常规组)中选取400份样本研究,该组采取常规质量控制方案。2022年1月~2022年6月间(研究组)选取400份样本,该组采取强化质控方案。观察和统计两组所收集的微生物检验样本质量问题,深入总结影响到质量的原因,探讨有效解决措施。结果 统计两组微生物检验质量问题,结果显示:常规组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率9.0%(36/400),研究组1.25%(5/400)。组间比较,明显后者占据突出优势(P<0.05,²=7.780)。对比两组检验质量问题影响因素,最终总结出有人员、操作、样本、仪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组质量问题更少。结论 为提升CDC微生物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效果,可从人员、仪器、环境等方面强化干预,从而提升工作准确性。
王凤君邹林
关键词: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
一起基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志贺菌病暴发事件实验室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对基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体系的志贺菌病暴发事件进行实验室分析。方法对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志贺菌病暴发疫情菌株进行分离和鉴定,结合2015—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监测和暴发疫情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比对分析。结果28株志贺菌中27株带型相似度≥92.0%,疫情相关菌株带型相似度≥97.1%,说明本地区存在一组亲缘关系接近的志贺菌并以低流行态势存在。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2019年宋内志贺菌分离株对庆大霉素耐药与2015—2018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07,P<0.001),提示庆大霉素在志贺菌病治疗中应慎重使用。全部菌株对环丙沙星、氯霉素、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均敏感,提示该类药物对志贺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近年来,通州区流行的痢疾菌株主要为宋内志贺菌,菌株同源性较高,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应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体系加强志贺菌的日常监测和耐药监测。
张萍李颖甄博珺高翔江南郑燃燃张扬邹林王建国
关键词:脉冲场凝胶电泳耐药
北京市通州区一起聚集性发热疫情的病原学鉴定及柯萨奇病毒A4型基因特征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旨在对2023年7月北京市通州区发生的一起聚集性发热疫情进行病原学和基因特征研究,为相关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RT-PCR对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对7例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分离株VP1基因进行测序和Blast型别鉴定,随后与筛选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CVA4的VP1序列的代表株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及氨基酸变异位点等分析。结果显示,通州区7例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均为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A4,CVA4)。通过对从NCBI公共数据库筛选的来自全球的324条CVA4的全长VP1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CVA4可分为A~F 6个基因型,F基因型分为F1和F2亚型。相似性分析表明,7株分离株与CVA4 F2亚型核苷酸相似性最高,中位数为0.936(0.927~0.945),与F2亚型氨基酸相似性中位数为0.993(0.990~0.996)。因此北京市通州区此次聚集性发热疫情是由CVA4引起,属于F基因型F2亚型,提示未来工作应加强对CVA4的监测。
邹林甄博珺张萍张冲佟玲张建明郗璐王建国王芳高翔李仁清
关键词:分子特征
2020-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23年
目的调查2020—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的流行特征,为临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呼吸道感染病例纳入标准,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就诊的117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呼吸道样本,应用多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2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核酸进行检测和数据分析。结果1176例样本中,检出26种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核酸阳性,病毒和细菌总检出率34.86%(410/1176),其中单一感染病毒类病原体98例(23.90%,98/410),单一感染细菌类病原体185例(45.12%,185/410),检出大于1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127例(30.98%,127/410),其中病毒+细菌混合感染39例(9.51%,39/410)、细菌+细菌混合感染88例(21.46%,88/410);<5、5~17、18~44、45~64、≥65岁年龄组检出率分别为30.77%(24/78)、35.59(42/118)、29.06%(120/413)、36.28%(78/215)、41.48%(146/352);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样本检出率分别为25.97%(195/751)和50.59%(215/425);按样本采集时间分组,检出率前2位的月份组分别是2020年1月,检出率84.00%(21/25),2021年12月,检出率59.78%(55/92)。结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病毒情况明显减少,病原体以细菌类多见,混合感染情况占比较高,混合感染主要以细菌类混合感染为主,其中重症肺炎病例混合感染情况更加复杂多样,感染率最高的细菌类病原体是铜绿假单胞菌,老年人为易感人群且男性更易感染;春秋季节为感染的高发期。
邹林高翔张冲佟玲王建国郗璐张建明刘永红彭晓旻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