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訾成方

作品数:4 被引量:69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水
  • 2篇水处理
  • 2篇水处理厂
  • 2篇污水处理
  • 2篇污水处理厂
  • 2篇归趋
  • 1篇地表水
  • 1篇地表水体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医药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色谱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估
  • 1篇水体
  • 1篇水域
  • 1篇去除率
  • 1篇萃取

机构

  • 4篇重庆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4篇甘秀梅
  • 4篇高旭
  • 4篇张怡昕
  • 4篇訾成方
  • 3篇郭劲松
  • 3篇严清
  • 3篇彭绪亚
  • 1篇黄磊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重庆主城区水域典型PhACs污染水平及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分析了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类酯类抗生素、心血管类、止痛剂类等8类PhACs(医药活性物质)在重庆主要地表水体长江、嘉陵江及花溪河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1种目标PhACs中,有14种在3条河流中均有检出,长江与嘉陵江的中P(PhACs)为1.1—35.5ng/L,花溪河P(PhACs)为10.3—445.6ng/L.莫西沙星、苯扎贝特、吉非罗奇、双氯芬酸、阿托伐他汀等5种目标PhACs仅在花溪河中检出,质量浓度为0.6—31.4ng/L.氨氯地平未检出.花溪河流量小且周边污水直排严重,除磺胺甲嘧啶、立痛定与辛伐他汀外,其他目标PhACs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2条河流.参照MEC/PNEC(MEC为环境实测浓度,PNEC为生态风险阈值)风险综合评估体系评估了水环境中PhACs的生态风险,在检测出的目标PhACs中,磺胺甲恶唑、氧氟沙星、红霉素、降固醇酸的生态风险熵(RQ=MEC/PNEC)均大于0.1,百]能会对环境产生中等程度危害的生态风险,这与这4种PhACs的大量频繁使用密切相关.
严清訾成方张怡昕甘秀梅彭绪亚高旭郭劲松
关键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生态风险评估地表水体
重庆主城区PhACs消耗的质量估算
2014年
运用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技术检测了西南地区最大污水处理厂,重庆市鸡冠石污水厂进水中磺胺类、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止痛消炎类、抗癫痫类等8类21种PhACs(医药活性物质)的含量水平;采用污水厂进水中PhACs,并考虑人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以推算重庆地区的药物消耗量;推算出的氧氟沙星用量与实际用量能较好地吻合(相似度72.5%),但是PhACs的反推算用量需要更进一步地核实;通常所选抗生素的进水质量负荷和推算得出的人均消耗水平与发达国家报道的水平相当或者略高,但是其他类型的目标PhACs却相反。
訾成方高旭黄磊甘秀梅张怡昕
关键词:污水
典型抗生素在中国西南地区某污水处理厂中的行为和归趋被引量:46
2014年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HPLC-MS/MS)法调查研究了10种典型抗生素药物在中国西南地区某污水处理厂中的含量水平、去除特点及其行为特征.结果表明,10种目标抗生素均能在污水中检出,其浓度水平在ng·L-1~μg·L-1之间;在脱水污泥样中同样能检测出目标抗生素的残留,含量范围在(0.92±0.18)^(466.76±77.46)ng·g-1之间,浓度最高的是阿奇霉素(以干重计,466.76 ng·g-1).目标抗生素在进水和出水中的总质量负荷分别为1.94 mg·(d·person)-1和807.17μg·(d·person)-1.质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转化或降解是其主要去除机制,对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和阿奇霉素,污泥吸附也是相关的去除途径之一(污泥吸附占进水负荷的9.35%~26.96%).
甘秀梅严清高旭张怡昕张怡昕訾成方彭绪亚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抗生素污泥吸附去除率
典型医药活性物质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归趋及其风险评估被引量:16
2014年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污泥样品先采用超声波萃取预处理方法提取)检测分析了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类酯类抗生素、心血管类、止痛剂类等8类医药活性物质在重庆某污水厂中的含量水平及其行为归趋.采用 EC/PNEC 综合评价体系评估环境中目标医药活性物质的生态风险,利用质量平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其在水相及污泥相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目标物质在水相中均可检出,其检出浓度在ng/L~μg/L,在污泥样品中可检测出18种目标物质,其浓度在ng/g (干重,下同).仅仅1.1%的目标物质被污泥吸附去除.污水处理厂初级处理及氯化消毒阶段对目标物质无明显去除效果,目标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生物处理阶段,生物的降解或转化作用是目标物质的主要去除机制.EC/PNEC 分析表明,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氧氟沙星与脱水红霉素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及其污泥中综合评价因子均大于1,它们的存在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并不能完全去除水相中微量的医药物质,为防止排放导致的潜在生态风险,出水及污泥中活性医药物质需采取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严清张怡昕高旭訾成方甘秀梅彭绪亚郭劲松
关键词:风险评估污水处理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