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麓
-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 水银镜面天文学
- 2020年
- 这台望远镜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它所在的位置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天文台址。不仅如此,这台望远镜的观测方向只能竖直向上,指向天顶。但是,造价仅仅略高于两百万美元的这台位于印度北部,几近完成的4米国际水银镜面望远镜(International Liquid Mirrror Telescope,ILMT)价格着实便宜。
- 霍弗特 席林冯麓
- 关键词:天文望远镜天文学水银镜面
- 何处觅星光 我国现代夜天文光学观测台址的发展
- 2021年
- 建国初期,我国的夜天文台址只有位于现南京市的紫金山天文台。尽管当时南京市远没有现在城市发展的规模,夜晚城市的灯光还不至于影响到天文观测,但是南京的天气全年雨水大、云量多,并不适合进行天文观测。当时刚刚从法国归来的天体物理学家程茂兰先生时任北京天文台筹备处(也就是后来的北京天文台前身)主任。
- 冯麓
- 关键词:天体物理学家紫金山天文台天文观测天文光学
- 钠信标激光技术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地基光学望远镜对天观测时,大气湍流扰动引起星光波前畸变将导致其实际分辨率远低于物理极限,这是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采用钠信标激光激发海拔80~105 km大气电离层中的钠原子可产生高亮度的钠导引星,可作为信标探测大气对光波的扰动,再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进行校正,能使望远镜克服大气扰动影响,获得近衍射极限的分辨率。介绍了钠信标激光的特性与国内外研究进展,尤其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激光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钠D2线双峰谱型匹配的微秒脉冲钠信标激光器及其在大型望远镜上的应用情况。
- 薄勇卞奇彭钦军许祖彦魏凯张雨东冯麓薛随建
- 关键词:自适应光学
- 微秒脉冲激光钠导引星星群技术研究(特邀)被引量:1
- 2022年
- 激光钠导引星被称为人造恒星,用于探测和校正光波经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畸变,大幅度提高自适应光学望远镜的成像质量。采用单颗钠导引星探测的有效视场范围有限,通过多束黄激光分别激发大气电离层钠原子产生多颗钠导引星,能在较大视场内获得更清晰的目标成像,在精密天文观测、空间目标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文中重点介绍了微秒脉冲激光钠导引星星群的产生,基于100 W级微秒脉冲激光,采用小角度精密偏振分光/并束调控的专利技术,在丽江天文台通过一台发射望远镜将四束20 W/束、重复频率kHz、脉冲宽度百微秒的钠激光发射到天空,在40"观测视场内生成四颗导引星,星群构型可调控,如线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和正方形等,每颗钠导引星亮度约为V波段8等星,光斑大小约3.25"。利用脉冲同步控制技术,钠导引星回波信号可以避免瑞利散射光的干扰,从而获得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这为大口径天文望远镜多层共轭校正系统的研制提供技术参考。
- 卞奇薄勇彭钦军李敏魏凯张雨东冯麓薛随建
- 关键词:偏振调制
- 浅谈夜天文光学红外望远镜的选址
- 2019年
- 茫茫夜空,繁星之下,云海之上,数台大口径地基红外望远镜再一次打开穹顶开始了新一天的观测。这就是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山顶,国际公认的世界上最好的光学红外天文台址之一,也是未来国际三十米望远镜TMT极有可能的安家之处。那么为什么天文学家认为这里是最好的光学红外天文台址,它有什么特点,世界上还有哪些其他的已建成的优秀台址呢?在这一篇文章中将会为大家一一道来。
- 冯麓
- 关键词:红外望远镜天文光学天文台址天文学家大口径TMT
- 夜天文中的自适应光学被引量:3
- 2018年
- 自1989年自适应光学首次在地基天文望远镜上成功实现衍射极限的天文观测以来,自适应光学系统已逐渐发展成为地基大口径天文望远镜必备的仪器之一。由于当今夜天文观测对仪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为了提高夜天文观测中的适用性,自适应光学系统近20年来也在不断发展,涌现出多种新型自适应光学系统,如激光导星自适应光学系统、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系统、极限自适应光学系统、近地层自适应光学系统等。尽管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性能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其局限性。文章分析了目前国际上已有自适应光学系统,探讨近年来夜天文当中应用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及相关进展。
- 冯麓张玉佩宋菲君薛随建沈志侠郭广妍
- 关键词:天文学自适应光学
- 激光钠导引星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6年
- 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最重要的科学工具之一。大型地基光学望远镜对天观测时,大气扰动使星光波前畸变导致其实际分辨率大幅下降,是长期困扰高精度天文观测的重大科技问题。因此世界各大望远镜均在竞相发展自适应光学技术,以校正大气造成的波前畸变,使望远镜达到近衍射极限分辨率,这标志着地基光学望远镜正在进入自适应光学望远镜时代。激光钠导引星是用激光激发海拨约90 km电离层中的钠原子产生的人造亮星,作为自适应光学校正的信标源,是自适应光学望远镜的核心技术之一。文中介绍了激光钠导引星技术的原理、方法与国内外发展状况,尤其是该实验室采用的固体激光和频技术,实现了钠D2线光谱匹配和钠层激发匹配的微秒脉冲钠导引星激光,并在国内外大望远镜上使用获得成功。
- 许祖彦薄勇彭钦军张雨东魏凯薛随建冯麓
- 关键词:自适应光学
- 基于迭代分形法的大气波前仿真被引量:1
- 2012年
- 大口径望远镜受大气湍流的影响,光学分辨率远远小于其自身光路所决定的衍射极限。为了相应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设计,首先有必要对大气波动进行仿真以提供环境数据。通常的大气波前仿真方法需要通过计算结构函数,得到功率谱函数,进而得到仿真波前,但该方法存在计算速度慢,中间变量存储空间大的问题,给大口径望远镜或者长时间仿真带来很大不便。介绍了一种可行的基于迭代分形法的波前仿真方法,复杂度达到O(N),可以大大提高波前仿真的速度。
- 冯麓
- 未来巨型地基望远镜家族大盘点
- 2023年
- 距人类第一台望远镜发明至今,已有400多年。在四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望远镜从地面发展到空间,从光学发展到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射线,近乎全电磁波谱,更延伸至中微子、引力波等多信使设备。尽管如此,当我们不加任何定语地使用“望远镜”这个词语,人们脑中浮现的仍是发展最早、使用最广泛的地基光学望远镜。本文就来谈谈未来十年将出现的地球上的30米级巨型望远镜们。
- 沈志侠薛随建冯麓
- 关键词:望远镜引力波X射线中微子大盘点
- 钠信标测光理论与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钠信标激光器与钠原子间的耦合效率是其性能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为对钠信标激光器的激发效率实现精确测量,在云南丽江1.8 m望远镜上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激光钠信标测光系统,该系统由钠信标激光器、激光中继光路和激光发射望远镜、钠信标接收望远镜、钠原子激光雷达、大气视宁度测量仪等组成。自2011年以来利用该系统对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 W级百微秒脉冲激光器所产生的钠信标进行了相应的测量标定,成功得到了半高全宽最小为3′(对应到90 km高度处为1.3 m)的钠信标图像,并测量了在不同的出光功率、偏振状态和中心波长下钠信标的回光结果。实验中分析了滤光片、CCD量子效率曲线等在对钠信标测光时的影响,对所产生的钠信标回波光子数进行了精确标定,并提出了一种钠信标V星等的计算方法;在19 W出光功率,圆偏光状态下获得了最亮的钠信标,其在大气层上空的光子数流量为9.55×10~6 photons·s^(-1)·m^(-2),对应7.4 V星等。
- 晋凯魏凯李敏程锋薄勇左军卫姚吉卞奇冯麓薛向辉程学武钱仙妹Angel Otarola张雨东
- 关键词:自适应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