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星 作品数:11 被引量:195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稻-稻-油”生产模式下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选育与推广现状分析 2024年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到31%,进口依赖度高。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广泛,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扩种油菜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推广“稻-稻-油”三熟制生产模式是扩种油菜的重要途径。适宜“稻-稻-油”生产模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江西、广西和湖北等省的双季稻区,约有187万hm^(2)的潜力面积。根据温光资源条件,3个适宜区域即温光资源宽松区、温光资源紧平衡区和温光资源约束区均要求油菜品种生育期在180 d左右,10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收获,才能适宜南方双季稻接茬。从2013年到2022年国家油菜品种试验情况来看,共有75个油菜新品种参加早熟组试验,平均生育期为169.3—185.3 d,平均单产1 635.90—2 228.55 kg·hm^(-2),其中,有22个品种增产显著。截至2023年5月底,登记生育期在190 d以内,适宜在“稻-稻-油”模式区域种植的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共有72个,均为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以杂交品种为主。在品种推广应用上,经相关省份调查,阳光131、丰油730、沣油320、沣油847、赣油杂906、圣光127、湘油420、景油69、沣油112、华油杂652、赣油杂1009等11个品种在“稻-稻-油”生产区有较大的推广应用面积,在2022年的推广面积均为135 hm^(2)以上。现有品种的生育期能够基本满足温光资源宽松区的要求,但在温光资源紧平衡区和约束区生育期仍然偏长。聚焦油菜扩种增产增效,未来还需要强化政策资金保障,组织开展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培育联合攻关,提高温光资源宽松区品种的产量,缩短温光资源紧平衡区和约束区品种的生育期。同时,还需加强短生育期油菜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做好早稻、晚稻和油菜品种的搭配,从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扩展油菜种植农业保险、增加� 李荣德 何平 罗莉霞 史梦雅 侯乾 马振国 郭瑞星 成洪涛关键词:冬油菜 选育推广 基于GEE的2018年我国冬油菜长江下游区域试验试点与品种评价 被引量:12 2020年 通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7—2018年度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下游地区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4组试验平均环境效应占处理平方和的44.23%,基因型效应占19.2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36.53%。中油600、越优1510、合油杂2705、秦油1703、16 HY 1、秦优42等6个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比较优秀。上海市奉贤区、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芜湖市、浙江省湖州市、江苏省南京市等试点综合评价值较高,有较强的试点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 余泽恩 罗莉霞 张芳 洪美艳 张向向 郭瑞星关键词:国家区试 GGE双标图 稳产性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8029AB SNP标记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2023年 8029AB是新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DGMS)两型系,其育性稳定,受1对复等位基因(BnMS5^(a)/BnMS5^(c)/BnMS5^(e))控制,可用于油菜杂交种的三系制种。为推进8029AB在育种中的应用,需开发功能标记以准确地鉴定复等位基因(BnMS5^(a)/BnMS5^(c)/BnMS5^(e))。基于此,本研究分别根据BnMS5^(a)、BnMS5^(c)和BnMS5^(e)的基因序列设计了15对SNP标记,并对其进行筛选及验证。结果表明:SNP标记SNPMS5^(a)-5与BnMS5^(a)基因紧密连锁,可在BnMS5^(a)可育个体中扩增200 bp的条带;SNP标记SNPMS5^(c)-3与BnMS5^(c)基因紧密连锁,可以扩增出140 bp的条带;与BnMS5^(e)紧密连锁的SNP标记SNPMS5^(e)-1在含有BnMS5^(e)的植株上扩增出150 bp的条带。经过验证,这些SNP标记可以精确判断BnMS5^(a)/BnMS5^(c)/BnMS5^(e)是否存在。因此,可以在前期利用这些SNP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实现甘蓝型油菜DGMS三系杂交制种的规模化及商业化生产。 李真 袁荣 王淼 朱莉 李晓飞 洪美艳 郭瑞星 曾新华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显性核不育 SNP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于基因组数据解析中国油菜品种演化历程及方向 被引量:7 2020年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的飞速发展,利用基因组数据大规模解析油菜遗传多样性,获得了一些重要结果。基于这些结果,本文对我国油菜品种发展历程及其遗传解析进行总结,重点概述了油菜品种生育期演化、系谱育种及杂交种系谱育种的遗传解析,加深人们对油菜起源、变异和进化的认识;并针对我国油菜生产现状,提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关建议,探讨了我国未来油菜品种改良发展方向。 张毅 伍向苹 张芳 罗莉霞 郭瑞星 涂金星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育种目标 中国主产区油菜品种与加拿大油菜品种小区试验产量比较 被引量:13 2017年 为了解中国与世界油菜主产国加拿大之间油菜品种的产量差异及成因,对近3年来两国的审定品种区域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区域产量、适应性及群体性状表现。结果表明:2013-2015年度,我国主产区冬油菜品种平均产量2 950.4~3 112.9 kg/hm^2;而加拿大油菜品种平均产量分别为3 496.5~4 689.8kg/hm^2。品种试验中,加拿大油菜3年平均单产为4 057.8kg/hm^2,比我国(平均3 026.2kg/hm^2)高34.1%。与我国油菜品种相比,加拿大油菜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区域间产量都稳定在3 000kg/hm^2以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群体性状结果表明,加拿大油菜品种主要依靠群体优势获得高产,而我国油菜品种则对单株丰产性要求较高。因此认为,我国油菜品种产量改良应加快从个体丰产型向群体优势型方向发展。 赵永国 赵仕英 程勇 罗莉霞 付桂萍 郭瑞星 黄振余 马海清 刘清云 张学昆 蔡俊松关键词:油菜 棉子含油量研究进展与高油棉花育种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4 2011年 本文综述了棉子含油量的遗传特性、棉子含油量与棉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的关系,讨论了我国开展高油棉花育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开展高油棉花种质资源筛选与创新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赵永国 郭瑞星关键词:棉子 含油量 可行性 利用SNP芯片构建我国冬油菜参试品种DNA指纹图谱 被引量:20 2018年 以2016?2017年度187份国家油菜参试品种及2015?2016年度33份续试品种为材料,利用油菜60K Illumina Infinium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得到52 157个SNP标记。按照分型为AA和BB频率不为0、最小基因型频率(minor freq)大于0.05、SNP得率(call freq)大于0.80、样品缺失率小于5%及分型明晰的要求筛选出5374个SNP标记。这些标记的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均值为0.27,PIC值大于0.25的SNP标记占55.94%。其中有5143个SNP标记能对应到A1~A10、C1~C9连锁群上,且比较全面地覆盖了油菜的基因组。用Power Marker、MEGA等软件对224份样品的5374个标记分析,结果显示:(1)设置8个品种重复2次点样对照,得出Infinium芯片的技术误差为0.36%,与Illumina公司公布的0.1%的技术误差十分接近。(2)NJ(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中,97.86%的区试品种的相似系数小于95%、87.88%的续试品种相似系数大于95%,相似系数95%可作为品种特异性及一致性鉴定的阈值。这5374个SNP标记在油菜全基因组上分布均匀、多态性高、区分度好,可用于甘蓝型油菜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的鉴定分析及甘蓝型油菜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的研究。 赵仁欣 李森业 郭瑞星 曾新华 文静 马朝芝 沈金雄 涂金星 傅廷栋 易斌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DNA指纹图谱 SNP 基因芯片 植物SSR标记的发展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79 2005年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作为第二代基于PCR的一种新型DNA分子遗传标记,广泛分布于整个植物基因组。对SSR产生的机理、SSR分子标记在植物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或QTL的定位、物种进化与分类、品种遗传多样性、品种保护与亲子鉴定、纯度鉴定、杂种优势的机理及其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郭瑞星 刘小红 荣廷昭 孙东发 谭振波关键词:SSR 育种 2001-2010年国家审定冬油菜品种的产量与主要性状分析 被引量:35 2012年 对2001-2010年间全国审定的205份冬油菜品种按"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进行产量性状、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统计和对比分析,并对14个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种子产量由"十五"期间平均2 388.78kg/hm2增加到"十一五"期间2 670.13kg/hm2,增幅达11.12%,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3个产量因子的增幅分别为4.03%、0.36%和7.10%,表明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是油菜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性分析发现,"十五"期间油菜产量与每角粒数、分枝数、增产点率和生育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另外,"十一五"期间油菜产量还与单株角果数(r=0.38)达到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发现,"十五"期间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强的性状分别为:菌核病病株率、菌核病病情指数、病毒病病情指数、病毒病病株率、每角粒数和单株角果数。"十一五"期间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高的性状分别为:每角粒数、菌核病病株率、株高、生育期、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 张芳 赵永国 谷铁城 张冬晓 刘凤兰 郭瑞星 付桂萍 张学昆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通径分析 基于GGE双标图的国家冬油菜区试长江中游区环境及品种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0 2020年 通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7-2018年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游区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4组试验平均环境效应占处理平方和的48.25%,基因型效应占15.15%,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36.60%。利油杂178、创杂油16号、中油769、华油杂706、中油619、圣光168、渝油39和景油517等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在湖南衡阳、常德、岳阳和湖北荆州等试点综合评价值较高,有较强的试点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 余泽恩 罗莉霞 张芳 洪美艳 张向向 郭瑞星关键词:GGE双标图 丰产性 稳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