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延玲
作品数:
1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更多>>
合作作者
刘爱兰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语言文字
主题
1篇
独创性
1篇
押韵
1篇
译本
1篇
译本研究
1篇
译者
1篇
诗三百
1篇
唐诗
1篇
《唐诗三百首...
机构
1篇
广州大学
作者
1篇
刘爱兰
1篇
杨延玲
传媒
1篇
淮北师范大学...
年份
1篇
2014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押韵,译者独创性的“陷阱”——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译本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笔者在研读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译本的基础上,分析了译者在无法使译文自然押韵的情况下采用的权宜之计和强行的押韵策略,并从语言、句子表达、风格等方面来分析这些权宜之计和押韵策略对译文的影响。进而以整个译本的质量来论证这些强行的押韵策略只是给译文披上了漂亮的押韵外衣,而译诗在本质上却无法称得上是自然、地道、不折不扣的英语诗。押韵俨然成了译者独创性的陷阱,译者愈想创新,采用权宜之法,离其所制定的翻译原则愈远。
刘爱兰
杨延玲
关键词:
押韵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