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姿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培养模式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和固碳速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为提高钝顶螺旋藻的生长速率和CO_2固定效率,从钝顶螺旋藻的培养方式,无机碳和有机碳的添加方式两方面进行优化。对比光自养、混养、异养3种培养方式的结果表明,混养培养能获得最高的生物量和固碳速率,分别为1.612g/L和105.431 mg/(L·h)。考察自养-异养的混合培养下3种碳源添加方式的影响,对比2种无机碳源结果得到自养培养每8 h通入5%浓度的CO_2,螺旋藻最高固碳速率和生物量分别达到265.455 mg/(L·h)和2.007 g/L,远大于添加16 g/L Na HCO_3的生物量(1.648 g/L);且自养培养阶段添加1 g/L葡萄糖组较不添加组,生物量和固碳速率分别减小了0.370 g/L和17.902 mg/(L·h);无机碳源的存在对异养培养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暗培养过程鼓入5%浓度CO_2,培养液的p H下降较快,影响生物量和固碳速率。因此,在自养-异养混合培养螺旋藻时,光暗培养阶段的两种碳源添加量要适当,保证螺旋藻生长和固碳最优。
- 李姿徐倩任洪艳阮文权
- 关键词:钝顶螺旋藻
- 光强和CO_2体积分数对不同生长时期的钝顶螺旋藻生长和固碳的交互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为了提高钝顶螺旋藻生长过程中的比生长速率和固碳速率,对钝顶螺旋藻延迟期、对数期前期、对数期后期和稳定期,光强和CO2体积分数两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优选。实验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在1 L三角瓶中培养时,在温度30℃,光周期16/8下,延迟期适宜的光强3 000Lux,无需通入CO2;对数期前期适宜的光强为4 000 Lux,需补通15%CO2;对数期末适宜的光强为5 000 Lux,需补通15%CO2;稳定期适宜的光强低于3 000 Lux,无需补加CO2。分四个时期调控培养条件进行钝顶螺旋藻的连续培养,最大生物量和固碳速率均高于对照组,达到4.126 g/L和58.231 mg/(L·h)。
- 李姿任洪艳周骞骞阮文权
- 关键词:钝顶螺旋藻光强
- 沼气中气体成分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 本实验以木糖醇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提高甲烷产量的方法。采用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废水,通过向废水中加入钼、钴等微量元素,研究其提高甲烷的产量的效果。检测每天的甲烷产量的变化,以得到微量元素的最佳组合。通过检测每天沼气中不...
- 雍佳君成小英李姿
- 关键词:微量元素甲烷二氧化碳总有机碳
- 文献传递
- 去除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中试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文章以含有重金属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吸附法去除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选用合适的中试设备,找到了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p H=4和反应时间为3小时下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最高。
- 李春生李姿阮文权
- 关键词:吸附法重金属城市污泥
- 无锡市校园降雨径流污染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选择无锡江南大学校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天然降雨及不同下垫面的3个观测点进行了监测取样。结果分析表明,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各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随着降雨特性的不同而不同。雨强均匀,水质波动较小;雨强较大,除NH+4-N外,其余污染物变化均较大。不同下垫面地表径流污染程度不同,整体水质呈弱碱性,路面TP、COD和SS最高,分别达到0.216 mg/L、170 mg/L和710 mg/L;而草坪中的TN和NH+4-N含量最高达7.5 mg/L、0.5 mg/L左右。同时,不同的污染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污染特征。整体污染比较严重。
- 任洪艳李姿王雪飞吴晓雨阮文权
- 关键词:降雨径流下垫面雨水水质污染特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