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军 作品数:6 被引量:1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7年 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恶性程度高且异型性较大,其治疗困难且预后较差,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中最为困难的一种亚型。外科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是治疗早期TNBC的最佳方案,然而多数TNBC患者诊断或发现疾病已非早期,过多的局部干预治疗意义不大。化学治疗是TNBC患者系统性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全身化疗疗效有限且无法满足精准治疗的要求。近十几年TNBC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突飞猛进,随着其研究的进展可能为TNBC的根治带来曙光。 王少军 苏乌云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放疗序贯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放疗序贯免疫治疗对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时间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回顾性队列)和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前瞻性队列)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4例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序贯免疫治疗,分为联合组(40例)和放疗组(44例),通过标准化死亡比加权法(SMRW)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采用Cox比例风险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倾向性评分多模型比较和亚组分析进行两组间疗效稳健性分析,采用E值分析对观察性研究的未测量混杂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细胞比值。结果84例患者中,男性77例(92%),女性7例(8%);年龄≥65岁42例(50%)。SMRW后变量高度同质化,标准化平均差<0.1。在SMRW调整前后,患者的中位PFS期和OS期,联合组均显著高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RW调整后,PFS期为17.0比7.0个月,HR=0.260,95%CI为0.130~0.490,P<0.001,OS期为未达到比24.0个月,HR=0.210,95%CI为0.070~0.590,P=0.002。稳健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证实研究结果可靠。治疗后,与放疗组相比联合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放疗后序贯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生存预后,其中联合化疗生存获益更佳,生存获益的主要机制可能是抗肿瘤免疫功能的改善。 黄丛秀 王少军 林宇 孙晓革 郁志龙 杨昊 何占彪关键词:免疫疗法 放射疗法 淋巴细胞亚群 三阴性乳腺癌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疾病概况及治疗情况的综述以展望TNBC的未来。方法通过Pub Med及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以"三阴性乳腺癌"为主题检索2007—2016年的相关文献,在纳入标准"TNBC疾病概况""TNBC治疗情况"的前提下最后选择33篇文献。结果通过TNBC的组织学分类和分子学分类,证实TNBC是由许多不同的亚型组成。TNBC有很大的分子和临床异质性甚至体现在免疫微环境中。TNBC目前治疗需要集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治疗。预计可能的根治方法是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结论随着对TNBC疾病及治疗的不断研究,TNBC的诊治将进入更为精准的时代。 王少军 苏乌云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吉西他滨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2023年 对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以及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筛选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60例患者,卡铂、吉西他滨联用方案对对照组30例进行治疗,卡铂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试验组30例患者。比较疗效、不良反应、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组间对比结果更好的一组是试验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无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改善更好的一组是试验组(P<0.05)。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相比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方案的疗效更好,对淋巴细胞亚群有很好影响。 曹冉华 呼群 王少军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 卡铂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直肠癌及对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对晚期转移性直肠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晚期转移性直肠癌的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口服卡培他滨片,2 000 mg/m2,分2次服用,连续给药2周。观察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第1天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7.5 mg/kg。3周为1个周期,疗程为8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率、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8.57%和5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1.90%和3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85%、80.95%和5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95%、57.14%和38.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GFR及HER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高血压、蛋白尿及鼻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结论贝伐单抗注射液联合卡培他滨片能够有效延缓晚期转移性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曹冉华 石秀换 王薇 王少军关键词:贝伐单抗 卡培他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其与疗效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卡瑞利珠单抗的疗效及其irAE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irAE,将患者分为irAE组和无irAE组,比较2组患者的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共48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41例(85.4%),女性7例(14.6%);年龄(65.9±7.4)岁,治疗中位周期数为9(6,14)个,总体ORR为52.1%(25/48),DCR为83.3%(40/48),中位PFS为11个月。48例患者中34例(70.8%)发生59例次irAE,其中8例(16.7%)发生至少1例次≥3级的irAE。irAE发生的中位周期数为5(3,7)个。发生率>10%的irAE包括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甲状腺损伤、皮肤损伤、肺损伤、肝损伤和血液毒性反应,发生率依次为37.5%(18/48)、18.8%(9/48)、16.7%(8/48)、12.5%(6/48)、10.4%(5/48)和10.4%(5/48)。与无irAE组患者比较,irAE组患者的ORR和DCR更高[64.7%(22/34)比3/14,91.2%(31/34)比9/14],中位PFS更长(12.0个月比7.0个月,风险比=0.418,95%置信区间:0.193~0.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治疗NSCLC中发生的主要irAE类型为RCCEP,严重irAE较少。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发生irAE的患者可能有更明显的治疗反应。 王少军 李超 刘彩霞 苏乌云 黄丛秀关键词:抗肿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