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龙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6篇腔内
  • 5篇腔内治疗
  • 5篇下肢
  • 4篇动脉硬化
  • 4篇动脉硬化闭塞
  • 4篇动脉硬化闭塞...
  • 4篇血管
  • 4篇下肢动脉
  • 4篇下肢动脉硬化
  • 4篇下肢动脉硬化...
  • 4篇下肢动脉硬化...
  • 4篇闭塞症
  • 3篇栓塞
  • 2篇动脉穿刺
  • 2篇血管封堵器
  • 2篇球囊
  • 2篇球囊治疗
  • 2篇肱动脉穿刺
  • 2篇股动

机构

  • 14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喀什地区第一...

作者

  • 14篇刘玉龙
  • 13篇李承志
  • 12篇张艳
  • 7篇张红
  • 5篇王晓白
  • 2篇由慧敏
  • 1篇洪晓涛
  • 1篇王林
  • 1篇王勇
  • 1篇乔宏宇
  • 1篇林洋

传媒

  • 4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20年11月,我科对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ISR,造影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经球囊或减容技术行充分管腔准备后,采用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技术重建原病变血管。结果16例股腘动脉ISR血管均重建成功,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术前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0.31±0.12,显著低于术后0.89±0.12(t=-48.257,P=0.000);术前后Rutherford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68,P=0.000)。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16例随访12个月,3例再发支架内再狭窄,6个月靶血管二期通畅率为100.0%(16/16),12个月二期通畅率为81.2%(13/16),12个月内未发生支架断裂和截肢的病例。结论股腘动脉ISR的处理,尤其是残余狭窄严重或合并支架断裂,使用Viabahn覆膜支架能有效扩张管腔,提高通畅率。
郭坚东张艳林印胜刘玉龙李王海李明月韩键李承志
关键词:支架内再狭窄
新型超顺磁性碘油用于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兔VX2肝癌模型
2023年
目的制备新型栓塞剂——超顺磁性碘油(SPLIP),观察其用于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兔VX2肝癌模型的安全性、有效性及MRI所示TAE栓塞肿瘤效果。方法制备新型栓塞剂SPLIP,观察其稳定性,比较制备当日与第30天MRI所示体外SPLIP T1和T2值。分别将1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SPLIP组和常规碘油(C-LIP)组(每组5只)、1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SPLIP-A组和C-LIP-A组(每组5只),行TAE,对SPLIP组和SPLIP-A组注入0.6 ml SPLIP,C-LIP组和C-LIP-A组注入等量C-LIP,2周后对SPLIP-A组和C-LIP-A组行上腹部平扫CT及MRI,观察肿瘤影像学表现,评估SPLIP用于TAE治疗VX2肝癌模型兔效果;对比各组兔TAE前及2周后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血尿素氮(BUN)及肌酐(Cr)变化。结果所获SPLIP性质稳定;体外MR T1WI和T2WI均无信号,制备当日与第30天T1及T2信号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周,SPLIP组与C-LIP组GPT、GOT、BUN及Cr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所示SPLIP-A组及C-LIP-A组碘油沉积范围及栓塞肿瘤效果与CT相符。结论SPLIP用于TAE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安全、有效;利用MRI可清晰显示其栓塞肿瘤效果。
谭家铖由慧敏林印胜郭坚东李扬扬刘玉龙李王海李承志
关键词:栓塞治疗性
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后切除肝右叶巨块型肝癌1例
2024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因“右侧腹痛2年余”入院。入院查体:腹部未扪及包块,肝Murphy征(-)。肝浊音界存在,无肝区和脾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66840 ng/m L,白蛋白(ALB)39.7 g/L,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阴性,丙氨酸转氨酶(ALT)6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8 U/L,总胆红素(TBil)23.9μmol/L,余无异常。
谭家铖李承志张艳李王海刘玉龙韩键林印胜
关键词:肝癌
320排螺旋CT灌注成像和DSA彩色编码成像评估兔急性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行CT灌注(CTP)成像和彩色编码DSA(cc DSA)成像在评估兔后肢急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10)。兔右后肢缺血3 h后,实验组接受再灌注,对照组仅作假手术;分别在0、6、12、24 h作双后肢影像学评估(n=10)。实验组每一时点进一步随机均分为CTP亚组和cc DSA亚组,分别获取双后肢CTP相关参数血流量(AF)、血容量(BV)、对比剂清除率(C)和cc DSA参数对比剂峰值(peak),计算双后肢各参数比值AF-R/L、BV-R/L、C-R/L和peak-R/L;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分别与AF-R/L、BV-R/L、C-R/L、peak-R/L比值作相关性分析,对AF-R/L与peak-R/L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再灌注过程开始后,AF-R/L、BV-R/L、C-R/L、peak-R/L平均比值分别由1.07±0.08、1.03±0.06、0.93±0.15和1.09±0.04下降至0.75±0.11、0.85±0.14、0.71±0.18和0.45±0.08。AF-R/L与CK、LDH、MDA、SOD血清水平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44、-0.62、0.57(P<0.05);peak-R/L与CK、LDH、MDA、SOD血清水平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71、-0.66、0.59(P<0.05),与AF-R/L间相关系数为0.70(P<0.05)。结论320排螺旋CT行CTP成像与cc DSA成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量化反映兔后肢骨骼肌I-R损伤发生及严重程度。
李承志刘育齐张红刘玉龙李王海李明月王晓白张艳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CT灌注成像骨骼肌
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肱动脉高位穿刺点止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估ExoSeal血管封堵器在肱动脉"高位"穿刺点止血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3例肱动脉高位穿刺患者[女17例,男36例,平均年龄(75.7±8.9)岁],按不同止血方法分为Ex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组(ExoSeal组,n=37)和手按压止血组(MC组,n=16)。分析两组间止血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9.8±2.9)个月。结果ExoSeal组平均止血时间[(3.3±1.4)min]与MC组[(12.7±3.0)min]相比显著缩短(P<0.05),术后平均制动时间[(3.2±1.2)h]与MC组[(5.9±1.4)h]相比显著缩短(P<0.05)。围手术期ExoSeal组出现皮下血肿(<6 cm)1例,穿刺点渗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4%;MC组出现皮下血肿(<6 cm)1例,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瘤径3 mm)1例,穿刺点渗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8%。结论ExoSeal血管封堵器应用于肱动脉高位穿刺术后止血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穿刺点术后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
刘玉龙李承志王晓白张红李王海李明月师贞爱张艳
关键词:血管封堵器肱动脉穿刺止血腔内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减容治疗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减容治疗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接受减容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8肢),按照不同减容治疗方式分为溶栓组(43例46肢,接受置管溶栓术)、取栓组(42例49肢,接受机械血栓清除术)及旋切组(82例93肢,接受定向斑块旋切术)。分析各组术中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处理方式及治疗有效性。结果对溶栓组46条患肢均行置管溶栓术。取栓组中,16肢采用Angiojet取栓导管治疗,33肢采用Rotarex取栓导管治疗。旋切组中,21肢采用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治疗,72肢采用Turbohawk斑块旋切系统治疗。减容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94%(186/188)。溶栓组、取栓组、旋切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26%(13/46)、6.12%(3/49)及6.45%(6/93)。术中并发症包括血管破裂出血14例、栓子脱落引发栓塞5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及导丝断裂1例(1条患肢),分别给予压迫止血、覆膜支架植入、栓子抽吸、置管溶栓及断裂导丝抓捕处理,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者。3组间血管破裂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全部患者Rutherford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Z=2.730,P=0.002)。结论减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确切。血管破裂出血是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且于置管溶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及时干预有利于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李承志林印胜张红刘玉龙李王海张艳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并发症
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中短期疗效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3年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和普通球囊在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病变的中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且不合并腘动脉病变的膝下动脉病变患者101例(124条靶血管)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普通球囊组(PTA组,51例,65条靶血管)及药物涂层球囊组(DCB组,50例,59条靶血管),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x 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随访期结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两组一期通畅率。结果DCB组技术成功率为96.0%(48/50),PTA组为94.1%(48/51)。101例患者中,94例(99条靶血管)获得随访,其中DCB组45例,PTA组49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2(9,12)个月。DCB组症状改善33例(73.3%),再狭窄12例(26.7%),靶病变血运重建6例(13.3%),踝肱指数(ABI)0.72±0.11;PTA组症状改善26例(53.1%),再狭窄19例(38.9%),靶病变血运重建10例(20.0%),ABI 0.68±0.09。DCB组症状改善率和ABI优于P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P=0.042;t=1.998,P=0.049)。DCB组12个月一期通畅率优于P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9%比43.2%,Log-rankχ^(2)=5.155,P=0.023)。结论相比于普通球囊,DCB在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病变中具有更好的中短期疗效和一致的安全性。
谭家铖张艳李承志李王海刘玉龙韩键林印胜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接力穿刺技术治疗无对侧股动脉入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接力穿刺技术治疗无对侧股动脉入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9月入住我院的22例无对侧股动脉入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例中对侧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5例,主髂动脉病变已行对吻支架6例,主髂动脉病变同时累及双侧股动脉3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4例,对侧截肢术后4例,采用接力穿刺技术(先肱动脉入路完成患侧髂股动脉病变治疗,获得患侧股动脉安全穿刺区,然后接力顺行穿刺患侧股动脉完成股腘动脉、甚至膝下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进行一期血运重建,治疗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总结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共植入103枚支架,平均4.7枚/人。所有缺血症状术后立即得到缓解,患肢踝肱指数(ABI)显著提高[(0.90±0.16)vs.(0.33±0.18),t=18.80,P<0.01)。随访2~36月(平均19.5个月),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的一期通畅率为81.8%(18/22)。结论:应用接力穿刺技术治疗无对侧股动脉入路、肱动脉入路腔内器械过短无法完成血运重建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师贞爱李承志张红刘玉龙李王海张艳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肱动脉穿刺
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TurboHawk斑块旋切导管(DA)联合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PCB)治疗下肢股腘动脉(FPA)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73.2±7.5)岁,14例(82%)患肢Rutherford分级>4级,表现为患肢严重缺血,靶病变为股腘动脉,接受了DA联合PCB的腔内治疗方案。术前、术后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后3、6、12个月复查患肢踝肱指数(ABI)、彩色超声或CTA随访。结果:17例患者接受了上述治疗方案,平均病变长度为(286.1±69.4)mm,全部靶病变血管再通成功,1例顽固性狭窄行支架补救,技术成功率为94.1%(16/17),8例术前已有足趾坏死者接受截趾术,均经治疗创面完全愈合且不影响行走。术后即刻患肢缺血症状改善,Rutherford分级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ABI比术前明显提高(0.99±0.10 vs.0.30±0.19,t=15.31,P<0.05)。随访3~14个月,平均(7.4±3.8)个月,全部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无复发,保肢率为100%;随访期间未见明显需手术干预的复发狭窄,一期管腔通畅率为100%。住院及随访期间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DA联合PCB治疗下肢股腘动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近期通畅率高。
师贞爱李承志张红刘玉龙李王海张艳
iFowl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评估腔内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观察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用于评价腔内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接受腔内治疗的ALLI患者。腔内治疗前对患肢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于DSA引导下行机械血栓清除,并留置导管行接触性溶栓治疗,必要时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腔内治疗后再次行患肢DSA。记录治疗前后患肢踝肱指数(ABI)。以iFlow技术对腔内治疗前后DSA影像行后处理获得iFlow图像,测量股骨头、膝关节及踝关节区达峰时间(TTP),计算膝关节区与股骨头区TTP差值(即膝关节区域TTP差值)、踝关节区与膝关节区的TTP差值(即踝关节区域TTP差值),比较治疗前后TTP及TTP差值的差异,分析治疗前后ABI变化(△ABI)与踝关节区TTP变化(△TTP踝关节)的相关性。结果 17例均完成腔内治疗,2例因患侧血管腔内残留血栓而接受截肢。治疗后膝关节及踝关节区域TTP较前缩短、TTP差值较前缩小而ABI较前升高(P均<0.05),股骨头区TTP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I与△TTP踝关节呈正相关(r=0.551,P<0.05)。结论 iFlow技术可用于评估腔内治疗ALLI效果。
李扬扬李王海李承志由慧敏刘玉龙林印胜韩键王晓白张艳
关键词:外周血管疾病下肢腔内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