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湉

作品数:1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药理
  • 5篇学成
  • 5篇化学成分
  • 4篇药理作用
  • 3篇活性
  • 3篇
  • 2篇多糖
  • 2篇秀丽隐杆线虫
  • 2篇药理学
  • 2篇药理作用研究
  • 2篇药物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色谱
  • 2篇细胞
  • 2篇相色谱
  • 1篇代谢
  • 1篇代谢过程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机构

  • 16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作者

  • 16篇刘湉
  • 15篇马群
  • 9篇刘明玉
  • 7篇薛梦
  • 6篇张娇
  • 3篇乔延江
  • 2篇王石峰
  • 2篇董洁
  • 2篇王加利
  • 1篇于小杰
  • 1篇刘永刚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质谱学报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LC-ESI-LTQ-Orbitrap分析芪归银方中黄酮成分体内代谢过程被引量:4
2017年
为进一步明确芪归银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HPLC-ESI-LTQ-Orbitrap技术对大鼠灌胃芪归银方后血清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表征,并通过鉴别其尿液及粪便中的代谢物对结果进行佐证。从含药血清中鉴定出8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芹菜素-6,8-二葡萄糖苷和芹菜素以原型入血,芒柄花素、木犀草素、毛蕊异黄酮、5,7,4′-三羟基黄酮醇-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山奈酚-3-O-葡萄糖苷等6个化合物以Ⅱ相代谢产物入血;从尿液中鉴定出9个黄酮类成分,包括6个入血成分的相应代谢产物;从粪便中检出3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原型形式,未检测到与入血成分相同的成分。实验结果显示,芪归银方中的黄酮类入血成分大部分是经肾脏代谢排出,这可为阐明芪归银方延缓耐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于小杰岳贵娟薛梦张娇刘明玉梁莉靖刘湉马群
关键词:黄酮类成分代谢过程
沙蒿胶的化学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本文对沙蒿胶的化学成分与提取工艺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沙蒿胶的提取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是干法,此外还有水溶胀法、化学沉淀法、有机溶胀法、浸渍法及水解法。通过实验评价了沙篙胶的降糖降脂效果、缓解糖...
刘湉刘明玉梁莉靖薛梦张娇岳贵娟乔延江马群
关键词:沙蒿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文献传递
淫羊藿苷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抗衰老作用
2025年
目的:采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研究淫羊藿苷的抗衰老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测定淫羊藿苷对铜绿假单胞菌PA14侵染线虫的生存率、活力和体内脂肪含量的影响以及对野生型N2线虫氧化应激、热应激和脂褐素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的抗衰老活性,通过测定突变体线虫TJ356衰变加速因子-16(decayacceleratingfactor-16,DAF-16)的蛋白核转位和突变体线虫CF1553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3(superoxide dismutase-3,SOD-3)的表达探究淫羊藿苷抗衰老的分子机制。结果:淫羊藿苷显著提高了在铜绿假单胞菌PA14侵染下线虫的生存率、活力和体内脂肪含量,增强了在热应激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下线虫的耐受性,降低了脂褐素沉积。淫羊藿苷能够促进突变体线虫TJ356的DAF-16核转位,显著提升突变体线虫CF1553体内SOD-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淫羊藿苷具有显著的抗衰老活性,可能通过促进DAF-16核转位、激发SOD-3的表达实现对线虫的保护作用。
王凯赫王石峰母磊鑫刘湉柯彩依徐广马群
关键词:淫羊藿苷白藜芦醇抗衰老
生物样品中5种CYP450酶底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2024年
目的 采用HPLC法建立生物样品中测定CYP450酶底物的分析方法。方法 通过钙沉淀法制备肝微粒体,采用探针底物与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进行孵育反应,以氢溴酸右美沙芬、奥美拉唑、非那西丁、硝苯地平、甲苯磺丁脲分别作为CYP2D6、CYP2C19、CYP1A2、CYP3A4、CYP2C9的探针药物,并以大鼠肝微粒体为基质,通过系统考察建立了HPLC法测定5种探针药物的方法。结果 该方法专属性好,空白肝微粒体及内标无干扰,右美沙芬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1 6X+0.003 7(r=0.994 8),奥美拉唑回归方程为Y=0.005 3 X+0.016 2(r=0.996 3),非那西丁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8 1X+0.019 9(r=0.995 0),硝苯地平的回归方程为Y=0.009 3X+0.011 8(r=0.991 7),甲苯磺丁脲的回归方程为Y=0.008 1X+0.022 0(r=0.995 1)。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良好,RSD≤8.75%,样本在4、12、24 h稳定性良好,RSD≤14.31%,提取回收率均>71.36%,且RSD≤6.98%,以上结果均符合样本含量测定要求。结论 本论文建立的探针方法可用于体外快速评价药物对CYP450亚型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
母磊鑫刘湉柯彩依白延婷马群陈昭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细胞色素P450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脂质体包封率的研究现状
本文主要从硫酸铵浓度、温度、稳定剂、分散剂的种类和浓度、药脂比这五方面分析了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因素。提高包封率一直是脂质体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目前,用于提高包封率的方法还存在许多局限,如透析法是利用分子大小或密度差异进行...
冀娇娇董洁袁将王加利张娇薛梦刘湉梁莉靖刘明玉刘永刚
关键词:药物载体脂质体包封率
文献传递
浅谈中药质量标准存在的几个问题及提升方法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是保证中药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分析目前中药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建议加强中药基础性研、化学成分特别是有效成分的研究,同时加强中药对照品的研究,积极推广多指标、多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完善符合中药...
陈国超马群梁莉靖刘明玉刘湉
关键词:中药学化学成分
文献传递
防风多糖SP-3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防风多糖SP-3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防风多糖SP-3对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采用秀丽隐杆线虫(以下简称线虫)模型研究防风多糖SP-3抗肿瘤活性机制。结果:防风多糖SP-3可以显著抑制胃癌AGS细胞、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促进胃癌AGS细胞的凋亡并影响其细胞周期,且呈剂量依赖性;防风多糖SP-3对大鼠肉瘤(Ras)基因突变的线虫多阴门表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防风多糖SP-3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有关。
王凯赫秦铭王石峰刘湉母磊鑫柯彩依徐广马群
关键词:胃癌AGS细胞秀丽隐杆线虫
左氧氟沙星联合芪归银方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和绿脓菌素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基于中药提取物和含药血清两个层次研究左氧氟沙星(LEV)联合芪归银方(QGYD)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及耐药菌株生物膜和绿脓菌素的影响,为中药联合抗菌药物防治生物膜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制备药液(LEV组、LEV+QGYD组)和LEV组、LEV+QGYD组系列含药血清,分别干预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多重耐药菌株,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生长量、生物膜形成量和绿脓菌素分泌量。测定LEV组、LEV+QGYD组含药血清中LEV的含量和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2的水平。结果LEV组和LEV+QGYD组(药液/血清)均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耐药)的生长、生物膜的形成和绿脓菌素的分泌;LEV组与LEV+QGYD组血清中LEV含量分别为6.14μg·mL^(-1)和5.12μg·mL^(-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EV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IL-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QGYD组、QGYD+LEV组TNF-α和IL-2均无明显变化。与LEV组相比,QGYD+LEV组TNF-α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体外和半体内研究均表明,联用QGYD能增强LEV的抗菌活性,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绿脓菌素的分泌。
赖晓静李颜伶吴珺徐广刘湉王凯赫母磊鑫刘清泉马群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铜绿假单胞菌血清药理学
甘草甜素的提取及药理作用研究
随着对中药研究的加深,对甘草中甘草甜素的研究也日趋成熟,甘草甜素是从甘草中分离出来的三萜类成分,又称甘草酸,实验表明甘草甜素具有修复、保肝、抗炎镇静、免疫调节及解毒等药理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甘草相关文献对其提取工艺及药理作...
刘明玉梁莉靖刘湉薛梦张娇岳贵娟马群
关键词:甘草甜素实验药理
文献传递
沙漠嘎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离鉴定沙漠嘎具有抗哮喘活性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以明确其抗哮喘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ctadecylsilyl, ODS)柱层析法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对沙漠嘎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分辨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从沙漠嘎具有抗哮喘活性有效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种化学成分,分别为帕得马亭(Ⅰ)、甲基-3-(4′-羟苯基)香豆酸(Ⅱ)、3,5,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Ⅲ)、3,5,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Ⅳ)、茵陈蒿香豆酸A(Ⅴ)、圣草酚-7-甲醚(Ⅵ)。结论 首次从沙漠嘎中分离并鉴定了化合物Ⅰ~Ⅵ,为沙漠嘎的多指标质量控制及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刘湉王志鑫母磊鑫王凯赫徐广吉莉马群乔延江
关键词:抗哮喘化学成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