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凯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物学特性
  • 1篇致病力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研...
  • 1篇转化子
  • 1篇向日葵
  • 1篇镰刀
  • 1篇镰刀菌
  • 1篇轮枝
  • 1篇轮枝菌
  • 1篇马铃薯
  • 1篇枯萎
  • 1篇枯萎病
  • 1篇枯萎病菌
  • 1篇黄萎病
  • 1篇GFP标记
  • 1篇病菌
  • 1篇大丽轮枝菌

机构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2篇张贵
  • 2篇张键
  • 2篇赵君
  • 2篇张园园
  • 2篇王凯
  • 1篇周洪友
  • 1篇高婧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向日葵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8
2016年
为明确向日葵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调查来自不同地区2014-2015年田间向日葵枯萎病株(50份),经过柯赫氏法则鉴定,将分离获得的31株分离物鉴定为镰刀属下的7个不同的种,即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oides)、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芬芳镰刀菌(F.redolens)、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和层出镰刀菌(F.proliferum)。以每个种随机选取的菌株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轮枝镰刀菌BC012的生长速度最快,而砖红镰刀菌BC03生长速度最慢;产孢量以轮枝镰刀菌BC012最多,而木贼镰刀菌NMG1的产孢量最少。在不同的培养温度下,除锐顶镰刀菌TBB212可在5℃低温下生长外,其余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30℃。所有供试的菌株在p H 4~11的培养条件下均可生长。不同种的镰刀菌株产毒能力的比较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BC102的产毒能力最强,粗毒素含量为0.651 mg/m L;砖红镰刀菌BC03的产毒能力最弱,粗毒素含量仅为0.075 6mg/m L。不同种的镰刀菌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接种21d后,轮枝镰刀BC012、芬芳镰刀菌WLJ1和锐顶镰刀菌TBB212的病情指数分别为65.0、55.0、55.0,症状表现为侵染快、发病早、病叶边缘变黄变褐且叶面上出现斑驳状病斑;木贼镰刀菌NMG1、层出镰刀菌T5、尖孢镰刀菌BC102和砖红镰刀菌BC03病情指数在30.0至40.0;症状表现为发病较晚,病叶少且症状轻。而对照菌株向日葵黄萎病菌株大丽轮枝菌的病情指数仅为25.0。
高婧张园园王凯张键张贵赵君
关键词:镰刀菌生物学特性致病力
GFP标记的马铃薯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研究马铃薯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入马铃薯黄萎病菌VD012中,经过潮霉素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和分子鉴定,获得了47株有绿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转化子。随机挑取8株阳性转化子,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丝的生长速率、产孢量、粗毒素含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株阳性转化子中有3株微菌核产生的数量明显高于野生型,1株转化子微菌核产生量低于野生型菌株;各阳性转化子的生长速率和野生型菌株差异不显著;阳性转化子的产孢量与对照相比,有2株差异不显著。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保湿培养8 h,所有阳性转化子的平均萌发率低于野生型菌株。相比对照,粗毒素的含量表现为升高趋势的转化子有7株,1株表现为下降趋势。致病力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力增强的转化子有1株,2株转化子的致病力呈现降低的趋势。
王凯东保住张贵张键张园园周洪友赵君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