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小梅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异位
  • 1篇导丝
  • 1篇多磺酸粘多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超声
  • 1篇益康唑
  • 1篇置管
  • 1篇置管术
  • 1篇乳膏
  • 1篇乳膏治疗
  • 1篇湿疹
  • 1篇头端
  • 1篇曲安奈德
  • 1篇曲安奈德益康...
  • 1篇曲安奈德益康...
  • 1篇慢性
  • 1篇慢性湿疹
  • 1篇颈内静脉
  • 1篇静脉

机构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罗艳丽
  • 2篇胡小梅
  • 1篇彭小华
  • 1篇郑勇
  • 1篇冯婷
  • 1篇陈惠容
  • 1篇宋洪俊
  • 1篇冯婷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超声技术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在导管多次异位颈内静脉复位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多次异位到颈内静脉时的有效复位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3月-12月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异位到颈内静脉3次以上的患者17例,对其首先按常规复位法复位3次,仍不能成功复位,则采用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以利用血液流向和重力作用,将异位的导管调整至正常位置。结果 17例患者先采用常规复位法复位3次,均不成功。改用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进行复位,一次复位成功16例,成功率为94.11%;二次复位成功率达100%。结论 PICC置管联合血管超声,能及时发现导管是否异位颈内静脉,采用常规复位方法 3次,均不能成功复位时,采用支撑导丝头端退出法,可有效纠正导管头端异位,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反复送管所致静脉并发症。
郑勇彭小华陈惠容冯婷胡小梅罗艳丽
关键词:置管术血管超声导管异位颈内静脉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慢性全身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慢性全身性湿疹患者以1:1比例进行随机分组,即B组和A组各41例,均口服氯雷他定,B组给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A组基于B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评估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无创性皮肤生理测定结果和血清趋化因子CCL17和CCL18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自觉瘙痒程度、皮肤厚度、皮肤软硬度、皮疹恢复情况共4个方面积分及总积分显著减少(P<0.05),A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B组(P<0.05);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7.80%)显著高于B组(68.29%);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显著减少(P<0.05),皮损角质层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者皮损组织中趋化因子CCL17和CCL22表达的OD值显著降低(P<0.05),A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慢性全身性湿疹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皮疹症状、体征,有效维持皮肤水分,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促进受损皮肤组织再生。
胡小梅冯婷宋洪俊罗艳丽
关键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