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1—2021年深圳市南山区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恙虫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恙虫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1—2021年南山区恙虫病报告病例信息,对该病的三间分布及病例就诊方式、临床症状、暴露方式等特征进行描述,并采用时空扫描分析方法分析时空聚集情况。结果2011—2021年南山区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8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8/10万,年报告发病率为0.58/10万~2.28/10万;报告病例集中在5—11月(91.16%,165/181)。男性报告病例100例,女性81例,性别比为1.23∶1;40~49岁年龄组病例占比最高(26.52%,48/181);职业以工人最多(28.73%,52/181)。发病时首选综合医院就诊的病例占60.77%(110/181),首诊即诊断为恙虫病/疑似恙虫病的比例为51.38%(93/181)。病例主要症状有发热(100.00%,181/181)、特异性焦痂或溃疡(97.79%,177/181)和头痛(65.19%,118/181)。暴露方式前3位的为户外散步(43.65%,79/181)、野外作业(29.28%,53/181)和坐卧草地(22.65%,41/181)。疫点主要分布在南山区的招商、西丽和南头等3个街道(78.45%,142/181)。时空扫描显示,2017—2019年招商街道的文竹园社区为Ⅰ级聚集区。结论南山区恙虫病呈散发流行,建议积极开展虫媒监测与防制,加强对人群的健康教育,并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于恙虫病的诊疗水平。
- 王颖韩毅许艳子黄燕飞
- 关键词:恙虫病
- 深圳市一起花鸟市场相关鹦鹉热聚集性疫情调查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调查处置一起花鸟市场相关鹦鹉热聚集性疫情,为深圳市鹦鹉热相关聚集性疫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2月8日—2021年4月10日在深圳市3所医院就诊的9例鹦鹉热病例患者的临床信息、流行病学信息及生物样本,对病例家、店铺等进行现场调查并采集鸟类生物样本、环境样本等进行鹦鹉热嗜衣原体检测。结果聚集性疫情确诊病例8例,均有某花鸟市场购买鹦鹉饲养史;9例病例发病日期主要集中在2021年2月15日—3月8日;平均年龄37.4岁,以女性为主,职业以无业或退休为主;7例有症状的成人病例临床表现以高热、畏寒、头痛、乏力、肌肉痛为主,胸部CT表现以左肺感染为主,低龄儿童临床表现及胸部CT炎症表现不典型;购鸟至发病间隔在16~40天,平均28天;花鸟市场3家店铺鹦鹉肛拭子阳性率为43.44%(26/60);存在无鹦鹉饲养史感染病例和购鸟至发病间隔超长病例(>250天)。结论此聚集性疫情与花鸟市场鹦鹉感染有关,不能排除野鸟感染的可能。
- 夏天龙王颖钟苑芳汪正铎冯晶罗国强梅树江江敏戴传文
- 关键词:鹦鹉热聚集性疫情
- 一起中学GI.P2-GI.2型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调查及厨工感染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调查深圳市某中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探索可能的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描述疾病流行特征,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厨工感染危险因素。采集病例和厨工肛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部分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20年9月11—27日,深圳市某中学共发现学生病例31例,均为高三学生,罹患率为3.33%(31/930),无班级和宿舍聚集性,厨工26例检测诺如病毒阳性,其中2例发病,感染率为41.94%(26/62);厕所相邻班级的发病风险高于其余班级(OR=4.014,95%CI:2.012~8.009);每天使用食堂更衣室≥3次为厨工感染的危险因素(OR=7.378,95%CI:1.013~53.711)。104份肛拭子标本,经检测48份为GI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厨工和学生病例的病毒测序结果为GI.P2-GI.2型,序列相似度为100.00%。88.46%(23/26)的感染厨工排毒时间超过10 d。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GI.P2-GI.2型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厨工可能经接触传播感染发病或隐性携带病毒,后污染食堂加工食品或餐具而传播给用餐学生。
- 罗锦雁王颖王颖魏惠平彭清琴钟剑明
- 关键词:诺如病毒流行病学食源性疾病
- 2019-2022年深圳市南山区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2019—2022年深圳市南山区手足口病(HFMD)流行情况及病原学特征,为辖区内的HFMD防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深圳市南山区2019—2022年HFMD流行病学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多重荧光PCR方法对临床诊断HFMD样本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对优势病原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的VP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用DNASTAR软件的SepMan Pro进行序列拼接及MegAlign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用MEGA 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9—2022年深圳市南山区累计报告HFMD病例13195例,年均发病率为186.18/10万,夏秋季为主要发病季节,7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比93.1%(12278/13195),男女性别比为1.44∶1。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断HFMD样本451份,其中阳性样本403份,阴性样本48份,病原构成主要为CV-A6(63.03%,254/403),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27.79%,112/403)、柯萨奇病毒A组4型(CV-A4)(4.71%,19/403)、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V-A10)(1.99%,8/403)、埃可病毒11型(Echo-11)(0.25%,1/403)、不确定型别占2.23%(9/403),未检出肠道病毒71型(EV71)。13株毒株核苷酸同源性94.0%~99.6%,与原型株Gdula核苷酸同源性84.1%~85.8%。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南山区13株CV-A6毒株均为D3a基因型,为中国内地优势流行型别。结论2019—2022年深圳市南山区HFMD呈现明显的人群和时间分布差异,应加强夏秋季节及重点人群HFMD防控宣传教育。CV-A6和CV-A16为近年来深圳市南山区HFMD优势毒株,应加强对优势毒株的监测。
- 马艳萍陈辉马佳智胡春明阮嘉雯王颖段永翔俞慕华鞠长燕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
- 2012-2014年深圳市南山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比较深圳市南山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探讨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新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山区手足口病例周分布和112例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Real-time RT-PCR技术对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2012-2014年南山区手足口病流行每年存在两个高峰,约第17-27周(5-7月)出现全年第一个发病高峰,约第36-40周(9-10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病例人群男性多于女性(1.33∶1),1~4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病例总数的78.6%,病例大多伴发热,出现手、足、口、臀等部位典型的皮疹,在由手足口病引起的并发症中以神经系统为主,占72.3%。在EV71型引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病毒中,2012和2013年占20.0%,2014年占43.5%。结论南山区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在不同年度的流行时间存在一定差异。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中,2014年较上两年有较大上升。因此,需加强手足口病监测,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流行或暴发。
- 吴楠段永翔王颖叶俊郑慧敏孙健
-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高峰肠道病毒71型
-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一起由人冠状病毒NL63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一起由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针对冠状病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一起由HCoV-NL63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20年8月24—29日,某看守所A、B两个监仓120名在押人员中,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例43例,发病高峰在27—29日。A、B监仓罹患率分别为55.0%(33/60)、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个监仓检出HCoV-NL63病毒阳性者43例,感染率为35.8%(43/120),其中A仓为51.7%(31/60),B仓为2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个监仓的隐性感染率为16.7%(20/120),其中A仓为20.0%(12/60),B仓为13.3%(8/60)。病例临床症状以咽痛、咳嗽、流涕等为主。50~59岁年龄组人群的罹患率和感染率较高,但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oV-NL63在密集环境人群中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暴发,需加强此类场所HCoV-NL63等人冠状病毒的防控。
- 王颖黄燕飞汪正铎戴传文
- 关键词:暴发疫情看守所上呼吸道感染
- 2013-2014年深圳市南山区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13-2014年深圳市南山区病媒生物监测结果,了解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和季节规律,为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在农贸市场、餐饮、居民区、医院等不同类型场所分别采用鼠笼法、笼诱法、灯诱法及粘捕法监测鼠密度、成蝇密度、成蚊密度及蟑螂密度。结果鼠类活动高峰期在6月,鼠种构成以褐家鼠为优势种。成蚊活动高峰期为5~9月,蚊种构成以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为主。蝇类5、6月为活跃期,蝇种以大头金蝇为优势种。蟑螂6、7月活动较频繁,以德国小蠊占绝对优势。结论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与分析,以利于相关部门在病媒生物活动高峰期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和相关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控制的重点是:鼠类在旧屋村,蚊在公园,苍蝇在农贸市场,蟑螂在餐饮业和农贸市场。
- 吴楠王佳王颖叶俊许艳子黄燕飞孙健
- 关键词:病媒生物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