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庆强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内固定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当归
  • 1篇当归补血汤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汤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托烷司琼
  • 1篇置换术
  • 1篇术后恶心
  • 1篇术后恶心呕吐
  • 1篇术后贫血
  • 1篇速力菲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托烷司琼
  • 1篇贫血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曾庆强
  • 3篇陈海波
  • 3篇郑志辉
  • 3篇李晓武
  • 1篇王创明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新中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加味当归补血汤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贫血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联合速力菲在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对贫血的防治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手术前3天(手术当天除外)开始服用加味当归补血汤,并同时服用速力菲;对照组仅服用速力菲,疗程均为2周。用药前后及手术前后观察比较2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计数(BPC)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切口为1期愈合,治疗组在术后未再输血,而对照组术后有5例因HCT低于0.30,均接受了异体浓缩红细胞200mL。术前1、3天,2组Hb、HCT值相当,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5、9天,治疗组Hb、HCT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个时段,2组BPC值均相当,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加味当归补血汤,能有效防治贫血状态。
曾庆强王创明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贫血加味当归补血汤速力菲
间隙平衡器下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2024年
背景:目前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最常用的技术,各有优缺点:间隙平衡技术通过调整截骨角度可以减少对软组织的松解,得到更平衡的屈伸间隙,临床效果更优,但缺乏工具的间隙平衡技术,易受术者手术经验及主观判断影响,存在更多的误差;测量截骨法学习曲线短,但依赖解剖标志,容易定位不准而出现多种并发症。近年来,许多器械公司相继研发并推出了间隙平衡工具以期提高手术质量,但目前关于该工具的相关报道仍较少。目的:对比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与传统测量截骨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以探究间隙平衡器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5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44例采用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B组41例采用测量截骨技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评估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①8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②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③两组术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术后2周、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A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高于B组同期(P<0.05);④手术时间A组较B组稍短,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术后两组下肢力线均较其术前改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2%)较B组(7%)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⑦提示相较于测量截骨技术,结合间隙平衡器的间隙平衡技术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黄雪黎罗瑞琴陈晟李晓武陈海波曾庆强郑志辉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骨性关节炎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静滴盐酸托烷司琼减少恶心呕吐的安全性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已经有相关文献研究证明,盐酸托烷司琼能有效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目前对于术中托烷司琼的使用方式主要为术后加入自控静脉镇痛泵中及术后静脉滴注,而对于两种使用方式临床疗效的差异目前国内外鲜见报道。目的:探究盐酸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防治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于汕头市中医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A组(静脉滴注给药组)患者在术后即予静脉滴注盐酸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同时接自控静脉镇痛泵(泵内不加入盐酸托烷司琼);B组(自控静脉镇痛泵给药组)患者在术后即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同时接自控静脉镇痛泵(泵内加入盐酸托烷司琼5 mg)。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的疼痛、镇静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做出比较。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镇静评分在各时间点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1,6 h时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评分及发生率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术后12,24,48 h时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评分及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提示对比在自控静脉镇痛泵中加入盐酸托烷司琼,术后静脉滴注盐酸托烷司琼能更快速且安全地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陈晟郑志辉关可立李晓武蔡沛彪陈海波郑洵曾庆强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托烷司琼内固定术后恶心呕吐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与经“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9
2020年
背景: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跟骨骨折的75%,而对于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要优于非手术治疗。然而对于治疗时机、手术指征、切口选择、是否植骨等问题目前仍有争议。经典的“L”型入路因其较高的切口并发症而有逐渐被微创内固定所取代的趋势。目的:比较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及“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医院骨二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n=32)和“L”型切口组(n=28),分别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和经“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优良率评价2组手术疗效,对比2组患者术前等待天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定患者Böhler角、Gissane角并加以比较。结果与结论:①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优良率为91%,“L”型切口组为9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2组术后Bö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 d 2组Gissane角相当(P>0.05),Böhler角变化“L”型切口组优于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P<0.05);末次随访2组Böhler角及Gissane角均有不同程度丢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L”型切口组患者的术前等待天数、住院天数均多于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P<0.05);手术时间少于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P<0.05);④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低于“L”型切口组的32%(P<0.05);⑤提示与传统“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撬拨复位微创置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郑志辉蔡沛彪关可立李晓武郑洵陈海波曾庆强
关键词:跟骨骨折撬拨复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