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莉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雅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急性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血小板
  • 1篇抑制细胞
  • 1篇预后
  • 1篇髓系
  • 1篇糖肽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注射
  • 1篇注射液
  • 1篇细胞
  • 1篇粒细胞
  • 1篇粒细胞白血病
  • 1篇联合化疗
  • 1篇联合化疗治疗
  • 1篇疗效
  • 1篇淋巴

机构

  • 3篇雅安市人民医...
  • 1篇攀枝花市中心...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高莉
  • 2篇杨静
  • 1篇秦英
  • 1篇杨波

传媒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研究
2017年
探索在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同时探讨其用药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本医院肿瘤科进行诊断与治疗的80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进行常规化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常规化疗联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的40名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血常规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WBC以及WBC最低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HB、PLT、WBC最低值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呕心呕吐、脱发、头痛、麻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热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霍奇金淋巴瘤方面相较于常规化疗表现出更高的临床疗效,同时白细胞水平较优,免疫能力提高,毒副作用更轻,用药安全性得到保障。
高莉杨静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霍奇金淋巴瘤
阿糖胞苷抑制细胞DNA合成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研究阿糖胞苷通过控制细胞DNA合成来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机理及临床最优剂量筛选。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L组、M组和H组,60例/组,三组患者的阿糖胞苷剂量分别为每次1、2和3 g/m^(2)。比较三组血细胞指标[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NE缺失时间和血小板(Platelet,PLT)偏低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呕吐、发热、过敏、炎症、眼部不适等)及阿糖胞苷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三组患者D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个疗程,三组患者DNA均显著降低(P<0.05),且呈阿糖胞苷剂量依赖性降低趋势(P<0.05)。与基础治疗比,三组患者强化基础治疗的NE增高,NE缺失时间和PLT偏低持续时间降低(P<0.05)。基础治疗与强化基础治疗NE缺失时间及PLT偏低持续时间均呈阿糖胞苷剂量依赖性增高趋势(P<0.05);强化基础治疗时,M组的NE最高(P<0.05)。三组均发生呕吐、发热、过敏、炎症、眼部不适等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呈阿糖胞苷剂量依赖性增高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M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L组和H组(P<0.05)。阿糖胞苷可能通过抑制祖细胞DNA的表达来治疗AML,推荐临床采用2 g/m^(2)的阿糖胞苷用于治疗AML,其疗效较好,毒性较小。
高莉李晓明杨波秦英程冬郑丽飞李里
关键词:阿糖胞苷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MDR1和BAALC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多药耐药蛋白1(MDR1)和脑和急性白血病胞质(BAALC)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成人初治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蒽环类药物诱导化疗联合阿糖胞苷等治疗,检测MDR1和BAALC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AML患者临床特征、遗传学分型、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DR1基因和BAALC基因高、低表达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染色体危险度分层患者MDR1基因表达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AALC基因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干预后,MDR1基因高表达患者CR率60.78%显著低于MDR1基因低表达87.76%(P<0.05),BAALC基因高表达患者CR率67.31%略低于MDR1基因低表达8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基因高、低表达患者中位OS及OS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ALC基因高、低表达患者中位OS及OS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BAALC基因表达相比,初治AML患者中,MDR1基因表达对评估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更高,临床可联合MDR1和BAALC基因检测以提高初治AML患者的预测准确性。
高莉杨静
关键词:多药耐药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