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玉萍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市黄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手术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颅脑
  • 2篇脑出血
  • 2篇脑室
  • 2篇护理干预
  • 2篇高血压
  • 2篇干预
  • 2篇出血
  • 1篇心静脉压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压
  • 1篇血肿
  • 1篇一体化护理
  • 1篇医院获得性
  • 1篇医院获得性肺...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机构

  • 9篇东莞市黄江医...

作者

  • 9篇黄玉萍
  • 5篇陈沛林
  • 5篇刘艳君
  • 5篇张志
  • 4篇黄国豪
  • 1篇李冰
  • 1篇王伟金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联合检测PCT、CRP、WBC在ICU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PCT、 CRP、 WBC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ICU细菌性HAP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细菌性肺炎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的PCT、 CRP及WBC水平,同时比较不同菌种HAP患者治疗第2 d的PCT、 CRP、 WBC水平。结果 (1)组间比较:治疗第2 d时,观察组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第7 d,观察组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第2 d的PCT水平高于其他时间点(P <0.05); CRP水平入院时最高,随着住院治疗时间的延长, CRP水平逐渐降低(P <0.05); WBC水平入院时最高,第2 d与第7 d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时段的PCT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CRP及WBC变化情况与观察组基本一致。(2)细菌性HAP患者中,治疗第2 d大肠埃希菌的PCT、 WBC水平显著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P <0.05),而三种菌种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 CRP、 WBC能够提高ICU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能力,临床应用价值高。
张志黄玉萍翟柱文罗水光潘继钊
关键词:C反应蛋白(CRP)医院获得性肺炎
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急诊术中行“三明治法”颅底重建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急诊术中行'三明治法'颅底重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于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4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行'三明治法'颅底重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脑膜颅底重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治愈、死亡率及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硬脑膜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明治法'颅底重建治疗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临床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沛林黄国豪黄玉萍王伟金江勇豪蓝敏倩
关键词:开放性颅脑损伤颅底重建
一体化护理在颅脑手术头皮夹间断上夹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观察一体化护理在颅脑手术头皮夹间断上夹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颅脑手术采取头皮夹间断上夹患者50例。依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先行手术25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设置为对照组;后行手术25例采取一体化护理,设置为试验组。对照两组切口愈合、切口美观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00%;试验组切口乙级愈合率为20.00%,丙级愈合率为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00%、1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美观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0%;试验组切口美观中为12.00%,差为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1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行头皮夹间断上夹患者中采取一体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切口愈合情况,提高切口美观度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黄玉萍陈沛林张志刘艳君黄国豪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颅脑手术
多功能脑科引流固定装置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多功能脑科引流固定装置在脑科引流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行脑室引流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使用多功能脑科引流固定装置及传统悬挂固定引流袋。观察调整引流管口高度、测量床头角度及中心静脉压的精准度;计算24 h开放关闭引流管、调整引流管高度的时间;统计2组患者因遗忘开放及关闭引流管导致不良事件例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开放及关闭引流管、调整引流袋高度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遗忘开放引流管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分别为0例和7例;观察组测量方法较对照组更精准。结论多功能脑科引流固定装置具有"三测"功能,即测颅内压、中心静脉压及床头角度功能,操作简便,测量精准,明显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同时杜绝了因遗忘开放引流管而导致的护理不良事件。
刘艳君冯清亮黄玉萍李冰
关键词:脑室引流术中心静脉压
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H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结论给予HCH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玉萍刘艳君陈沛林张志
关键词:预防性护理干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硬膜下血肿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3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采取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病情的康复,并减轻经济压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刘艳君黄玉萍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常规护理
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对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黄玉萍刘艳君陈沛林黄国豪张志
关键词: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应用意义评估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6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5.29±1.22)mmol/L与(4.58±0.24)%,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9.98±0.81)mmol/L与(9.75±2.26)%,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与诊断,便于医生及时地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张志潘继钊黄玉萍朱苑霞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
开颅手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比较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采取开颅手术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4例的治疗效果,其中36例为开颅手术,设置为开颅组,另38例为微创手术,设置为微创组。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结果:微创组患者与开颅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5%,且微创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少于开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取微创引流手术,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神经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黄国豪江勇豪陈沛林李松燕黄玉萍
关键词:开颅手术微创穿刺引流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