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梗死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3篇血管
  • 3篇疗效
  • 3篇急性
  • 2篇血管成像
  • 2篇中动脉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缺损
  • 2篇缺损
  • 2篇注射
  • 2篇综合征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DSA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血管
  • 2篇磁共振血管成...
  • 2篇大脑

机构

  • 8篇安阳市第三人...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4篇徐明昌
  • 2篇刘淑梅
  • 2篇胡俊祥
  • 1篇李效华
  • 1篇黄丽娜
  • 1篇戚纪胜
  • 1篇邵艳敏
  • 1篇王元元
  • 1篇侯建明
  • 1篇杨改清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新中医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30例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30例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发生的时间、症状及体症,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30例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均为口服中毒,潜伏期为10~32d,平均18d。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开始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表现为疼痛、麻木、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用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综合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经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良好,激素治疗可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徐明昌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
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和DSA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1.5T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对7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诊断符合情况,探讨MRA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10—2012-08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于1周内先后做DSA和MR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对照分析1.5TTOF-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与DSA的符合情况,以评价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段、中段、远端)狭窄程度偏高偏低显示情况。结果 71例142条大脑中动脉M1段经DSA检查114条一致,总体准确率80%。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中度以上狭窄的血管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83%、91%、69%、94%;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以上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87%、96%、91%、99%;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敏感性为100%;MRA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段、中段、远端)狭窄程度偏高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5TTOF-MRA评价≥50%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性,与DSA有较高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TOF-MRA可代替DSA作为MCA筛查脑血管狭窄的常规检查手段。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起始段、中段、远端)MRA诊断无明显差异。
徐明昌黄丽娜戚纪胜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血管减影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1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护脑和活血,并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25/27)和66.67%(16/2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例出现轻度皮疹,末经减药或停药而自行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
徐明昌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CWI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30例均予以常规血液稀释及抗血小板凝集等治疗,扩血管药物原则上不用。有7例发病在12h内患者给予蝮蛇降纤酶溶栓治疗,5例疗效满意,2例无效。1例血压过低者采取升压措施。结果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标准评估疗效,本组基本痊愈19例,明显好转6例,好转3例,无效2例。结论如能早期诊断,治疗原则同一般脑梗死,一般予后良好。由于全身低血压所致者必须针对原发疾病加以处理,尽快纠正低血压状态,改善全身营养状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徐明昌
关键词:脑分水岭梗死诊治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方法:分别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和尼莫地平片对12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进行预防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对照观察。结果:尼莫地平注射液组(60例)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血管痉挛疗效优于尼莫地平片组(62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安全、有效。
徐明昌
关键词:尼莫地平蛛网膜下隙出血
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MRA和DSA研究
目的: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1.5T3D TOF-MRA对14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诊断符合情况,以探讨MRA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
徐明昌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脑动脉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测2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分级、认知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徐明昌徐锦锦邵艳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舒血宁注射液
神经肌肉治疗仪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观察被引量:1
1998年
我们采用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5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组),并将体外治疗作为观察组。发现治疗组患者上肢、手肌力恢复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肩手疼痛止病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手背消肿也优于观察组P<0.05),且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胡俊祥杨改清刘淑梅徐明昌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3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采用去枕平卧休息,不呕吐者每天进食流质2000ml以上,同时每天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3000ml,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椎管内注射生理盐水20~40ml及地塞米松5mg,经3~7d治疗,30例患者症状消失,均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指脑脊液侧卧位时压力低于70mmH2O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其病因不明,多以体位性头痛、呕吐、颈强直为主要表现。通过临床细致的诊断,结合临床现及辅助检查,可避免发生误诊、漏诊,提高治愈率。
徐明昌
关键词: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皮层及海马体积变化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2年6月收治入本院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34例无脑部疾病或创伤者作为对照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与3年后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全脑体积(Total brain volume,TBV)及海马体积(Hippocampus volume,HV)。结果随访3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的比例、Ⅱ型糖尿病的比例、发生房颤的比例、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以及HV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与认知功能受损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的比例、CCI,MMSE,TBV以及HV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3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房颤的比例、MMSE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认知功能正常组与认知功能受损组年龄、高血压病的比例、CCI,MMSE评分以及TBV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3个月~3年观察组TBV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受损组TBV变化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BV,HV变化分别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449,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表现更为严重的神经变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BV,HV变化与其认知功能呈正相关,并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后期出现更加严重的脑萎缩。
徐明昌刘新生王响亮
关键词:脑卒中海马体积脑萎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