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梅
- 作品数:24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论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以《飘》汉译本为例
- 2014年
-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学研究。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是建立在人本身作为行动主体的双重性基础上。分析《飘》在两个不同时期的汉译本,可以看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双重身份对译文的重要影响,由此彰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也有利于对不同译本的差异做出客观的动态的评价。
- 刘书梅
- 关键词:翻译生态环境
- 论文学翻译的创造与叛逆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从分析“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的模糊性及其分类与概念之间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创造与叛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分析了在理解与阐释阶段以及表达阶段译者的创造与叛逆。
- 乐传勇刘书梅
-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
- 从文学鉴赏论看译者主体性——以《飘》汉译本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文学鉴赏论研究文学的欣赏活动,强调文本读者参与实现文本的价值,并且发挥着主体作用。译者进行文学翻译时,首先鉴赏原作,理解体会原作的价值,在此基础上翻译文本。分析《飘》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汉译本可以看到,译者在选择鉴赏对象,再现与再创造作品艺术形象以及对同一文本进行独特的理解与阐释时,即早在翻译的鉴赏阶段译者就已经发挥着自己的主体性。
- 刘书梅童晓燕
-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文学鉴赏审美意识
- 从翻译审美看创造性叛逆
- 2008年
- 随着译学研究的发展,翻译更多的被认为是一种过程;同时,译者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审美主体,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自身审美心理情感的折射对审美客体也即原作进行再现。因而在翻译中,译者不仅创造性地再现原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自身对原作的审美评价,译者对原作的叛逆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也即从翻译审美的角度看,创造性叛逆必然存在。
- 刘书梅
-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审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
- 商标名汉译的语言维适应性选择
- 2017年
- 商标名翻译以促进商品销售,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结合商标名汉译"优胜劣汰"的实例,可以看到从语音层、语形层、语义层探究商标名汉译中,译者都在进行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以期辅助商标名完成其市场功能。
- 刘书梅
- 爱情=跳蚤?——浅析多恩诗作中的女性歧视思想被引量:3
- 2006年
- 约翰·多恩作为玄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在当时英国社会潜在的父权制的影响之下,他的多首爱情诗作中都体现了男权中心主义对女性的歧视和贬抑。在他的爱情诗《别离辞:节哀》、《歌》及《跳蚤》等诗作中以不同方式对女性进行歪曲和压抑,他坚信女性是从属于男性的,也不相信女性“永远忠诚”之类的说法。本文对这几首诗进行了分析,以此揭露多恩基于男权中心主义思想导致的根深蒂固的女性歧视思想。
- 袁静刘书梅
- 关键词:从属地位歧视
- 从审美反映论看傅东华《飘》的翻译过程被引量:2
- 2010年
- 从译者的翻译审美看,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通过其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情感的折射反映原作,形成对原作的审美评价;相应地,在译作中译者再现原作的同时也会表现自己的审美评价。本文运用审美反映论浅析译者的审美对傅东华《飘》的汉译本翻译过程的影响。
- 刘书梅
- 关键词:审美反映论审美评价《飘》
- 是创造还是叛逆?——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被引量:3
- 2007年
- 近年来译学研究中"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创造与叛逆之间的关系还比较模糊。从文学翻译中的忠实性创造和叛逆性创造入手,尝试厘定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应在翻译这样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过程全面的分析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 刘书梅
-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
- 从翻译伦理析傅东华《飘》汉译本的误译
- 2016年
- 伦理学关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翻译关涉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因此翻译活动中的伦理问题不可避免。本研究从翻译伦理学视角,以傅东华《飘》汉译本为例,重点考查文学翻译中的误译现象,译者翻译过程中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规范伦理都对误译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为文学翻译的误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刘书梅戴媛
- 关键词:误译翻译伦理规范伦理
- 从翻译伦理看译者翻译策略选择——以傅东华《飘》汉译为例被引量:3
- 2016年
- 本文从翻译伦理视角分析傅东华翻译《飘》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结合译者自身的职业伦理和接受环境的社会伦理,分析翻译伦理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动态地评价译文。
- 刘书梅
- 关键词:翻译策略社会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