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健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对词
  • 1篇新古典
  • 1篇新古典主义
  • 1篇玄学
  • 1篇意境
  • 1篇永恒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习得
  • 1篇审美
  • 1篇审美体验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女性
  • 1篇生态女性主义
  • 1篇死神
  • 1篇女性主义
  • 1篇女性主义解读
  • 1篇轻喜剧
  • 1篇情节
  • 1篇情节设置
  • 1篇自然之美

机构

  • 6篇安徽建筑工业...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姚健
  • 1篇林玉鹏
  • 1篇庞学通
  • 1篇王秀丽

传媒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淮海工学院学...
  • 2篇科技信息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试析《白桦林》中的轻喜剧色彩
2012年
《白桦林》是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众多经典诗歌中的一首。在该诗中,诗人运用诗歌的语言,以轻喜剧的形式来"呈自然之美"、"传人间之爱"和"言生命是美丽而优雅的坚守之志"。诗中的轻喜剧色彩主要体现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
姚健
关键词:情节设置
语篇背诵对词汇主动知识习得相关性研究
2013年
本文通过实验考查了语篇背诵对词汇控制性主动知识和自由主动知识习得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无论在目标词是否展示的情况下,语篇背诵都有助于目标词控制主动知识习得,但对自由主动知识习得没有帮助。实验同时发现,目标词的展示更有助于学习者复现和运用相关词汇知识。
王秀丽姚健
古典之美VS自然之美——从美学角度看亚历山大·蒲柏和威廉·华兹华斯
2010年
亚历山大.蒲柏和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诗坛中两颗永不陨落的巨星,他们分别代表了诗歌创作中两种不同的流派即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尽管风格迥异,但他们都通过自己的诗歌勾勒出一种震撼人类心灵的美丽(蒲柏的古典之美和华斯的自然之美),这也是他们诗歌之树永葆青春的魅力与秘诀之所在。本文以蒲柏和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为研究文本,描述这两种美的特质。
姚健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意境
《白桦林》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013年
在《白桦林》一诗中,诗人用极其质朴的语言传达着其朴素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即通过解构二元对立来树立生态各要素平等和男女平等的意识。各要素和谐而优雅地共存,强调和谐,弱化对抗,就可以在现实的王国和理想的王国里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实现自由的穿梭。
姚健庞学通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美感渲染下的“死神”——浅析《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被引量:4
2009年
《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下的著名诗篇。女诗人以柔美曲折的方式表达了爱情失意后的无限感伤和领悟真理的欣喜,实现了对死亡的超越。意象"陌生化"和语言"亲近化"技巧的有机结合、独特的诗歌形式(韵律、破折号等)让读者获得新奇审美体验的同时,也阐释了女诗人自己重要的美学观:美和真理一致并永恒。
姚健
关键词:感伤陌生化审美体验
戏剧人生,不朽艺术——浅析《驶向拜占庭》被引量:5
2009年
《驶向拜占庭》系叶芝晚年诗作,阐述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的思考和冥想。诗人运用诗剧的形式来描写一位古稀老人对生命的哀叹:戏剧人生,短暂而悲凉;与此同时,诗人把写实、象征、玄思的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勾勒出一个象征不朽艺术并带有神秘色彩的拜占庭形象,表达了要把脱离肉体的灵魂附着在代表永恒的艺术品之上的愿望,用艺术去升华戏剧人生,以获得不朽和永生。这种生命观和艺术观是诗人久被压制的情欲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的表现。
姚健林玉鹏
关键词:戏剧人生永恒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玄学式”自注
2012年
福克纳叙事风格之一便是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往往会加上自己"玄学式"的评注以表明自己独特的所思所感。本文选取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五个这样的自注加以剖析和解读。
姚健
关键词:《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自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