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脏
  • 4篇术后
  • 2篇心室
  • 2篇植入
  • 1篇电风暴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室电风暴
  • 1篇心室辅助
  • 1篇心室辅助装置
  • 1篇心性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辅助
  • 1篇心脏辅助装置
  • 1篇心脏术
  • 1篇心脏术后
  • 1篇休克
  • 1篇引流
  • 1篇引流管
  • 1篇预后
  • 1篇植入术

机构

  • 6篇泰达国际心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作者

  • 6篇李志朋
  • 4篇王伟
  • 2篇陈铁男
  • 2篇樊国亮
  • 1篇冯庆国
  • 1篇王正清
  • 1篇刘志刚
  • 1篇郭志鹏
  • 1篇修宗谊
  • 1篇李秀勇
  • 1篇杨万杰
  • 1篇张颖
  • 1篇刘丹丹

传媒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引流管拔管标准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预后的影响
2022年
探讨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术后不同引流管拔管标准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脏ICU收治的613例先心病术后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术后均留置了胸部引流管,根据不同的引流管拔除标准将其分为定量拔除组(引流6ml/kg.day)和非定量拔除组(引流液颜色由血性变为血清性时拔除引流管),对两组患儿引流管留置时间、静脉阿片类镇痛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①共纳入613例患儿,其中定量拔管组328例,男性144例,女性184例,非定量拔管组285例,男性117例,女性16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病种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研究结果表明,定量拔管组患儿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阿片类镇痛药使用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均少于非定量拔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术后并发症:两组患儿术后气胸、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定量拔管组出现心包积液的比例高于非定量拔管组(7.6%比 1.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再干预率及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简单先心病术后根据公斤体重定量拔除胸部引流管优于非定量拔除引流管,虽然出现心包积液的比例较高,但需要手术干预的心包积液比例并未显著增加,不会对患儿预后带来不良影响。
李志朋李倩张颖王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引流管
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AK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1
2020年
目的对比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的液体复苏策略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液体复苏治疗,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结合患者家属的意愿,将患者分为PiCCO指导的液体复苏组〔PiCCO组,维持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在850~1000 mL/m^2〕和EGDT指导的液体复苏组〔EGDT组,维持中心静脉压(CVP)在8~12 mmHg(1 mmHg=0.133 kPa),机械通气(MV)患者CVP≤15 mmHg〕.观察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24、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VP、血乳酸(Lac)、液体平衡量、尿量及血肌酐(SCr)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肾脏替代治疗(RRT)情况、MV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①最终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EGDT组51例,PiCCO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入ICU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降钙素原(PCT)、HR、MAP、CVP、Lac和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液体平衡量、尿量及SCr均随复苏时间延长逐渐改善,且各时间点HR、MAP和L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PiCCO组复苏24h和48 h时CVP较EGDT组明显降低(mmHg:24 h为9.1±0.9比12.0±1.3,48 h为8.0±1.0比10.2±1.3),液体平衡量较EGDT组明显减少(mL:24 h为2929.8±936.3比3898.4±923.5,48 h为3143.5±1325.4比4843.8±1326.7),且尿量和SCr均明显优于EGDT组〔尿量(mL·kg^-1·h^-1):24 h为1.02±0.21比0.79±0.14,48 h为1.28±0.18比0.94±0.22;SCr(μmol/L):24 h为145.7±37.6比164.3±46.4,48 h为128.4±33.6比143.5±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与EGDT组比较,PiCCO组RRT比例明显降低〔11.6%(5/43)比17.6%(9/51)〕,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MV时间(d):4.64±1.31比6.50±2.
王伟冯庆国杨万杰梁艳旭李志朋王浩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
老年心脏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心血管外科手术后,受手术因素的影响,患者经常出现诸多神经系统并发症,谵妄就属于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导致这一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与心脏手术时间长有直接关系,由于术中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易影响脑灌注,增加了术后谵妄发生的可能性。相关调查显示,谵妄发生于心血管外科术后的可能性达到26%~52%,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心血管术后一旦发生谵妄,对患者的预后不仅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导致混杂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增加,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据统计,美国每年用于术后谵妄治疗的相关费用约为380~1200亿美元。因此,本文就老年心脏术后患者的谵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王伟刘丹丹李志朋
关键词:老年心脏术后谵妄
终末期心力衰竭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2024年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是除心脏移植外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术后易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以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常见。本文综述常见的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并总结其危险因素,提出早期预防及管理策略,为终末期心力衰竭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围手术期和长期管理提供指导。
李志朋王伟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室心脏辅助装置
三尖瓣返流的手术治疗
2017年
三尖瓣曾经被称为“被遗忘的瓣膜”或者是“神秘的瓣膜”[1-4].以往认为只要左侧瓣膜修复完好,三尖瓣返流就会自行减轻.长期随访左侧瓣膜病变术后病例发现三尖瓣返流没有减轻,甚至进一步加重.鉴于引起三尖瓣返流恶化的因素仍持续存在,以及三尖瓣手术的适应证,三尖瓣手术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本文将就功能性三尖瓣返流治疗进行描述,同时对使用不同类型环在外科手术中的结果进行综述.
樊国亮陈铁男郭志鹏李志朋
关键词:三尖瓣返流三尖瓣成形术
成人心脏外科术后心室电风暴处理与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总结成人心脏外科术后心室电风暴(VES)的原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1-08至2015-05成人心脏术后发生VES患者36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及发生VES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在心脏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发生VES(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5例,瓣膜置换术5例,Bentall术2例,Marrow术1例),32例(88.89%)VES消失后脱离呼吸机并顺利出院,4例(11.11%)死于多器官衰竭。心肌缺血所致VES22例(61.11%)。32例患者随访1年,28例(77.78%)恢复窦性心律,2例(5.56%)安置心内膜永久起搏器,2例(5.56%)出现心房颤动,随访期间未发生心因性死亡病例。结论:成人心脏外科术后VES多发生于术后早期,均能找到明确病因及诱因,及时发现并迅速组建高效合作团队采取有效措施,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樊国亮陈铁男刘志刚王正清李秀勇李志朋霍莹唐渊李权修宗谊
关键词:心性除颤器植入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