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
- 作品数:22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 发文基金:核燃料及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核科学技术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U-M_o微球物理包覆工艺研究
- 2015年
- 为了减少U—M_o微球在混料和成型过程中发生偏聚的现象,改善(U-M_o)-Al弥散燃料铀分布的均匀性,研究了多种U-M_o微球物理包覆工艺及建立的包覆工艺对微球流动性的影响。本文采用相近尺寸(直径约100μm)的不锈钢微球代替U-M_o微球。结果表明:直接添加黏结介质包覆工艺和自由落体包覆工艺不适合微球的包覆;采用溶剂挥发法在每颗微球表面都包覆了一层基体粉末颗粒,微球表面的粗糙度明显增大,流动时颗粒间产生机械咬合力,降低了微球的流动性。
- 冷茂林王晓敏王录全何振娟郭振庾正伟
- 关键词:流动性
- 一种限位式表面清洗处理专用清洗挂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限位式表面清洗处理专用清洗挂具,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底支撑框,所述底支撑框的空腔中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底支撑框的空腔内壁和顶面固定,限位机构主要由限位架以及设置在限位架上的限位...
- 刘云明陈雁杨天华钱芳王录全郭振刘超红
- 文献传递
- 一种弥散燃料板制备中的机械脱钢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弥散燃料板制备中的机械脱钢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将热轧后的复合板置于液压剪板机上,使用所述液压剪板机分别在两预设位置分别剪掉所述复合板的两端头,露出燃料板的端头;步骤2:将剪去端头后的所述复合板使...
- 王录全刘睿睿陈雁郭振马飞吴裕强瑞
- 文献传递
- 约束退火对热复合叠轧锆合金板材性能的影响
- 2019年
- 锆合金复合轧制板材轧后常出现板型瓢区和侧弯,需要通过约束退火方式对板型进行校正。通过金相观察和EBSD分析,在约束退火和自由退火条件下,对该材料的组织进行分析。对约束退火和自由退火后板材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约束退火相对于自由退火对锆合金复合轧制板材的性能和形变晶粒取向没有明显影响。
- 郭振杨攀王玉容马飞
- 关键词:去应力
- 一种热中子吸收用硼不锈钢无缝管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中子吸收用硼不锈钢无缝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模铸制成硼不锈钢真空感应锭;将硼不锈钢真空感应锭通过电渣重熔,获得硼不锈钢电渣重熔锭;将硼不锈钢电渣重熔锭进行热锻,得到硼不锈钢锻棒;...
- 李永旺尹嵬廖志海付道贵李志斌郑越何雪溢刘晓珍吴裕李书良郭振雷欣朱其猛
- 新锆合金板材包覆热轧表面缺陷的研究
- 2015年
- 在包覆热轧工艺条件下,对新锆合金板材的表面缺陷形貌进行了研究。通过金相显微镜对板材的典型缺陷进行了观察。通过能谱分析获得了缺陷的成分,提出了表面缺陷的去除方法。结果表明,在包覆热轧时包覆材料会与锆合金板材相互作用形成表面缺陷。大部分表面缺陷以钢渣的形式嵌入到板材的表面,可以通过酸洗的方式去除,小部分缺陷则需要通过机加工方式去除。
- 郭振吴裕马飞王录全杨天华陈雷
- 关键词:新锆合金热轧
- U-MO微球物理包覆工艺研究
- 为了减少U-MO微球在混料和成型过程中发生偏聚的现象,改善(U-MO)-Al弥散燃料铀分布的均匀性,研究了多种U-MO微球物理包覆工艺及建立的包覆工艺对微球流动性的影响。本文采用相近尺寸(直径约100μm)的不锈钢微球代...
- 冷茂林王晓敏王录全何振娟郭振庾正伟
- 关键词:流动性均匀性
- U-Mo微球与Al粉的混合工艺研究
- 2017年
- 采用垂直行星分罐式混料机进行U-Mo微球与Al粉混合,系统研究了混合时间、混合转速和料罐填充率对物料混合度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三因素对物料混合度的影响程度.采用变异系数法和体视显微镜分析了混合物料的混合度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最佳混合工艺参数为:混合时间90min、混合转速30r/min和料罐填充率30%,其物料混合度为93.6%;三种混合因素对混合度的影响程度为:混合时间<料罐填充率<混合转速.
- 庾正伟王录全刘海冷茂林黄健民郭振
- U-10Mo/Al-Si固体扩散行为被引量:3
- 2009年
- 采用扩散偶方法研究U-10Mo合金与Al-xSi(x=0,1,2,5,7,9,质量分数)合金的固体扩散行为。实验在真空热压炉中完成,退火温度为555、570、580、590和595 ℃,时间为5~10 h。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条件对扩散行为有显著影响,580 ℃是U-10Mo/Al-xSi扩散行为的重要分界点;当温度低于580 ℃热压退火处理时,扩散层厚度随Si含量的增加先急剧减小然后缓慢增大;当温度高于580 ℃时,扩散层的厚度随S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Si含量较高(≥2%)的扩散偶扩散层厚度比低Si含量的小,扩散层呈3层结构,靠近Al-Si侧出现贫Si区。成分分析显示:Si含量较高的扩散偶,靠近U-Mo侧的扩散薄层中出现Si的富集,其成分为(U,Mo)(Al,Si)x (x≤3);靠近Al-Si合金侧的扩散层成分为(U,Mo)(Al,Si)x (x>3)。
- 刘云明尹昌耕孙长龙陈建刚孙旭东杨红艳郭振
- 关键词:扩散偶扩散层
- UMo-Zr弥散燃料混合粘结介质去除工艺研究
- 2021年
- 分别在300℃、500℃和700℃条件下对UMo/Zr弥散燃料混合粘结介质石蜡进行保温1 h、2 h、3 h去除试验,分析不同保温温度和时间下的粘结介质的去除率和残留元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500℃烧结颈长大阶段,绝大部分粘结介质逸出,700℃保温闭孔隙球化和缩小阶段,粘结介质未完全逸出;采用500℃(2 h)+700℃(1 h)组合保温方式去除效果明显,粘结介质去除率超过95%。
- 马飞牟文武郭振强瑞柏强
- 关键词:去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