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永常

作品数:99 被引量:50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经济管理
  • 15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6篇农业
  • 10篇农业科技
  • 9篇园区
  • 9篇生态
  • 9篇农业科技园
  • 9篇农业科技园区
  • 9篇科技园
  • 9篇科技园区
  • 7篇绿化
  • 7篇可持续发展
  • 6篇栽培
  • 6篇示范区
  • 6篇屋顶绿化
  • 5篇低碳
  • 5篇低碳经济
  • 5篇栽培槽
  • 5篇农村
  • 5篇现代农业
  • 4篇玉米
  • 4篇耕作

机构

  • 4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北京中农锦澜...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南充市植保植...
  • 3篇南充市农业机...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政治...
  • 2篇农业农村部规...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农业信息...
  • 1篇辽宁省农村能...

作者

  • 85篇吴永常
  • 13篇陈学渊
  • 9篇韦文珊
  • 5篇邹金秋
  • 5篇褚庆全
  • 5篇王道龙
  • 5篇杨国宝
  • 4篇胡志全
  • 4篇马忠玉
  • 4篇于涛
  • 4篇吴国胜
  • 3篇卢布
  • 3篇彭昌家
  • 3篇肖碧林
  • 3篇唐华俊
  • 3篇陈佑启
  • 3篇张士功
  • 3篇王道龙
  • 3篇郑凯
  • 3篇张敏

传媒

  • 5篇中国农业科技...
  • 5篇中国人口·资...
  • 3篇中国科技论坛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北京观察
  • 3篇四川农业与农...
  • 2篇东北农业科学
  • 2篇2010中国...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村科技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中国渔业经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瞭望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7篇2002
  • 2篇2001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叶绿素含量测量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绿素含量测量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采集预设样本的叶绿素含量,并根据所述预设样本的高光谱反射率数据计算对应的光谱植被指数;根据所述预设样本的叶绿素含量与对应的光谱植被指数构建待测植被的叶绿素含量与所述光谱...
邹金秋陈佑启谢锋王利民吴永常杨国宝
文献传递
我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都市农业是集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产业,本文立足我国当前都市农业发展现状,提出影响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农村土地使用问题、农业技术问题、休闲农业问题以及农民问题,并由此提出针对我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陈学渊吴永常李权新
关键词: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红黄壤地区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南方红黄壤地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近年随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人地矛盾凸显。本文通过对该地区耕地数量的调查,分析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该地区耕地质量问题的调控技术,以便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恢复生态环境...
陈学渊陈印军吴永常卢布肖碧林王亚静
关键词:耕地质量
文献传递
中国二熟耕作区粮食生产现状、潜力与对策被引量:7
2002年
二熟耕作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域,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3.2%。1985年以来该区粮食生产形势及生产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黄淮与江淮地区粮食总产量分别增长47.63%和61.67%,四川与西南地区粮食总产量增长43.76%和10.32%。二熟耕作区未来粮食增长的重点应放在黄淮与江淮地区,其技术对策为主攻高产田,大力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选用优良品种,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以提高综合效益,降低成本。
胡志全吴永常刘景辉褚庆全
农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偏好、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大荔县调研数据
2023年
农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和支付意愿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基于CVM方法和Logit模型,从微观视角分析农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荔县16个村的农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度较低,但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愿意为生态系统服务支付一定金额;性别、家庭年收入和对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了解程度是影响农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质疑支付的资金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及“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选择次数也较多,不容忽视;农民最偏爱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是食物生产,其次是气候调节和土壤形成与保护。因此,为了提升农民支付意愿,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强化政府扶持,增强协同与信任;推进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认同感;政策制定采纳民意,满足农民偏好。
杨世成吴永常陈学渊
关键词:农民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意愿影响因素
基于DNDC模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滴灌施肥优化措施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滴灌施肥是一种具有节水、节肥等优点的水肥一体化田间管理措施,然而其对N_2O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针对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方式—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优化设计适宜的滴灌施肥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方法】在山东桓台冬小麦-夏玉米典型农田上设置试验,进行不同灌溉系数和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和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根据田间实测数据对DNDC模型进行校正和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模型定量评估滴灌施肥对N_2O排放的影响,综合考虑作物产量和N_2O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最终提出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体系的优化滴灌施肥措施。【结果】DNDC模型具备模拟滴灌施肥一体化管理措施下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情况和产量的能力,模型校正后能较好地模拟滴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N_2O排放特征。在田间试验筛选出的最佳滴灌量和施氮量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滴灌量、施氮量以及玉米季施氮次数、施氮时间模拟情景,经过模型情景模拟最终筛选出的最优滴灌施肥措施是冬小麦季分4次滴灌施肥,滴灌量130 mm,随水施N 189 kg/hm^2,夏玉米避开雨季分4次滴灌施肥,滴灌量19 mm,随水施N 231 kg/hm^2。该模型模拟出的最优措施能够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比田间试验筛选出的最佳滴灌和施氮量处理减少16%的N_2O排放。【结论】与当地习惯漫灌撒肥措施相比,优化后的滴灌施肥管理全年共节水58.6%、减氮30.0%、减少50%N_2O排放,同时净收益增加了1336.41元/hm^2,增加投资部分的收益率为230.34%,远大于部分预算法中100%的新技术采用标准。研究结果可为滴灌施肥技术在华北农田推广应用提供实际参考。
陈静王迎春李虎王立刚吴永常韦文珊
关键词:小麦-玉米滴灌施肥DNDC模型N2O排放
不同因素对棉花增产的贡献率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利用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棉花良种种植情况的调查数据,应用品种遗传改良对产量贡献作用的分析模型,计算了我国四大棉区五个省(区)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化肥投入和栽培管理等其他措施在产量提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棉区典型省份棉花品种遗传对产量的贡献作用在16%~36%,与化肥投入贡献作用率中值的40%和管理等的34%相比是最低的。
吴永常王东阳姜洁
关键词:棉花
发展西部特色农业 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快速转变被引量:9
2002年
本文在简要分析新形势下西部特色农业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西部发展特色农业 。
张士功王道龙吴永常邱建军
关键词:西部特色农业
华阴市渔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01年
华阴市作为西部唯一的城郊型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排头兵。本文在分析华阴市渔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华阴市进一步发展渔业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张士功吴永常王道龙
关键词:渔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潜力
耕地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分析——以浙江安吉为例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耕地是"人类-环境"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农业土地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耕地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有利于促进耕地合理利用的调整优化,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和集约化利用。[方法]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综合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扩展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地理计量模型,研究分析1998—2009年浙江安吉耕地格局动态变化的过程与差异。[结果]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过程复杂,水田与旱地是该区域发生转出的主要地类,从转移类型来看,多转移为林地、城镇用地与园地;从转移过程来看,2003—2009年较1998—2003年更加缓和平稳,基本没有发生较为剧烈的变动;2003—2009年,转入为耕地的地类极为单一,转移面积有限,各地类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较1998—2003年期间都趋于更加稳定;2003—2009年的耕地变化活跃度要低于1998—2003年,表明2003年以后区域耕地在利用程度与广度方面更加缓和平稳。[结论]区域产业结构和用地政策调整直接影响着耕地格局动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本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区域耕地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差异特征,为耕地时空演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陈学渊唐华俊吴永常周清波崔健
关键词:耕地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