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
-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囊性纤维化并巨结肠同源病1例
- 2022年
- 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是由位于染色体带7q31.2上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鼻窦炎、胰腺炎、营养不良和男性不孕等[1-3]。
- 徐宇鹏姜斌黄磊
- 关键词:囊性纤维化巨结肠同源病
- 多枚磁性异物引发严重消化道损伤一例被引量:4
- 2019年
- 患儿男,1岁8个月,以消化道异物之诊断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人院前3d患儿出现频繁呕吐,阵发性哭闹,无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急性胃肠炎”可能,给予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d后患儿腹痛无好转,遂转入我院。我院B型超声提示右下腹胀气伴部分肠管扩张积液,腹部CT检查提示盆腔内多个金属密度影,肠梗阻。
- 司新敏黄磊杜宝峰姜斌
- 关键词:消化道损伤磁性异物头孢类抗生素腹部CT检查消化道异物急性胃肠炎
-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小肠黏膜下血管畸形致肠梗阻1例报告被引量:4
- 2021年
- 小儿小肠黏膜下血管畸形是良性的小肠血管病变,发生率约占小肠肿瘤的0.05%[1]。患儿通常由于不能准确表述病史、临床症状隐匿、检查配合度差等原因,临床上很少被及时发现。在患儿发育过程中,血管畸形也会伴随生长进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大出血等[2]。2020年9月我科采用单孔腹腔镜治疗1例儿童小肠黏膜下血管畸形致肠梗阻,现报道如下。
- 王浩清姜斌孙德霞黄磊
- 关键词:消化道大出血小肠肿瘤单孔腹腔镜血管畸形小肠黏膜肠梗阻
- C型臂X线定位辅助腹腔镜治疗消化道磁性异物三例被引量:3
- 2021年
- 例1女,1岁7个月,因"呕吐2 d"就诊。患儿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为淡黄色清亮液体;无发热、腹痛;大便未解,外院腹部X线立位片显示消化道磁性异物。来我院急诊就诊,以"消化道异物"收住院。入院体检示意识清楚,精神可;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 王浩清姜斌孙德霞黄磊
- 关键词:磁性异物腹部X线消化道异物辅助腹腔镜
- 不同引流方式处理小儿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胆管炎的对照研究
- 2022年
- 目的比较不同胆道外引流术处理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提高胆管扩张症并发症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4例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梗阻性胆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一期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为胆囊外引流组,共22例患儿,其中男1例,女21例,年龄为(3.2±2.9)岁;腹腔镜胆囊外引流15例,开放胆囊引流加腹腔引流6例,超声引导胆囊穿刺外引流1例。B组为同时期胆总管T管引流术组,共1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6±2.2)岁;手术方式均为开放手术,胆总管T管引流加腹腔引流。结果所有患儿一期外引流手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在初次手术所需时间及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上,A组为(89.91±27.74)min和(30.67±37.11)d,较B组的(114.23±34.22)min和(103.00±59.14)d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2例行二期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无特殊不适。结论经胆囊行胆道外引流术对儿童胆管扩张症急症的治疗简单、可行、有效。
- 周建峰姜斌黄磊孙斌沈启阳李涛
- 关键词:胆管炎胆管扩张儿童引流
- 不同年龄段重症患儿营养风险及不同时机启动肠内营养后血生化指标对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PICU)不同年龄段儿科患儿营养风险及启动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80例PICU患儿纳入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肠内营养时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2例和晚期肠内营养组38例,两组均按≤1岁,1~5岁和≥5岁分为三个年龄段,患儿均接受营养风险筛查。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5 d监测两组患儿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儿PICU入住时间、住院总时长、住院费用,热卡达标时间、机械通气例数,观察并记录营养风险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ICU患儿肠内营养干预前TP、ALB、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内营养实施后,早期肠内营养组TP、ALB、PA高于晚期肠内营养组(均P<0.05),>5岁年龄段的TP、ALB、PA水平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肠内营养实施前后F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入住PICU时间、住院总时长短于晚期肠内营养组,热卡达标时间、机械通气例数少于晚期肠内营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营养风险发生率少于晚期肠内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U重症患儿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5岁以上患儿营养状态,可有效降低PICU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
- 杨颖盛玉姜斌李涛陈清秀
-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肠内营养
- 两种鼻空肠置管营养法在急性胰腺炎患儿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急性胰腺炎(AP)是儿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及SAP患儿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目前已成为共识[1-2].临床上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有多种方法[3-4],如盲插法置管、手术中置管、内镜辅助下置管、X线透视下置管和床边电磁感应下置管等.然而,每种方法各有利弊.目前国内外对SAP患儿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方法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存在重度营养风险的AP患儿采用胃镜辅助下置管或床边电磁感应下置管,比较两种不同置管方法在AP患儿EN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 盛玉高学金练敏王浩姜斌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儿鼻空肠营养管电磁感应置管方法
- 影像学危险因子分期法在儿童腹部局限性NB手术指导及风险评估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影像学危险因子分期法运用于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NB),探讨其对NB手术指导及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未经诱导化疗并行手术的62例NB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影像学危险因子分期法对L1期19例,L2期共43例患儿进行评估,探讨影像学危险因子分期法在指导NB手术方案选择、手术风险评估中的作用。结果:62例患儿,根据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L2期占各INSS分期的比例为Ⅰ期46.67%(7/15),Ⅱ期72.41%(21/29),Ⅲ期83.33%(15/18)。L1期NB在术中大多做到了完整切除(P <0.05),而L2期NB术中肿瘤的完整切除率较L1明显降低(P <0.05)。L1期及L2期NB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9.05±16.26 min及180.12±58.62 min,L1期NB平均手术时间较L2期NB明显缩短(P <0.05)。术中L2期NB行输血的例数明显升高(P <0.05)。术中L2期NB发生血管损伤及周围脏器损伤的概率较L1期明显升高(P <0.05)。L1期NB发生术中并发症的平均频次为0.26±0.562次/例(5/19),L2期为(1.02±0.89)次/例(44/43),L2期发生术中并发症平均频次较L1期高(P <0.05)。结论:影像学危险因子分期法在NB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种更为简单、客观的儿童NB分期方法。
- 杜宝峰陈吉黄磊姜斌孙斌李涛易军汤永辉杨振华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影像学
- 儿童腹膜后巨大畸胎瘤一例被引量:2
- 2021年
- 畸胎瘤是由3种原始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的胚细胞异常发育形成的胚胎性肿瘤[1-2],通常被分为性腺来源及非性腺来源,好发于轴前、正中和旁正中(如睾丸、卵巢、骶尾部、纵隔、后腹膜和颅内)[3-5]。其中婴幼儿以中线及其两旁多见,而年长儿好发于睾丸及卵巢。腹膜后的畸胎瘤占全部畸胎瘤的仅10%,巨大畸胎瘤更为少见。此类畸胎瘤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粘连紧密,手术完整切除度较大。2017年2月本科收治1例儿童腹膜后巨大畸胎瘤且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 韩齐姜斌周峻陈吉吴鹏黄磊
- 关键词:腹膜后巨大畸胎瘤儿童外科治疗病例报道
- 腹腔出血的幼儿卵巢颗粒细胞瘤一例
- 2017年
- 患儿女,2岁2个月,因腹痛伴发热2d入院。检查:T:37.5℃、P:98次/min、R:25次/min、BP:100/67mmHg,贫血貌,乳房幼儿型、无明显发育。腹部膨隆、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可触及一直经约14cm的类球状肿物,质地中等,移动度尚可,有触痛。
- 燕占甫周峻李涛姜斌易军武海燕唐英姿
- 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瘤幼儿型腹腔出血腹部膨隆肌紧张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