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 作品数:11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ET/MRI多模态显像鉴别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随访偶发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 2024年
- 笔者报道了1例通过PET/MRI多模态显像鉴别诊断神经母细胞瘤(NB)随访偶发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患儿。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1-萘丙氨酸3-奥曲肽(DOTA-NOC)PET/MRI显像在NB肝转移病灶与肝脏IMT的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回顾了IMT的影像及病理特征,并与其他儿童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今后临床作出准确诊断。
- 赵悦彤许秦风宋结平赵震宇张川李涛邵国强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肝脏占位性病变神经母细胞瘤IMT
- 不同引流方式处理小儿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胆管炎的对照研究
- 2022年
- 目的比较不同胆道外引流术处理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提高胆管扩张症并发症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4例胆管扩张症并发胆管穿孔或梗阻性胆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一期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为胆囊外引流组,共22例患儿,其中男1例,女21例,年龄为(3.2±2.9)岁;腹腔镜胆囊外引流15例,开放胆囊引流加腹腔引流6例,超声引导胆囊穿刺外引流1例。B组为同时期胆总管T管引流术组,共1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6±2.2)岁;手术方式均为开放手术,胆总管T管引流加腹腔引流。结果所有患儿一期外引流手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在初次手术所需时间及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上,A组为(89.91±27.74)min和(30.67±37.11)d,较B组的(114.23±34.22)min和(103.00±59.14)d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2例行二期胆总管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无特殊不适。结论经胆囊行胆道外引流术对儿童胆管扩张症急症的治疗简单、可行、有效。
- 周建峰姜斌黄磊孙斌沈启阳李涛
- 关键词:胆管炎胆管扩张儿童引流
- 儿童Ⅴ型高脂血症胰腺炎1例
- 2021年
- 儿童高脂血症胰腺炎多为遗传代谢病,儿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仅为(3~13)/10万,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7月收治1例V型儿童高脂血症胰腺炎患儿,通过基因测序查出患儿CFTR基因c.2770G>A位点错义突变(编码区第2770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异为腺嘌呤)导致氨基酸改变p.D924N。有关CFTR基因突变造成遗传性胰腺炎的报道极为罕见,且c.2770G>A位点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对此病例进行报道,希望为儿科医师提供借鉴与启示。
- 韩齐李涛周峻周建峰王春莉刘志峰吴鹏潘思蕊
- 关键词:儿童CFTR基因
-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13例儿童肝母细胞瘤切除中的应用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儿童肝母细胞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吲哚菁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行肝母细胞瘤切除的13例患儿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5 d~63个月,中位年龄22个月。分析吲哚菁绿荧光显影特征、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情况。结果13例肝母细胞瘤术中肿瘤呈现明亮荧光显影,12例与正常肝组织边界清楚,1例肿瘤背景荧光与肿瘤荧光无差异。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下6例规则切除,7例不规则切除。其中1例行左半肝规则切除,残肝断面无荧光显影,残肝表面散在多处肿瘤荧光显影,根据荧光显影再局部剜除。12例离体标本剖开,荧光显影:肿瘤内结节性部分荧光显影+边缘环状荧光显影8例,仅肿瘤边缘环状荧光显影4例。12例患儿环状显影部位组织因受挤压,病理检查见肝细胞变形、空泡化、排列致密,类似假包膜改变,但是并无肿瘤细胞。结论吲哚菁绿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显影效果较好,肿瘤边缘的环状荧光显影可提示肿瘤切除边界,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尤其在多子灶的肿瘤切除中起到重要导航作用。
- 周建峰沈启阳李涛
- 关键词:肝肿瘤儿童吲哚菁绿
- 不同年龄段重症患儿营养风险及不同时机启动肠内营养后血生化指标对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PICU)不同年龄段儿科患儿营养风险及启动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80例PICU患儿纳入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肠内营养时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2例和晚期肠内营养组38例,两组均按≤1岁,1~5岁和≥5岁分为三个年龄段,患儿均接受营养风险筛查。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5 d监测两组患儿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患儿PICU入住时间、住院总时长、住院费用,热卡达标时间、机械通气例数,观察并记录营养风险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ICU患儿肠内营养干预前TP、ALB、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内营养实施后,早期肠内营养组TP、ALB、PA高于晚期肠内营养组(均P<0.05),>5岁年龄段的TP、ALB、PA水平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肠内营养实施前后F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入住PICU时间、住院总时长短于晚期肠内营养组,热卡达标时间、机械通气例数少于晚期肠内营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营养风险发生率少于晚期肠内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U重症患儿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5岁以上患儿营养状态,可有效降低PICU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
- 杨颖盛玉姜斌李涛陈清秀
-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肠内营养
- 近红外荧光造影剂的临床应用与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 2024年
- 快速发展的荧光影像技术促进了荧光造影剂的研究。临床现有的荧光造影剂包括吲哚菁绿、亚甲蓝和5-氨基乙酰丙酸。这些荧光造影剂临床应用广泛,但在体内的荧光成像部位和类型各不相同,可能与给药方式和药代动力学过程相关。目前荧光造影剂在临床尤其是特殊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少。本文总结了已上市的荧光造影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为明确其临床应用方向,优化药物使用提供依据。
- 刘睿婷李涛陈梓欣陈西敬赵娣
- 关键词:吲哚菁绿亚甲蓝5-氨基乙酰丙酸近红外荧光成像药代动力学
- 儿童颅外恶性横纹肌样瘤21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儿童颅外恶性横纹肌样瘤(eMRT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4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1例eMRT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10月30日。根据患儿性别、年龄、肿瘤起源部位、临床分期、病初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手术切除肿瘤程度、化疗方案、放疗等因素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儿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1例eMRTs患儿中,男7例,女14例,发病年龄24(3~138)个月。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患儿肿瘤组织均不表达整合酶相互作用因子1(INI-1)。其中肾脏起源13例,肾外非中枢起源8例。确诊时临床分期Ⅰ~Ⅱ期4例,Ⅲ~Ⅳ期17例。13例患儿行肿瘤完全切除术,7例行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术。13例肾脏横纹肌样瘤中8例初始诱导给予AVDC(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ICE(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交替化疗,5例参照肾母细胞瘤方案;8例肾外非中枢横纹肌样瘤中,5例初始诱导给予AVDC/ICE交替化疗,3例参照软组织肉瘤常用方案。13例患儿接受放射治疗;1例患儿放化疗后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截至2023年10月,存活14例,死亡7例。总2年PFS和OS分别为56%(95%CI:35.7%~88.5%)和62%(95%CI:43.2%~89.4%),其中采用AVDC/ICE交替化疗方案组2年PFS和OS分别为73%(95%CI:47.0%~100.0%)、79%(95%CI:56.4%~100.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完全手术切除、接受AVDC/ICE交替化疗方案、放疗的患儿预后更好(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是否放疗是影响患儿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MRTs好发于婴幼儿,恶性度高、侵袭性强,目前尚无金标准治疗方案,完全手术切除肿瘤联合AVDC/ICE交替化疗及放疗可能改善此类患儿预后。
- 李健李涛何璐璐周建峰沈启阳潘思蕊谢男周莉
- 关键词:化疗放疗预后
- 影像学危险因子分期法在儿童腹部局限性NB手术指导及风险评估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影像学危险因子分期法运用于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NB),探讨其对NB手术指导及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未经诱导化疗并行手术的62例NB患儿临床资料,通过影像学危险因子分期法对L1期19例,L2期共43例患儿进行评估,探讨影像学危险因子分期法在指导NB手术方案选择、手术风险评估中的作用。结果:62例患儿,根据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L2期占各INSS分期的比例为Ⅰ期46.67%(7/15),Ⅱ期72.41%(21/29),Ⅲ期83.33%(15/18)。L1期NB在术中大多做到了完整切除(P <0.05),而L2期NB术中肿瘤的完整切除率较L1明显降低(P <0.05)。L1期及L2期NB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9.05±16.26 min及180.12±58.62 min,L1期NB平均手术时间较L2期NB明显缩短(P <0.05)。术中L2期NB行输血的例数明显升高(P <0.05)。术中L2期NB发生血管损伤及周围脏器损伤的概率较L1期明显升高(P <0.05)。L1期NB发生术中并发症的平均频次为0.26±0.562次/例(5/19),L2期为(1.02±0.89)次/例(44/43),L2期发生术中并发症平均频次较L1期高(P <0.05)。结论:影像学危险因子分期法在NB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种更为简单、客观的儿童NB分期方法。
- 杜宝峰陈吉黄磊姜斌孙斌李涛易军汤永辉杨振华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影像学
- 腹腔出血的幼儿卵巢颗粒细胞瘤一例
- 2017年
- 患儿女,2岁2个月,因腹痛伴发热2d入院。检查:T:37.5℃、P:98次/min、R:25次/min、BP:100/67mmHg,贫血貌,乳房幼儿型、无明显发育。腹部膨隆、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可触及一直经约14cm的类球状肿物,质地中等,移动度尚可,有触痛。
- 燕占甫周峻李涛姜斌易军武海燕唐英姿
- 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瘤幼儿型腹腔出血腹部膨隆肌紧张移动度
- 腹腔镜辅助下切除小儿美克尔憩室被引量:1
- 2008年
- 姜斌刘继炎易军李涛
- 关键词:美克尔憩室腹腔镜辅助小儿同位素扫描憩室切除术并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