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 作品数:13 被引量:79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5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通过结核性胸液的多因素检测分析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方法我院门诊51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检测分析组,30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进行胸液的常规、生化、腺苷脱氨酶、结核抗体、PCR及Y-干扰素检测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常规、生化中蛋白量、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百分率存在一定差别,但统计学处理P>0.05无差异,而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液患者中有80.4%大于切割值,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胸液患者,统计学处理P<0.01,结核性胸液结核抗体阳性率为58.8%(30/51),非结核胸腔积液阳性率为10.0%(3/30),x^2检验,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中PCR检测阳性率为39.2%(20/51),非结核胸腔积液患者阳性率为13.3%(4/30),x^2检验,P<0.05,Y-干扰素检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大于切割值为100%(51/51),非结核胸腔积液患者大于切割值为6.7%(2/30),t检验,P<0.0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腺苷脱氨酶、结核抗体、PCR及Y-干扰素检测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指标。
- 高同军李芳陈希琛李有才王庆枫
- 关键词:结核性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Γ-干扰素结核抗体
- 硬化性肺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的CT表现.以提高对PSP患者CT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收集2012~201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PSP患者.均行CT平扫,29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分析其CT扫描征象。结果PSP在CT图像上常表现为单发(30例.90.9%),软组织密度结节(20例,60.6%);大多数呈类圆形(30例,90.9%),边缘光整(27例,81.8%);周围型(22例,66.7%)多见;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9例,65.5%)者多见;大多数病灶呈明显强化(26例,89.7%),且大多数患者延时扫描呈持续性强化(26例,78.8%);病变常伴血管贴边征(21例,72.4%),很少伴有淋巴结肿大(3例,9.1%);病灶内部可出现钙化(10例,303%).囊变(5例,15.2%),可伴有尾征(5例,15.2%),晕征(8例,24.2%),空气新月征(5例,15.2%),其中4例(12.1%)可见空气新月征和晕征同时存在:结论PSPCT扫描常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明显强化及延时扫描持续性强化,并有一些特征性的伴随征象,结合患者年龄及性别,可提高CT诊断的正确率。
- 贺伟周新华李芳吕岩周震李成海陈步东
- 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孤立性肺结节疾病特征
- 不同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治患者26例,复治患者90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由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31例。147例耐药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成4个组,分别为耐多药肺结核组(MDR-PTB组)39例,广泛耐药肺结核组(XDR-PTB组)31例,其他耐药肺结核组(DR-PTB组)[包括单耐药肺结核(MR-PTB)41例+多耐药肺结核(PDR-PTB)5例]46例,DS-PTB组31例。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并行层厚1.25mm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CT征象和空洞结节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47例患者,CT表现对比分析显示,耐药肺结核患者病变分布范围广泛,累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MDR-PTB组为84.6%(33/39)、XDR-PTB组为83.9%(26/31)、DR-PTB组为91.3%(42/46)明显多于DS-PTB组(51.6%,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03;X2=7.38,P=0.007;X2=15.70,P〈0.001);并且更容易累及肺结核的非常见部位(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MDR-PTB组占94.9%(37/39)、XDR-PTB组占87.1%(27/31)、DR-PTB组占95.7%(44/46),与DS-PTB组(51.6%,16/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58,P〈0.001;X2=9.18,P=0.002;X2=20.88,P〈0.001)];但三组耐药类型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病变肺叶分布数量及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0.38、0.40�
- 李成海周新华吕岩于霞李芳贺伟陈步东王东坡周震宁锋钢
- 硬化性肺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的CT表现,以提高对PSP患者CT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收集2012--2017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PSP患者,均行CT平扫,29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分析其CT扫描征象。结果PSP在CT图像上常表现为单发(30例,90.9%),软组织密度结节(20例,60.6%);大多数呈类圆形(30例,90.9%),边缘光整(27例,81.8%);周围型(22例,66.7%)多见;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19例,65.5%)者多见;大多数病灶呈明显强化(26例,89.7%),且大多数患者延时扫描呈持续性强化(26例,78.8%);病变常伴血管贴边征(21例,72.4%),很少伴有淋巴结肿大(3例,9.1%);病灶内部可出现钙化(10例,30.3%)、囊变(5例,15.2%),可伴有尾征(5例,15.2%),晕征(8例,24.2%),空气新月征(5例,15.2%),其中4例(12.1%)可见空气新月征和晕征同时存在。结论PSPCT扫描常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明显强化及延时扫描持续性强化,并有一些特征性的伴随征象,结合患者年龄及性别,可提高CT诊断的正确率。
- 贺伟周新华李芳吕岩周震李成海陈步东
- 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孤立性肺结节疾病特征
- 31例不典型影像表现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误诊分析
- 目的分析非典型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CT表现,并探讨其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典型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31例,所有病倒均得到证实,CT扫描包括常规层厚和薄层扫描或HRCT扫描,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不典型CT表现有...
- 李芳贺伟吕岩周新华吕平欣侯代伦李成海周震王珏
- 文献传递
- 肺结核患者肺部局灶性磨玻璃样病灶的CT征象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肺部局灶性磨玻璃样(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病灶的CT特征,以提高对肺结核少见征象的认识。方法收集2009~2019年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1例具有fGGO病灶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11个fGGO病灶),其中7例经临床综合诊断、3例经手术组织标本病理检查证实、1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同期按照1:4比例选取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具有fGG0病灶的肺癌患者(肺癌组,44个fGGO病灶)。分析两组患者fGGO病灶的CT扫描特征。结果肺结核组和肺癌组患者fGGO病灶分布在上叶[分别为63.6%(7/11)和65.9%(29/44)].中叶[分别为9.1%(11)和11.4%(5/44)]、下叶[分别为27.3%(3/11)和22.7%(10/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8,P=0.106)。肺结核组fGGO病灶呈圆或椭圆形[36.4%(4/11)].边缘与肺交界面清晰[9.1%(11)].有分叶[0.0%(0/11)]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肺癌组[77.3%(34/44).93.2%(41/44).43.2%(19/44)](χ^(2)=5.114,P=0.024;χ^(2)=29.974.P=0.000;χ^(2)=5.473,P=0.019)。肺结核组fGGO病灶内部密度均匀[9.1%(1/11)].有支气管影或空泡[0.0%(0/11)].出现增粗或扭曲血管影[0.0%(0/11)]的比率均明显低于肺癌组[分别为54.5%(24/44).38.6%(1744)、7.3%(34/44)](χ^(2)=7.333,P=0.007;χ^(2)=4.475,P=0.034;χ^(2)=19.108,P=0.000),而多发结节样病灶[90.9%(10/11)]的比率高于肺癌组[0.0%(0/44)](χ^(2)=42.969,P=0.000)。结论肺结核fGGO病灶分布与肺癌无特异性差别;依据fGGO边缘模糊、无分叶、无胸膜凹陷征、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无支气管影或空泡、无增粗或扭曲血管影、多发簇状分布结节样病灶的CT表现,在与肺癌鉴别诊断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吕岩王珏李芳贺伟周震穆晶周新华
- 关键词:诊断显像
- 胸部CT扫描显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胸部CT扫描显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对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胸科医院行CT扫描表现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并诊断明确的患者74例。其中70例患者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2例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2例诊断为结节病。本研究重点分析其中70例诊断为肺结核患者的CT扫描特征,包括簇状微结节样病灶的分布部位、分布方式、形态特征,以及并存的肺内其他形态病变的CT征象。结果70例肺结核患者胸部CT扫描显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分布于双肺上叶尖后段49例(70.0%),多发者49例(70.0%)。CT表现为均匀样、晕征样、反晕征样、混合存在等4种表现形式,分别占47.1%(33/70)、25.7%(18/70)、18.6%(13/70)及8.6%(6/70)。病灶内结节大小均匀29例(41.4%),大小不等、有融合41例(58.6%)。肺内族状微结节样病灶之外,伴有其他肺野并存病灶表现为1种形态(实变、空洞、结节样病灶、纤维条索状病灶四种形态之一)者10例(14.3%),2种形态者15例(21.4%),3种形态者16例(22.9%),4种形态者6例(8.6%);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者14例(20.0%),胸腔积液9例(12.9%)。2例结节病和2例非特异性炎症也表现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与肺结核的影像特征近似。结论CT扫描表现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无论是单发局限性或是多发性分布,均应首先考虑是继发性肺结核的一种较常见的不典型表现形式,值得重视。
- 李芳吕平欣贺伟吕岩李成海周新华
- 关键词:诊断显像疾病特征
-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贺伟吕平欣吕岩王东坡李成海周震宁锋钢李芳王岳孙孟言王依川
- 肺癌患者骨显像97例分析
- 1996年
- 本文报告了97例经痰癌细胞和/或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患者骨显像的结果。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骨转移区域分布以及肺癌患者发生骨痛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6%,单发骨转移18例,多发骨转移46例,平均转移病灶数2.9,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区域分别为胸部49.4%,肖柱389%,肢体25.7%,骨盆17.5%,颅骨9.3%。
- 李芳高同军
- 关键词:肺癌骨显像骨转移
- 肺结核患者肺部局灶性磨玻璃样病灶的CT征象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肺部局灶性磨玻璃样(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病灶的CT特征,以提高对肺结核少见征象的认识。方法收集2009-2019年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1例具有fGGO病灶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11个fGGO病灶),其中7例经临床综合诊断、3例经手术组织标本病理检查证实、1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同期按照1:4比例选取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具有fGGO病灶的肺癌患者(肺癌组,44个fGGO病灶)。分析两组患者fGGO病灶的CT扫描特征。结果肺结核组和肺癌组患者fGGO病灶分布在上叶[分别为63.6%(7/11)和65.9%(29/44)]、中叶[分别为9.1%(1/11)和11.4%(5/44)]、下叶[分别为27.3%(3/11)和22.7%(10/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8,P=0.106)。肺结核组fGGO病灶呈圆或椭圆形[36.4%(4/11)]、边缘与肺交界面清晰[9.1%(1/11)]、有分叶[0.0%(0/11)]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肺癌组[77.3%(34/44)、93.2%(41/44)、43.2%(19/44)](χ~2=5.114,P=0.024;χ~2=29.974,P=0.000;χ~2=5.473,P=0.019)。肺结核组fGGO病灶内部密度均匀[9.1%(1/11)]、有支气管影或空泡[0.0%(0/11)]、出现增粗或扭曲血管影[0.0%(0/11)]的比率均明显低于肺癌组[分别为54.5%(24/44)、38.6%(17/44)、77.3%(34/44)](χ~2=7.333,P=0.007;χ~2=4.475,P=0.034;χ~2=19.108,P=0.000),而多发结节样病灶[90.9%(10/11)]的比率高于肺癌组[0.0%(0/44)](χ~2=42.969,P=0.000)。结论肺结核fGGO病灶分布与肺癌无特异性差别;依据fGGO边缘模糊、无分叶、无胸膜凹陷征、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无支气管影或空泡、无增粗或扭曲血管影、多发簇状分布结节样病灶的CT表现,在与肺癌鉴别诊断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吕岩王珏李芳贺伟周震穆晶周新华
- 关键词:诊断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