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遗传多态
  • 1篇遗传多态性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综合征
  • 1篇组蛋白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效应
  • 1篇细胞因子
  • 1篇细胞因子分泌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功能
  • 1篇线粒体功能障...
  • 1篇哮喘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3篇赵宏霞
  • 2篇刘海英
  • 1篇吴维青
  • 1篇吴春远
  • 1篇刘瑜
  • 1篇余洁明
  • 1篇朱小瑜
  • 1篇王杏
  • 1篇郭彤
  • 1篇杨勇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23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设定为哮喘组和对照组,其中哮喘组为在我院就诊的哮喘患儿42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童2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IL-23的p40亚基3'UTR区基因多态性,以及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23、总IgE的含量,将两组共6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中IL-23含量为(3 576.00±498.40)ng/L,对照组为(954.83±45.76)ng/L;哮喘组患儿血清中总IgE含量为(147.60±20.52)μg/mL,对照组为(30.22±1.37)μg/mL,两组数据中哮喘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41,P<0.01;2=0.5799,P<0.01)。结论细胞因子IL-23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并且IL-23 p40基因3'UTR区经TaqⅠ内切酶处理后证实存在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可能与儿童哮喘易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
郭彤赵宏霞杨勇吴维青朱小瑜陈文华
关键词:哮喘白细胞介素23遗传多态性
组蛋白在脓毒症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及细胞毒效应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组蛋白在脓毒症相关细胞因子释放中的作用,研究组蛋白细胞毒效应及可能作用途径。方法用不同浓度组蛋白H4(Histone H4,hH4)刺激人单核细胞(THP-1)并与加入IgG及TLR-4抗体干预组对比,测定不同时间点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10的浓度;在含组蛋白的培养基中加入抗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TLR-4)抗体后孵育THP-1及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MEC),通过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及流式细胞检测评估细胞损伤凋亡程度。结果 ①低浓度组蛋白处理组IL-1β水平与对照组采用student’s t检验方法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IL-10及TNF-α水平不同程度升高,中、高浓度蛋白处理组前述各细胞因子浓度均升高,抗TLR-4抗体干预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及IgG干预组下降,P<0.01,差异显著。②经含高浓度组蛋白的混合培养基孵育24h后,THP-1及HMEC组清液中LDH含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比较,均较标准培养基组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计数显示凋亡细胞比例上升。加入IgG组上清液LDH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加入TLR-4抗体组上清液LDH水平与凋亡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降低。③对于THP-1细胞,与仅含组蛋白的对照组比较,加入TLR-4抗体的实验组凋亡细胞比例与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且凋亡细胞比例的变化率(-63.77%)较细胞因子变化率(36.14%至45.18%)高。结论 ①组蛋白H4在离体环境下可刺激THP-1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②组蛋白H4对THP-1和HMEC均表现出细胞毒性效应;③上述两种效应均可被TLR-4抗体拮抗,TLR-4可能为胞外组蛋白参与脓毒症发病的途径之一;TLR-4抗体可能主要通过拮抗组蛋白的细胞毒效应发挥抗炎作用。
赵宏霞梁奕洋刘瑜余洁明刘海英
关键词:组蛋白脓毒症细胞因子细胞毒效应
一例儿童Leigh综合征被引量:2
2019年
Leigh综合征(Leigh Syndrome,LS)又称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SNEM),是一种罕见的、由遗传基因缺陷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的线粒体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肌无力、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智能障碍、共济失调、发作性肌阵挛、视神经病变等。典型影像学MRI表现为基底节区及脑干对称性异常信号。据目前报道,约48%至80%的患者在1岁以内发病[1,2],幼儿期发病者少见。另外,近年国外研究显示,线粒体疾病患者中仅约7-10%可检测出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变异[1,3],更鲜见合并核基因变异者。
赵宏霞王杏梁奕洋刘海英吴春远
关键词:线粒体功能障碍LEIGH综合征基底节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