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儿童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对临床诊断疑似为脊肌萎缩症(SMA)的患儿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缺失分析,通过基因诊断对SMA进行确诊。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疑似SMA患儿29例,患儿就诊年龄11 d~14岁。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上述患儿外周血DNA样本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15例存在SMA致病突变,疑似患儿的SMA基因诊断率为51.7%(15/29)。其中8例为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纯合缺失;3例为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纯合缺失,SMN2基因外显子7拷贝数增加;4例为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外显子8杂合缺失。另外14例存在不直接致病的突变。按照SMA国际诊断标准,15例确诊患者中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5例,均占33.3%。其中Ⅰ型的5例患儿均为SMN1基因外显子7、8纯合缺失,仅有1例存在SMN2基因外显子7拷贝的轻度增加。结论 MLPA技术灵敏度较高,可作为SMA疑似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为SMA的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 孙婧婧杨永臣陆燕芬许全梅王超成鸿毅魏东奚佳铭
- 关键词: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基因诊断
- 不同感染类型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 许姜姜舒林华钟海琴蒋鲲董晓艳熊琴王超孙汀孙超
- 儿童坏死性肺炎病原学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坏死性肺炎(NP)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不同病原学NP的临床特点。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中国13家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494例NP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根据年份分为2008至2011年、2012至2015年、2016至2019年3组,根据地域分为南方和北方,分别比较病原学的分布特点;根据感染的病原菌不同分为单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与单一细菌感染组,进行临床特征和炎症指标的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χ^(2)检验。结果494例NP患儿(男272例、女222例)年龄4.7(0.1~15.3)岁,其中494例NP中病原菌不明确147例,病原菌明确347例。常见的病原菌分别为肺炎支原体238例,肺炎链球菌6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1例,铜绿假单胞菌13例,流感嗜血杆菌10例,腺病毒10例,流感病毒A 7例。3个年份组最主要的病原均为肺炎支原体,2016至2019年组肺炎支原体比例高于2012至2015年组[52.1%(197/378)比36.8%(32/87),χ^(2)=6.654,P=0.010],2012至2015年组肺炎支原体比例与2008至2011年组[31.0%(9/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4,P=0.575)。南方组与北方组患儿最主要的病原均为肺炎支原体,北方组肺炎支原体的比例高于南方组[60.5%(92/152)比42.7%(146/342),χ^(2)=13.409,P<0.01],而肺炎链球菌的比例则低[7.9%(12/152)比14.3%(49/342),χ^(2)=4.023,P=0.045]。单一肺炎支原体组(200例)与单一细菌感染组(98例)均以发热(分别为197、98例)和咳嗽(分别为200、96例)为主要临床表现,单一肺炎支原体组较单一细菌感染组胸痛症状更常见[17.0%(34/200)比6.1%(6/98),χ^(2)=6.697,P=0.010],而气促、喘息症状更少见[16.0%(32/200)比60.2%(59/98),4.5%(9/200)比21.4%(21/98),χ^(2)==60.688、20.819,均P<0.01];单一细菌感染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明显高于单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4.7(1.0~67.1)×10^(9)/L比10.5(2.5~
- 周云连刘金荣易秋维陈莉娜韩志英许长娣刘素燕郝创利刘静李巧玲王立军王超车广华张园园童琳刘业卿赵顺英郑跃杰黎书刘瀚旻常洁赵德育邹映雪张新星农光民张海邻潘建丽陈艳妮董晓艳张云峰王颖硕杨德华陆权陈志敏
- 关键词:坏死儿童细菌
- 秋冬哮喘防治手册
- 2021年
- 秋冬季,有些孩子会出现“呼呼”带喘的情况,严重时还会面色发绀、呼吸困难,且常常在夜里发作或加重。这个让孩子和家长都极为难受的“小恶魔”,就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2010年第三次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4岁以下城市儿童平均累积哮喘患病率已达到3.02%,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防治水平并不理想,约30%的城市儿童哮喘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并有约20%左右的儿童哮喘未达到良好控制。
- 王超董晓艳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哮喘患病率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慢性气道疾病
- 剥夺睡眠脑电图对儿童精神运动性癫痫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 :研究剥夺睡眠脑电图(EEG)对儿童精神运动性癫痫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常规EEG检查阴性的精神运动性癫痫患儿进行剥夺睡眠EEG检查;比较剥夺睡眠EEG检查阳性与阴性患儿的有关临床资料;并对有统计学意义...
- 陈连红陆燕芬王超施家奇庞清忠
- 关键词:儿童患者精神运动性癫痫睡眠脑电图
- 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在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
- 舒林华钟海琴许姜姜董晓艳蒋鲲张慧燕熊琴王超孙汀孙超陆权
- 哮喘诱发过程中腹腔注射CpG寡核苷酸的小鼠肺组织病理及BALF和血清TSLP表达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CpG寡核苷酸(CpG oligonucleotides,CpGODN)的急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表达变化。方法36只SPF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9只。A、B、C组用0.1%卵清百蛋白(OVA)/AL(OH)3混合凝胶0.1 mL于第1、14天腹腔注射致敏,第25~31天1%OVA雾化吸入激发小鼠,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7 d,制备急性哮喘模型。B组激发前1 d和每次激发前1 h,0.5 mg/kg的地塞米松腹腔注射;C组激发前1 d和每次激发前1 h,50μg的CpGODN腹腔注射;D组为正常对照组,每次致敏和激发均以生理盐水代替。末次激发24 h时取各组小鼠,采集眼球血后处死小鼠,收集右肺BALF,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炎性变化,ELISA法检测BALF、血清中TSLP。结果A组小鼠肺组织炎症水平、超微结构改变明显,B、C组肺组织炎症水平、超微结构改变轻于A组,D组小鼠肺组织无炎症水平改变。A、B、C、D组BALF中TSLP水平分别为(2.481±0.152)、(2.263±0.122)、(2.483±0.191)、(2.483±0.280)pg/mL,与A、C、D组比较,B组小鼠BALF中TSLP水平低(P均<0.05)。A、B、C、D组血清TSLP水平分别为(2.739±0.127)、(3.028±0.142)、(3.556±0.102)、(2.560±0.096)pg/mL,与D组比较,A、B、C组血清TSLP水平升高(P均<0.05),A、B、C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腹腔注射CpGODN可减轻急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水平,其机制可能与CpGODN影响TLSP的生物学效应有关。
- 王超董晓艳蒋鲲朱丹颖方永双李孟荣
- 关键词:CPG寡核苷酸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和呼吸道病毒流行病学研究
- 钟海琴许姜姜舒林华董晓艳蒋鲲张慧燕熊琴王超孙汀孙超陆权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微生物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38
- 2015年
- 目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例常见致病微生物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的分布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 155例儿童CAP病例,其中男670例,女485例。患儿年龄为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为3.1±2.8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细菌培养法联合检测患儿痰、咽拭子、血标本、肺泡灌洗液和尿中的常见呼吸道致病微生物。结果病原学检测阳性数为758例(65.63%);检出率排在前3位的是肺炎支原体(43.64%)、细菌(15.12%)和呼吸道合胞病毒(9.26%);混合感染率为16.02%。男女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不同(40.8%vs 47.6%);肺炎支原体在6~14岁组的检出率最高(77.4%),〈1岁组最低(11.2%),细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出率则以〈1岁组最高(分别为21.2%和17.2%);夏秋季的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春冬季,而细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出率则明显低于春冬季(均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者中出现发热、寒战、咳嗽、湿罗音的比例均高于阴性者;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者较阴性者更易出现喘鸣音;细菌检测阳性者咳嗽的比例低于阴性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细菌感染相关(OR分别为1.747和1.418,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在儿童CAP致病微生物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警惕夏秋季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和暴发。不同年龄段CAP患儿各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不同。不同致病微生物感染的CAP患儿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
- 舒林华许姜姜王淑钟海琴董晓艳蒋鲲张慧燕熊琴王超孙汀孙超陆权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微生物呼吸道病毒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