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小松

作品数:706 被引量:5,433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7篇期刊文章
  • 198篇专利
  • 23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4篇轻工技术与工...
  • 89篇农业科学
  • 48篇理学
  • 43篇医药卫生
  • 28篇经济管理
  • 22篇生物学
  • 10篇化学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90篇食品
  • 74篇超高压
  • 61篇杀菌
  • 43篇贮藏
  • 40篇果汁
  • 38篇高静压
  • 33篇果蔬
  • 30篇苹果
  • 29篇超高压处理
  • 28篇苹果汁
  • 23篇活性
  • 21篇营养
  • 20篇酰胺
  • 20篇丙烯
  • 20篇丙烯酰胺
  • 19篇抗氧化
  • 18篇蛋白
  • 17篇食品加工
  • 14篇货架期
  • 13篇高压杀菌

机构

  • 65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6篇石河子大学
  • 14篇内蒙古农业大...
  • 1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2篇山东省果树研...
  • 12篇遵义县人民医...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昆明理工大学
  • 10篇扬州大学
  • 9篇北京农业大学
  • 8篇中国标准化研...
  • 7篇广东省农业科...
  • 7篇天津农学院
  • 7篇内江职业技术...
  • 6篇北京大学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教育部
  • 6篇山西农业大学
  • 6篇新疆农业大学
  • 6篇中华全国供销...

作者

  • 701篇胡小松
  • 281篇廖小军
  • 177篇陈芳
  • 165篇吴继红
  • 122篇张燕
  • 51篇赵广华
  • 36篇孙志健
  • 34篇汪政富
  • 26篇陈计峦
  • 25篇赵镭
  • 24篇葛毅强
  • 20篇易建勇
  • 18篇王换玉
  • 18篇高海燕
  • 17篇王永涛
  • 16篇廖红梅
  • 15篇江英
  • 15篇闫师杰
  • 15篇刘洁
  • 13篇袁媛

传媒

  • 66篇食品工业科技
  • 58篇中国食品学报
  • 50篇食品与发酵工...
  • 37篇食品科学
  • 27篇农业工程学报
  • 18篇高压物理学报
  • 17篇食品科技
  • 11篇中国食物与营...
  • 8篇食品与机械
  • 7篇饮料工业
  • 7篇食品研究与开...
  • 7篇中国粮油学报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农业机械学报
  • 5篇园艺学报
  • 5篇农产品加工
  • 4篇中国农业科技...
  • 4篇中国调味品
  • 4篇农牧产品开发

年份

  • 1篇2024
  • 20篇2023
  • 20篇2022
  • 30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16篇2018
  • 26篇2017
  • 20篇2016
  • 14篇2015
  • 19篇2014
  • 21篇2013
  • 53篇2012
  • 49篇2011
  • 41篇2010
  • 53篇2009
  • 38篇2008
  • 35篇2007
  • 42篇2006
  • 59篇2005
7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雪花梨贮藏的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雪花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Shue pear)属白梨系统,不需后熟即可食用,主产河北定县,为当地最优良的主栽品种。山西代县、太原、榆次和陕西渭北各县均有栽培。雪花梨果实大而形整,果点小而密,美观味甜,质脆,石细胞较少,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欢迎。但雪花梨(尤其是大果实)在贮藏中后期转黄,硬度下降,果肉糠松,果心褐变(俗称黑心病),果肉褐变(俗称红肉病)以及果柄干枯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雪花梨质量和出口声誉。出口的雪花梨要求在贮藏后期(翌年3月份)不发生果肉褐变,但允许有轻微的果心褐变。
杨增军王成荣张华云辛玉成周山涛冯双庆于粱胡小松
关键词:雪花梨果实贮藏
五九香梨贮藏期间挥发性化合物和理化性状的变化(英文)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贮藏期间五九香梨的糖和有机酸的组成及变化,采用固相微萃取方式(SPME)进行萃取,并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GC/MS)分析检测梨果实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果糖是五九香梨的主要糖类,其次是葡萄糖和蔗糖。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糖先有增加的趋势,在贮藏的第三个月内,果糖含量处于最高,而蔗糖和葡萄糖减少趋势不明显。五九香梨果实中的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和柠檬酸,整个贮藏期间,柠檬酸和酒石酸含量处于上升趋势,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在第一、二月贮藏期间增加,而后开始下降;莽草酸含量在贮藏期第一到第三阶段上升,而后略下降;琥珀酸含量在第一到第二阶段变化不明显,接着有上升的趋势,在第三阶段含量达到最高,第四和第五阶段略低于第三阶段;乙酸含量变化不明显。梨果实的硬度略有下降,贮藏的前3个月,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上升的趋势,随后开始缓慢下降。五九香梨的主要香气成分化合物有乙酸己酯(49.35%),乙酸丁酯(19.56%),己酸乙酯(5.16%),丁酸乙酯(4.92%),乙酸乙酯(1.08%),(E,Z)-2,4-癸二烯酸乙酯(0.84%)等。在整个贮藏期间,部分香气成分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略有增加,尤其是酯类化合物。结果显示: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糖、有机酸和香气的组成与变化对五九香梨果实的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
陈计峦冯作山吴继红汪政富胡小松
关键词:贮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理化性状有机酸
中国饮水环境与安全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食品供给量不断提高,但质量安全问题开始显现。就饮用水安全而言,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列世界第110位;水污染问题严重,威胁饮水安全。同时,认为pH大于7的饮用水可以调节酸性体质,依靠饮用矿泉水补充矿物质等错误的观念直接影响饮用水的质量安全。而瓶装饮用水包装材料卫生标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使得饮用水包装安全存在隐忧。望在节约和保护水源的同时,更科学地维护饮用水安全。
胡小松
关键词:饮水PH矿物质
防止胡萝卜汁中形成白色沉淀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食品加工技术范围的一种防止胡萝卜汁中形成白色沉淀的方法。在胡萝卜汁生产的离心分离工序后,在所得的胡萝卜汁中加入磷酸盐化合物和植酸、再脱气、均质、杀菌和灌装。磷酸盐化合物和植酸对果蔬汁产品中白色沉淀的产生有...
廖小军胡小松孙英
文献传递
荧光假单胞杆菌胞外蛋白酶的纯化及热稳定性被引量:9
2008年
从原料乳中分离获得一株荧光假单胞菌Rm12,该菌株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具有很强的耐热性,其发酵上清液经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层析、疏水层析和分子排阻层析纯化得到SDS-PAGE均一蛋白酶,经鉴定确认该酶是一种新的金属蛋白酶,命名为Ht12,对Ht12的基本特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蛋白酶分子量为45000,含有较高的脯氨酸和二硫键,N末端氨基酸残基序列为MSKVKDKAIVSAAQAS,Mn2+对蛋白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该蛋白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于160℃加热20s,保留活力3.8%.
母智深白英赵广华胡小松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原料乳
绿茶矿质元素特征分析及产地判别研究被引量:32
2008年
本实验采用湿法消解结合ICP-AES法对来自不同产地的28种绿茶中的K、Ca、Mg、Fe、Zn、Cu等9种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模式识别方法进行茶叶产地的分类。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不同产地绿茶能够良好地区分,聚类效果明显。本法简便、准确,对茶叶产地判别以及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罗婷赵镭胡小松汪厚银廖小军吴继红
关键词:绿茶ICP-AES矿质元素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番茄红素在制备修复肠屏障损伤的产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食品营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番茄红素在制备修复肠屏障损伤的产品中的应用,其中,肠屏障损伤包括肠上皮黏膜受损和肠道通透性增加,所述肠上皮黏膜受损包括肠上皮细胞数量减少、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缺陷、肠粘液减少和肠道微...
陈芳马晨宋勋禹岳云双胡小松李道通
一种红枣酒膳食纤维饼干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膳食纤维饼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枣酒膳食纤维饼干及其制备方法。以重量比例计算,本发明红枣酒膳食纤维饼干由以下含量的原料制作而成:红枣皮渣膳食纤维粉8-20份,精炼植物油10-20份,碳酸氢钠0.2-0.5份...
吴继红赵文婷胡小松高林刘璐璐
文献传递
花色苷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2023年
通过构建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模型,研究不同剂量的蓝莓和紫甘蓝花色苷对小鼠体重、运动探索、认知记忆等方面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120 mg/(kg·d)剂量的蓝莓花色苷和60 mg/(kg·d)剂量的紫甘蓝花色均可显著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血清和脑中的SOD、GSH-Px活性(P<0.05),抑制脂褐素的生成,具有良好的抗衰老效果。
王潇房子舒李媛媛胡小松张燕
关键词:花色苷抗衰老
体外发酵番茄红素的益生元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体外模拟肠道微生态发酵体系,研究番茄红素的益生元作用。结果表明,番茄红素经体外发酵,显著提高了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普氏菌属和阿克曼氏菌属的数量,约可提高1~2个数量级,减缓了瘤胃球菌属和罗斯氏菌属数量的减少,显著增加了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等短链脂肪酸的产量。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上述菌群与乙酸、丙酸、丁酸、戊酸等短链脂肪酸产量的相关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在番茄红素发酵24 h时,益生菌群的数量与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番茄红素具有显著的益生元作用,发酵产生的益生菌数量与短链脂肪酸产量间的相互作用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这种互作可能在番茄红素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番茄红素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岳云双周晓璐马晨胡小松陈芳
关键词:番茄红素体外发酵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
共7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