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5例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4例,2例女性为姐妹,年龄26-48岁,平均(37±10)岁。5例患者均表现为双侧颈部无痛性肿物,术前行喉镜检查了解声带活动情况,双侧肿瘤均分次切除,先切除肿瘤体积较小一侧。2例Shamblin Ⅰ型和2例Shamblin Ⅱ型行单纯肿瘤切除;3例Shamblin Ⅱ型行肿瘤加颈外动脉切除;3例Shamblinm型切除肿瘤并行颈内动脉重建,2例应用自体大隐静脉,1例应用直径6mm人工血管,动脉重建过程中使用转流管保持颈内动脉血供。结果5例患者双侧肿瘤均完整切除,病理证实为良性颈动脉体瘤,无肿瘤残留者,未发生脑缺血并发症,未出现颈部血肿,未出现压力感受器调节失效综合征,2例术后出现颅神经损伤。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25±1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3例颈内动脉重建者未发现颈动脉血栓形成。结论双侧颈动脉体瘤分次手术切除是安全的,颈动脉转流管有助于术中肿瘤切除。 蒋京军 张学民 李伟 贺致宾 赵俊来 何长顺 孙占国 张小明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血管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颅神经损伤 主髂动脉闭塞的覆膜支架介入治疗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在主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45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其中男37例,女8例,年龄38~94岁,平均(61±12)岁。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28例,静息痛11例,足趾坏疽6例。单侧髂动脉闭塞22例,一侧髂动脉闭塞合并对侧狭窄8例,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同时闭塞15例。病变长度6~18cm,平均(12±3)cm。4例在介入溶栓3d后置入覆膜支架,其余病例均一期置入覆膜支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操作,单侧放置覆膜支架19例,使用Kissing技术放置覆膜支架26例。所有病例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均得到缓解,仅1例患者因感染最终截肢。随访6~21个月,平均(12±4)个月,除1例单侧髂动脉闭塞病例因远端流出道差于术后14个月闭塞外,其余支架均通畅,通畅率97.8%。结论使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效果是满意的。 赵俊来 李伟 张小明 张学民 蒋京军 焦洋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栓溶解疗法 改良髂动脉分支支架腔内修复髂总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总结本中心使用改良髂动脉分支支架(iliac branched devise,IBD)在髂总动脉瘤或累及髂总动脉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应用体会和短期疗效。方法在5例累及髂总动脉的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使用髂支支架和人工血管改良制成的分支支架重建髂内和髂外动脉,其中3例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2例单纯髂总动脉瘤,改良的髂动脉分支支架包括4例外人字形分支支架和1例内分支支架(即髂内分支在髂总支架腔内)。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操作,术后造影显示髂总、髂内、髂外动脉均通畅,动脉瘤封堵完全,无内漏。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仅1例出现术后栓塞侧臀肌缺血表现。随访21~33个月,平均27.6个月,所有患者均复查CTA.未见内漏,髂内动脉分支支架通畅率100%。结论改良分支支架治疗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腔内修复动脉瘤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方法。 李伟 张小明 赵俊来 张学民 蒋京军 贺致宾关键词:髂动脉瘤 腔内治疗 髂内动脉 主动脉夹层和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的问卷调查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梗阻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OSAS)的相关症状进行研究。方法参考Berlin问卷对夹层患者和非夹层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调查问卷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症状进行比较。我们再将对照组中合并高血压者和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相关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一共收回70份问卷,其中夹层组33例;对照组37例。夹层组打鼾的有29例(87.88%),高于对照组的22例(59.46%)(P〈0.05);几乎每天都打鼾的夹层组为19例(57.58%),高于对照组的12例(32.43%)(P〈0.05);鼾声影响他人的夹层组为23例(69.70%),高于对照组的10例(27.03%)(P〈0.05);家人注意到有呼吸暂停现象的夹层组有15例(45.45%),其中每天都有的有9例(27.27%),对照组分别为8例(21.62%)(P〈0.05)和5例(13.51%)(P〈0.05)。醒来后感觉不解乏的夹层组为23例(69.70%),几乎每天都感觉不解乏的为10例(30.30%),对照组分别为15例(40.54%)(P〈0.05)和6例(16.22%)(P〈0.05);夹层组合并高血压的有28例(84.85%),对照组为20例(54.05%)(P〈0.05);合并高血压的非夹层患者平均年龄(62±16)岁,较夹层组年龄大(P〈0.05);鼾声影响他人休息的有7例(35%),明显少于夹层组(69.7%)(P〈0.05)。夹层组患者比非夹层高血压患者身高更高(P〈0.05),腰臀比更小(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普遍存在OSAS症状。 张学民 韩方 蒋京军 张小明 赵俊来 张韬 曾庆福 张春芳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动脉瘤 夹层 问卷调查 颈动脉体瘤20例诊疗及手术并发症回顾分析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的诊断、治疗经验和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3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20例颈动脉体瘤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物,5例伴咽部不适,2例声音低沉。均曾在外院就诊,其中5例误诊,误诊为淋巴结增大原因待查3例,颈淋巴结结核2例;6例明确诊断CBT,曾行肿物活检或尝试行肿瘤切除均失败;余9例高度怀疑CBT。20例均在我院经颈部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诊断为CBT,其中双侧4例,单侧16例,共24个瘤体。20例均行手术治疗,除1个瘤体延伸至颅内未完整切除外,余23个瘤体均一期手术完整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发生,术后出现脑神经损伤表现13例。术后共14例获得随访,11例脑神经损伤中,7例经保守治疗完全或部分恢复,4例无明显恢复。结论 CBT临床易误诊,提示临床接诊无痛性颈部肿物应考虑CBT可能,及时行颈部CTA或MRA检查有助于诊断。早期确诊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贺致宾 李伟 张小明 蒋京军 张学民 赵俊来关键词:颈动脉体瘤 误诊 颈淋巴结结核 并发症 颅神经损伤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八例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总结腘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6~56岁,平均(29±14)岁.6例经腘窝S形切口发现并解除解剖畸形,2例腘动脉局限性狭窄合并远侧腘动脉瘤,其中1例行腘动脉缩缝成形,1例切除部分动脉瘤壁以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成形;4例患者腘动脉闭塞,其中2例行腘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1例自体大隐静脉补片成形术),1例行自体大隐静脉间置术,1例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手术.2例腘动脉闭塞病变较长者直接经膝下内侧切口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手术.结果 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随访4~99个月,平均(50±37)个月.7例患肢血运良好,正常活动.1例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后51个月远端吻合口及腘动脉分支狭窄,行球囊扩张术后1个月后再闭塞,经保守治疗后轻度跛行.结论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是导致青少年下肢缺血的少见疾病,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李清乐 张小明 张学民 沈晨阳 焦洋 蒋京军 赵俊来 张韬关键词:综合征 血管外科手术 旁路手术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中远期结果及其预后因素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中远期结果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5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接受DCB治疗的114例股腘动脉长段病变(卢瑟福分级2~6级)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5例,女性39例,年龄(71.9±8.4)岁(范围:49~89岁)。114例患者共有138处股腘动脉长段病变,其中初次病变111处(80.4%,111/138),闭塞病变116处(84.1%,116/138),病变长度(280.9±78.7)mm(范围:150~520 mm);联合减容治疗59处(42.8%,59/138),植入补救支架27处(19.6%,27/138)。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别计算患者的累积初始通畅率、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次干预率、累积总体生存率。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股腘动脉长段病变通畅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14例患者均完成DCB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2%(112/114)。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范围:3~54个月)。术后12、24和36个月累积初始通畅率分别为87.5%、75.2%和55.1%,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次干预率分别为92.4%、81.8%和68.7%,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2%、94.0%和80.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HR=2.629,95%CI:1.519~4.547,P<0.01)、合并高脂血症(HR=2.228,95%CI:1.004~4.948,P=0.026)是影响股腘动脉长段病变DCB术后通畅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DCB治疗股腘动脉长段病变的中远期效果满意,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合并高脂血症是影响股腘动脉长段病变DCB治疗后通畅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曹战江 张童 赵克强 赵俊来 于晓华 李艺文 吴巍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损伤性腘动脉假性动脉瘤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0年 动脉损伤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03%~0.20%[1-2]。动脉损伤最常见的损伤方式主要来源于器械外力的直接损伤,例如动脉撕裂伤、横断、撕脱或压迫等。动脉损伤会导致随后的血栓形成和急性肢体缺血[3]。在一些罕见情况下,动脉损伤还会导致假性动脉瘤的形成。腘动脉在腘血管神经束中处于最前方,是最靠近前方TKA工作区域的结构。因此TKA术中发生动脉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为动脉[4]。 孙长鲛 赵俊来 杜瑞勇 刘璞 吴厦 蔡谞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动脉瘤 静脉血栓形成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8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8例腘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7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29.1岁。6例经腘窝S形切口发现并解除解剖畸形,2例腘动脉局限性狭窄合并远侧腘... 李清乐 张小明 张学民 沈晨阳 焦洋 蒋京军 赵俊来 张韬关键词:病理诊断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Ⅲ型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误堵颈动脉的处理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总结Ⅲ型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误堵左颈总动脉的处理和经验教训.方法 4例Ⅲ型夹层动脉瘤患者行支架型人工血管封堵降主动脉内膜破口时不慎误堵塞左颈总动脉.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45岁,平均年龄41岁.1例因存在内漏加Cuff时将第一个支架推向近侧导致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堵塞,经球囊拖向下方后解决;1例放置支架时支架前跳堵塞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立即从股动脉进抓捕器抓住从左上肢肱动脉进入升主动脉的刻度猪尾导管将支架拖向远侧后恢复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血流;1例因定位误差导致支架堵塞2/3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立即显露左颈总动脉分叉经颈外动脉置入左颈总动脉支架(chimney技术)后左颈总动脉血运完全恢复;1例是在心外科误将前端无裸支架的支架型人工血管当成有裸支架而将一半的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封堵,经正中开胸行升主动脉双颈动脉及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后缓解.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封堵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侧内膜破口,无明显内漏,无脑梗死和左上肢缺血表现.结论 介入治疗Ⅲ型主动脉夹层误堵颈动脉后需立即通过手术或介入手段解决以避免发生脑缺血并发症. 张小明 张学民 沈晨阳 李清乐 蒋京军 焦阳 赵俊来 张滔关键词:动脉瘤 夹层 手术后并发症 人工血管 颈动脉 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