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成国
- 作品数:33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埃迪卡拉纪天文旋回研究现状及陡山沱组天文旋回研究进展
- 作为寒武纪大爆发的前夜,新元古代晚期埃迪卡拉纪发生了从雪球地球消融到寒武纪大爆发的深刻转变,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生物也在一次次伟大的尝试中向显生宙生物面貌演变。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年龄约束导致这一时期的生物...
- 薛乃华关成国王伟王博张海春周传明
- 关键词:埃迪卡拉纪古环境变化
- 文献传递
- 皖南埃迪卡拉系蓝田组高分辨率岩性变化和同位素分布特征
- <正>华南扬子地台的埃迪卡拉纪碳酸盐岩中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最大的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EN3),该事件可与Oman地区的Shuram负漂移事件对比。EN3的发生应为埃迪卡拉纪海洋深层海水中溶解性有机碳库(DOC)的氧化导致...
- 王伟周传明袁训来陈哲关成国万斌
- 关键词:埃迪卡拉系碳酸盐岩地层高分辨率同位素分布
- 文献传递
- 埃迪卡拉纪早期自生碳酸盐沉积
- 自生碳酸盐指在沉积物孔隙中或沉积物/水体界面附近原地无机沉淀的碳酸盐矿物。自生碳酸盐主要与硫酸盐和铁的还原有关。在现代大洋中,硫酸盐(和铁)通过氧化甲烷或有机物的反应提高了孔隙水的碱度而形成自生碳酸盐。
- 周传明关成国欧阳晴王伟
- 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海洋中无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被引量:7
- 2011年
- 报道了贵州江口桃映深水相剖面陡山沱组碳酸盐岩δ13C值的变化特征,结合其他已报道的数据,分析了华南扬子地区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海洋不同沉积环境,包括盆地相、斜坡相、台地相、台地边缘相碳酸盐岩中δ13C变化趋势及绝对值的异同,发现浅水区剖面记录的δ13C漂移次数多于深水区剖面,且不同相区δ13C值也有差异。δ13C值的差异与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海洋的阶段性演化密切相关。基于不同相区的δ13C值变化,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海洋的演化历史可分为3个时期:1)陡山沱组1段盖帽白云岩沉积期华南扬子地区很可能为一个开阔台地,白云岩中δ13C值可能继承于幔源CO2的碳同位素特征,深水区和浅水区碳酸盐中δ13C值无显著差异;2)陡山沱组2段和陡山沱组3段下部沉积时期盆地深水区中δ13C值显著低于浅水区,且深水区δ13C值与陡山沱组1段时期无显著差异,浅水区的δ13C值则显著升高;3)陡山沱组3段上部和陡山沱组4段沉积时期陡山沱盆地中δ13C值均显著下降,且不同沉积环境中的δ13C值差异度降低。盖帽后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海洋阶段性演化主要与不同时期深水区DOC库的逐步氧化有关。
- 王伟周传明袁训来陈哲关成国
- 关键词:同位素地层学碳同位素埃迪卡拉纪
- 蓝田生物群丘尔藻化石不同保存形式的成因探究
- 产自安徽省南部蓝田组二段炭质泥岩中的蓝田生物群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形态复杂和高分异度的宏体生物群,其中包括立体和压扁保存的丘尔藻化石。笔者通过对这两种不同保存状态丘尔藻的化石结构、赋存层位的岩石学特征,以及总有机碳(T...
- 关成国王伟周传明万斌陈翔袁训来陈哲
- 关键词:黄铁矿化
- 华南埃迪卡拉系底部钾质斑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4
- 2013年
- 我国华南扬子地台不同地区(湖北宜昌、安徽休宁)埃迪卡拉系底部的盖帽碳酸盐岩中均保存有浅色粘土岩层。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这些粘土岩层以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矿物为主,同时含有港湾状熔蚀石英、高温透长石及岩浆锆石等斑晶矿物。X荧光光谱仪和ICP-MS等离子质谱仪等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这些粘土岩层具有相似的元素组成和配分模式,以高K2O、低TiO2,富含Nb、Ta、Zr、Hf、Th、Y等亲石元素为特征,Al2O3/TiO2、Zr/Hf和Ti/Th值均指示了酸性火山灰的性质,同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花岗岩较为相似。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浅色粘土岩层是火山喷发事件形成的钾质斑脱岩。通过两处剖面的对比,可以将安徽休宁地区的钾质斑脱岩年龄限制在大约635Ma左右。岩浆判别图指示了这些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为高钾亚碱性流纹英安岩;依据微量元素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初步认为原始岩浆形成于大陆弧环境。这些钾质斑脱岩在区域上的分布,表明我国扬子地台埃迪卡拉纪早期发生了广泛的火山活动,"雪球地球"事件的结束可能是导致这期以钾质斑脱岩为代表的火山喷发事件的诱因。
- 万斌关成国周传明孟凡巍庞科唐卿饶馨
- 关键词:埃迪卡拉系钾质斑脱岩
- 皖南埃迪卡拉系蓝田组页岩的有机质富集与孔隙发育特征被引量:3
- 2017年
- 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三套海相黑色页岩中,埃迪卡拉系页岩的有机质分布与富集特征研究较为薄弱。在皖南蓝田组黑色页岩近期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扬子区不同沉积相页岩的有机质富集规律,通过不同显微尺度的观察技术研究了蓝田组页岩中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并根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采用图像分析方法评价了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埃迪卡拉系有机质富集层位主要有3套,以下扬子皖南地区沉积的蓝田组(相当于陡山沱组)Ⅱ段为最优;(2)蓝田组页岩中有机质多以不规则多边形、条带或基质分散的形式充填于矿物粒间、黄铁矿晶间以及黏土矿物集合体层间,大量的黄铁矿主要以<10μm的草莓状集合体形式出现,晶体间几乎全部被有机质充填;(3)高分辨扫描电镜图像分析表明,蓝田组页岩的孔隙以有机孔为主,孔径多小于100 nm。
- 曾建贾望鲁彭平安关成国周传明袁训来
- 关键词:埃迪卡拉系黄铁矿孔隙
- 埃迪卡拉纪早期自生碳酸盐沉积
- <正>自生碳酸盐指在沉积物孔隙中或沉积物/水体界面附近原地无机沉淀的碳酸盐矿物。自生碳酸盐主要与硫酸盐和铁的还原有关。在现代大洋中,硫酸盐(和铁)通过氧化甲烷或有机物的反应提高了孔隙水的碱度而形成自生碳酸盐。自生碳酸盐矿...
- 周传明关成国欧阳晴王伟
- 文献传递
- 古元古代早中期大氧化事件及碳循环扰动被引量:1
- 2023年
- 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2.43~2.06 Ga)代表了地球大气氧含量首次显著升高,是地球宜居环境形成的关键时期。大氧化事件及相关碳循环扰动事件的研究,对理解地球宜居环境的形成与早期生命的演化十分重要,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大氧化事件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大氧化事件的时间框架以及启动过程与机制、大氧化事件期间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Lomagundi-Jatuli事件)和大氧化事件结束后碳循环扰动事件3个方面的内容:①大氧化事件的启动具有间歇断续式特点,启动机制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观点;②Lomagundi-Jatuli事件期间大气—海洋系统先后经历了氧化与脱氧过程,事件的启动机制可能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提高,但不排除其他机制(如地球深部碳循环)的影响;③Lomagundi-Jatuli事件后期全球范围内有机碳埋藏量显著上升且一直持续到1.7 Ga左右(Shunga事件),期间伴有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Shunga-Francevillian事件),这2次事件的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 赵显烨王伟关成国宋晨冉庞科陈哲周传明袁训来
- 关键词:碳循环
- 宜昌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中—下部旋回地层学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华南埃迪卡拉纪早期地层记录了多次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例如:EN1/CANCE、WANCE、EN2/BAINCE),并产出"蓝田生物群"、"瓮安生物群"和大型带刺疑源类等化石生物群。然而由于缺乏高分辨率的年代格架,使得这些地质事件的年龄及地层对比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作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对宜昌地区九龙湾岩芯陡山沱组中—下部沉积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旋回地层学研究,发现该段约1m的沉积旋回代表405 kyr的长偏心率周期。根据长偏心率周期进行天文年代校准,并采用九龙湾岩芯陡山沱组Ⅱ段底部火山灰层的锆石TIMSU-Pb年龄(635.2±0.6Ma)作为绝对年龄锚点,得到陡山沱组Ⅱ段顶部年龄为591.4±0.6Ma,并将EN2/BAINCE结束年龄约束为约591 Ma,这远早于Gaskiers冰期发生的时间(约580 Ma)。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陡山沱组中—下部所记录的古环境和生物演化事件提供了高分辨率年代格架。
- 薛乃华王伟关成国房亚男赵向东张海春
- 关键词: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旋回地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