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志强

作品数:80 被引量:307H指数:9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切除
  • 24篇切除术
  • 23篇手术
  • 17篇肝癌
  • 15篇肿瘤
  • 14篇胆道
  • 14篇外科
  • 13篇胆囊
  • 12篇肝切除
  • 10篇原发性
  • 10篇取石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9篇保胆
  • 8篇胰腺
  • 8篇术后
  • 8篇结石
  • 8篇静脉
  • 8篇保胆取石
  • 7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77篇空军总医院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80篇冯志强
  • 68篇张洪义
  • 49篇张宏义
  • 43篇肖梅
  • 37篇张辉
  • 30篇徐新保
  • 29篇何晓军
  • 27篇刘承利
  • 16篇赵刚
  • 14篇张希东
  • 10篇黄志强
  • 10篇刘洋
  • 8篇刘晓鹏
  • 8篇孔亚林
  • 8篇甄玉英
  • 8篇吴迪
  • 7篇李捷雷
  • 7篇李新慧
  • 5篇刘荣
  • 5篇黄晓强

传媒

  • 10篇中国医刊
  • 9篇空军总医院学...
  • 8篇中国现代普通...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新乡医学院学...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人民军医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感染.炎症....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2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0篇2012
  • 8篇2011
  • 1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保胆取石术65例体会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的经验。方法65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2例,合并肝硬化伴肝癌2例,合并直肠癌术后肝转移1例,合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及严重脾功能亢进1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5例。63例患者行胆囊底部切开取石术,2例行胆囊颈部切开取石术。术中使用胆道镜25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16例。术后服用利胆药物者55例,服药时问为1周至1个月。结果64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1例术后第5天因胆囊切口裂开漏胆而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颈部切开取石患者术后出现上腹疼痛,腹腔引流管每天引出约15ml淡黄色腹水,考虑少量胆漏所致,术后5d腹痛缓解,腹腔引流管无液体引出,拔除腹腔引流管后无不适。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42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12个月胆囊内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给予利胆排石药物治疗1个月后复查腹部超声显示胆囊结石消失。结论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保留了胆囊及胆囊功能,有利于维护患者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只要胆囊大小基本正常、胆囊壁增厚不明显、胆囊功能基本正常,并且患者及家属保胆愿望强烈,均可进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
徐新保张洪义张辉刘承利何晓军肖梅张宏义冯志强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道镜胆囊切开取石术
巨大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一例被引量:5
2006年
患者女,36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2月余于2004年5月16日入院.病后轻微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发热黄疸等.
刘承利张洪义张宏义冯志强何晓军
关键词: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上腹部包块恶心呕吐
飞行人员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息肉切除术临床分析——附七例临床病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飞行人员保胆取石和取息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疗效以及对飞行人员术后复飞影响. 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4月的7例飞行人员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和取息肉术.单纯胆囊结石患者4例,其中3例为单发结石,1例为多发胆囊结石;单纯胆囊息肉患者1例,为胆固醇性息肉;胆囊结石合并息肉患者2例,均为胆固醇性息肉.7例患者均行胆囊底部切开取石及取息肉术.胆囊切口采用4-0 prolene缝线连续缝合3例,采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4例.术中使用胆道镜或腹腔镜查看胆囊内结石或息肉是否取净.所有患者术后地面观察1~3个月. 结果 7例保胆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没有1例中转剖腹手术.手术时间80~150 min.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住院3~7 d,均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未发现胆囊结石或息肉复发.其中5例患者按时复飞,状况良好.另2例因患其他疾病(分别为血管性头痛及颈椎病)仍在地面观察中. 结论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和取息肉术保留了胆囊及胆囊功能,维护了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针对飞行人员胆囊结石(息肉)患者,有选择性地施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息肉)术有利于飞行人员术后复飞.
徐新保张洪义张辉刘承利肖梅张宏义冯志强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息肉
军人腹腔镜保胆取石及取息肉术18例临床分析
2012年
胆囊不但具有存储、浓缩、排出胆汁和调节胆道压力等作用,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近100多年来,胆囊常因一些良性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而被切除,特别是随着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快速普及,使得该项技术几乎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及息肉的“金标准”。但是,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十二指肠液的胃反流及胃液食管反流、消化不良性腹泻、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总管结石和结肠癌等,促使临床医师对胆囊切除术进行了反思,进而逐步开展了选择性腹腔镜保胆取石(息肉)术。
徐新保张辉张洪义张宏义刘承利肖梅冯志强
关键词:军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保胆手术
原发性肝癌精准序贯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 探讨精准序贯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空军总医院207例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81例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126例采用精准序贯治疗(精准序贯治疗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因素、术后序贯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协方差分析,计数或等级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常规治疗组与精准序贯治疗组在术前对于直径<1 cm肿瘤发现率分别为18% (2/11)和81%( 2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76,P<0.05);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22±30) min和(186±36)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390,P<0.05);平均切除肝脏体积分别为(133±88)ml和(75±2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96,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分别为(327 ±46) ml和(189±6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1.025,P<0.05);围手术期平均输血率分别为51% (41/81)和24%(30/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56,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 16/81)和13%(17/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017,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6±17)d和(21±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315,P<0.05).在ALT、Alb、Child-Pugh评分方面,常规治疗组在介入治疗前后改变明显;精准序贯治疗组在介入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常规治疗组与精准序贯治疗组术后1、2、3年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1%(25/81)、38% (27/71)、48%(31/65)和17% (21/126)、22%( 17/76)、26% (8/31);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7% (62/81)、75%(53/71)、60%( 39/65)和87%(110/126)、87%(66/76)、84%�
张洪义冯志强张宏义张辉肖梅甄玉英徐新保何晓军
关键词:肝肿瘤肝功能评估肝切除术介入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息肉)术93例报告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胆取石(息肉)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为93例患者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术的临床资料。单纯胆囊结石65例,其中单发21例,多发44例,合并肝硬化2例、肝硬化伴肝癌2例、直肠癌术后肝转移1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例,伴急性胆囊炎5例;胆囊息肉16例,其中单发10例(3例腺瘤性息肉,7例胆固醇性息肉),多发6例,均为胆固醇性息肉;胆囊结石合并息肉12例,均为胆固醇性息肉。结果:92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术后第5天胆囊切口裂漏胆再次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06±35)min。术后1例颈部切开取石患者出现上腹疼痛,引流出淡黄色腹水,量约15 ml/d,超声检查提示小网膜腔少量积液,考虑少量胆漏,术后第5天腹痛缓解,腹腔引流管无液体引出,拔除引流管后无不适。余患者均恢复顺利。术后住院2~14 d,平均(4.1±2.7)d,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42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18个月胆囊内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均未服利胆药物),予以利胆排石药物治疗,1个月后复查腹部超声,结石消失。结论: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息肉)术保留了胆囊及胆囊功能,利于维护患者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合并肝硬化、肝脏恶性肿瘤的患者,如胆囊结石导致腹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且肝硬化、肝脏恶性肿瘤处于稳定期,也可谨慎考虑施行腹腔镜保胆手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徐新保张洪义张辉张宏义刘承利肖梅冯志强
关键词:胆囊息肉胆道镜检查保胆手术
老年二期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及一期联合结肠癌根治术1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一期未能切除的老年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患者和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后胰头区转移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特点.方法: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2例一期手术施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T型管引流术,另2例一期手术施行胆管空肠吻合术,待黄疸减退、肝功能好转后,二期手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19年再次发现乙状结肠癌及胰头区转移癌,随后同时成功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有1例胆总管引流近2mo后在外院拔除T管,拔管后出现黄疸及胆管炎表现,逐渐加重,再次来我院就诊后很快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10d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余4例术后逐渐康复,术后定期化疗,分别生存32、41、58、79mo,其中存活58mo的1例患者目前仍健康存活.结论:一期未能切除的老年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患者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后胰头区转移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徐新保张辉张洪义肖梅刘承利张宏义张希东冯志强赵刚
关键词:壶腹周围肿瘤化学治疗
高位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2006年
目的分析55例高位胆管癌手术治疗方法和生存时间。方法回顾分析空军总医院1995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55例高位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37例(37/55)行胆管癌切除,21例切除后生存24个月以上,4例死于15个月内,其余生存4~18个月,未切除者行胆汁内或外引流术并进行放射治疗,未接受手术者行经皮内或外引流。结论高位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内外引流手术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张洪义张宏义何晓军张辉刘承利赵刚肖梅张希东冯志强李捷雷
关键词:存活率
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保胆取石的适应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阅相关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之后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最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本项目共纳入6项研究1002例患者,术后结石复发324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保胆取石术后总的复发率为30%,结石复发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胆囊壁厚度>3 mm 6.48(3.25,12.93)、胆囊功能异常25.16(10.15,62.34)、结石家族史4.50(3.21,6.30)、结石多发4.93(3.23,7.52)、老年患者2.77(1.90,4.04)、性别1.15(0.84,1.58)、糖尿病1.06(0.71,1.59)。结论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功能异常、结石家族史、多发结石、老年患者为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性别、糖尿病与结石的复发没有明显联系。
邹玉锋冯志强张洪义
关键词:保胆取石复发
肝门部胆管癌5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1995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55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37例(37/55)行胆管癌切除,21例切除后存活24个月以上,4例死于15个月内,其余存活4~18个月,未切除者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也可以进行放射治疗,未手术者行内或外引流.结论外科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内外引流手术可以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
张洪义张宏义何哓军张辉刘承利赵刚肖梅张希东冯志强李捷雷
关键词:胆管癌胆汁引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