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维福

作品数:36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3篇电子电信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出血
  • 9篇脑出血
  • 9篇高血压
  • 7篇手术
  • 7篇颅内
  • 6篇动脉瘤
  • 6篇血肿
  • 6篇外科
  • 5篇高血压性
  • 4篇血管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4篇高血压脑出血
  • 4篇高血压性脑出...
  • 4篇成像
  • 3篇弹簧圈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引流
  • 3篇预后

机构

  • 33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肿瘤研...
  • 1篇梁平县人民医...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 1篇重庆市大足区...

作者

  • 36篇陈维福
  • 31篇程远
  • 19篇马颖
  • 8篇谢宗义
  • 6篇蒋永祥
  • 4篇王志刚
  • 4篇陈晋
  • 3篇徐忠烨
  • 2篇郭大静
  • 2篇李代贵
  • 2篇赵建农
  • 2篇毛思中
  • 2篇黄琴
  • 2篇马颖
  • 2篇汪峰
  • 2篇孔祥泉
  • 1篇张宣文
  • 1篇陈松
  • 1篇刘长安
  • 1篇谢微波

传媒

  • 5篇重庆医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激光杂志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临床脑电学杂...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替普酶辅助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辅助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采用2种溶栓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85例HICH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阿替普酶组(34例)、尿激酶组(51例),微创术后给予不同溶栓药物辅助血肿溶解,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脑水肿量、中线移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及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阿替普酶组及尿激酶组血肿量(t=13.765,P=0.000;t=19.404,P=0.000)、脑水肿量(t=7.691,P=0.000;t=10.872,P=0.000)及NIHSS评分(t=8.600,P=0.000;t=11.991,P=0.000)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中线复位明显(t=8.796,P=0.000;t=10.322,P=0.000),有统计学差异;2阿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相比,血肿清除率(χ2=3.026,P=0.003)、脑水肿变化率(χ2=2.267,P=0.026)、中线复位率(χ2=2.549,P=0.013)、GOS(t=2.066,P=0.043)、拔管时间(t=-2.397,P=0.019)存在统计学差异,而NIHSS评分(t=1.866,P=0.068)、住院时间(t=-0.903,P=0.37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溶栓药物辅助微创术治疗HICH是安全的、有效的,阿替普酶血肿溶解疗效优于尿激酶。
刘备陈维福汪峰陈晋程远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阿替普酶微创术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imaging,PCTI)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后血...
陈维福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变化血肿周围组织
文献传递
外科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转归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0例,分保守治疗组、开颅治疗组和微创治疗组。采用单元、多元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分别研究血肿量与脑水肿量的相关性;不同部位及不同血肿量对脑水肿相对增量(relative growth of perihematomal edema volume,RE)的影响;手术与非手术对RE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量与脑水肿发生呈正相关(r2=0.5831),与不同时间点RE相关(P<0.01);不同出血部位的R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出血中小血肿的RE最大(P<0.05);幕上微创组和开颅组间的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保守治疗组相比,RE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下开颅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量与脑水肿程度、RE密切相关,幕上少量血肿对脑水肿变化速率影响较大,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水肿发展速率。
宋春旺谢宗义陈维福马颖程远
关键词:脑水肿血肿引流术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病原菌及其药敏变迁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药敏,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510份,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14株,阳性率为22.35%,其中G+菌58株(50.88%),G-菌56株(49.12%),未发现真菌感染。位居前6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95%),鲍曼不动杆菌(16.67%),肠球菌属(9.65%),铜绿假单胞菌(9.65%),肺炎克雷伯杆菌(6.14%)及金黄色葡萄球菌(5.26%)。对G+菌敏感的药物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对G-菌敏感的药物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8例患者发生重叠颅内感染。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但近年来,G-菌比例及种类显著增加,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等多药耐药菌,需引起临床重视。
罗孝全赵贯建程远陈维福
关键词:脑脊液病原菌药物敏感性神经外科术后
神经外科研究生临床带教的思考被引量:7
2012年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学本科生、研究生由学生向医生转变的第一步,是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临床技能有机结合的必经之路。在目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环境下,临床实习教学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谢宗义陈维福程远
低频低功率聚焦超声波治疗仪
本发明包括超声换能器、低频功率源,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超声换能器相连,所述超声换能器包括声头,所述声头设置在一个聚焦凹面镜的一侧。通过聚焦凹面镜,将所述超声换能器产生的低频超声波聚焦,并在焦域处产生的生物学效应限制于某一部...
程远马颖毛思中李代贵陈维福
文献传递
外科治疗1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不同术式优缺点。方法 对我科先后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6 2例 )和YL 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碎吸术 (72例 )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病死率为 2 5 .8% ,YL 1型针穿刺组病死率为 1 5 .2 8% ;(2 )YL 1型针穿刺组平均用时 30min ,小骨窗血肿清除 6 0~ 1 2 0min ;(3)YL 1型针穿刺组 ,使用脱水剂的时间较小骨窗组短。结论  (1 )YL 1型针穿刺组手术时间缩短 ,手术创伤减轻 ,结合纤溶酶的应用可清除大部分血肿 ;(2 )该术式不加重血脑障、脑动静脉及微循环的损伤 。
陈维福马颖程远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
电解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治疗36例疗效观察
2006年
目的探讨电解脱性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GDC栓塞的围手术期治疗过程以及治疗效果。结果100%栓塞11例。95%栓塞硬膜下血肿、脑疝,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好转;术后2例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术后3个月随访,32例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ADL)达Ⅰ~Ⅲ级。结论术前防治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术后防治并发症等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陈维福马颖程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
瞬目反射正常值测定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8
2000年
目的 :研究瞬目反射 (BR)的正常值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Keypoint神经电生理仪 ,表面电极刺激眶上神经 ,分别在同侧眼轮匝肌记录出R1 波和R2 ′波 ,在对侧眼轮匝肌记录出R2 ′波。对 30例健康成人和 5 6例患者 (主要包括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 ,脑干损伤以及脑出血 )进行BR检测。结果 :正常组BR各潜伏期平均值分别是R1 为 10 7ms,R2 和R2 ′为 30 8ms和 30 6ms;患者组根据损伤部位分为传入型、传出型以及脑干型损伤 ,其R1 、R2 和R2 ′异常规律组合不同。结论 :BR检测不仅能早期反映颅神经损伤 ,还能区分颅神经损伤的类型。
程远徐兴碧陈维福马颖
关键词:瞬目反射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脑干损伤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以101例中小量(10~4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52例)和内科治疗组(49例),血肿体积为15~36(23.36±7.24)ml。所有患者在发病后48 h内和发病后14 d进行DTI扫描,得到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 tractography,DTT)图像,并根据CST完整性将微创手术组分为A(1~2级,22例)、B(3级,30例)两个亚组,比较微创手术组和内科治疗组之间及A、B亚组之间在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病后首次DTI扫描显示微创手术组、内科治疗组受累侧的内囊区和大脑脚FA值均降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第2次DTI扫描提示,微创手术组的FA值[内囊区(0.49±0.02)、大脑脚(0.47±0.03)]较内科治疗组[内囊区(0.39±0.02)、大脑脚(0.43±0.03)明显升高(P<0.05)],且从DTT图像上可见微创手术组的CST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内科治疗组,提示对于这类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内科治疗。微创手术组的A亚组术后FA值[(0.51±0.02)高于B亚组(0.48±0.02)(P<0.05)],提示CST损伤越小,手术效果越好。结论微创治疗可以提高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尤其是DTT显示CST以推移、变形为主者(1~2级)应更为积极采取微创治疗。
蒋永祥马颖程远陈维福
关键词:基底节区微创治疗技术弥散张量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