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永祥

作品数:18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动脉瘤
  • 5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出血
  • 3篇神经外科
  • 3篇手术
  • 3篇外科
  • 3篇膜下
  • 3篇脑出血
  • 3篇教学
  • 2篇弹簧圈
  • 2篇动脉瘤性
  • 2篇动脉瘤性蛛网...
  • 2篇学法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预后
  • 2篇再出血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 2篇手术治疗

机构

  • 18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秀山土家族苗...

作者

  • 18篇蒋永祥
  • 14篇程远
  • 10篇马颖
  • 6篇陈维福
  • 6篇陈晋
  • 3篇张晓林
  • 1篇刘长安
  • 1篇谢宗义
  • 1篇龙飞
  • 1篇张晓冬
  • 1篇孙晓川
  • 1篇郭宗铎
  • 1篇万敬员
  • 1篇黄琴
  • 1篇徐忠烨
  • 1篇毕科
  • 1篇汪峰
  • 1篇程飞飞
  • 1篇彭博

传媒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预防、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用关键词途径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知网和万方以及Pubmed、Springlink和Highwire等外文数据库收录有关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DCVS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检索,经严格筛选后对最后纳入的文献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经检验所有数据均均衡,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进行Meta分析。高血压病史、Fisher分级(>2级)、年龄(>50岁)、动脉瘤位置(后循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男性)、吸烟史、手术方式(夹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漏斗图分析对称,提示文献无发表偏倚。结论有高血压病史、Fisher分级(>2级)、年龄(<50岁)、动脉瘤位置(后循环)的患者更易发生DCVS,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监测与管理。
吴政俊蒋永祥程远马颖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META分析
巨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与策略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巨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策略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例采用显微手术直接夹闭治疗巨大MCAA病人的临床资料、策略和方法。方法:12例巨大MCAA,...
程远蒋永祥张晓林
文献传递
血栓弹力图检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小板功能变化及与再出血的关系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检测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及其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aSAH患者与39例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患者入院时TEG检测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探讨TEG参数与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的关系。根据有无再出血将aSAH患者分为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小板及其TEG参数的差异。结果aSAH组的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抑制率显著高于UIA组(U=1 505,P<0.01),ADP抑制率与Hunt-Hess分级(r=0.387,P<0.01)、Fisher分级(r=0.382,P<0.01)呈正相关。再出血患者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抑制率、ADP抑制率较无再出血患者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aSAH后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而再出血与血小板功能明显降低有关,TEG检测血小板功能可作为预警指标帮助评估aSAH的再出血风险。
何秋光郭宗铎张晓冬蒋永祥马颖程远孙晓川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功能再出血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颈内动脉段微小动脉瘤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破裂颈内动脉段微小动脉瘤(直径≤3mm)的临床经验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到2014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颈内动脉段微小动脉瘤19例,对术中经历,术中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栓塞率,手术技巧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19个微小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成功率为100%,其中采用支架稳定微导管技术(Jailing)治疗14个动脉瘤,支架半释放技术治疗3个,支架稳定微导管技术与微导管穿越支架技术(Mesh)相结合方法治疗2个。(2)术中即刻栓塞效果Raymond分级1级8个,2级6个,3级5个。远期随访无一例复发,Raymond分级1级14个,2级3个,3级2个.(3)术中破裂出血2例,及时救治无不良后果;术中发生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暂缺血性神经损害。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是目前治疗破裂颈内动脉段微小动脉瘤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程飞飞蒋永祥马颖程远
关键词:动脉瘤颈内动脉血管内介入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以101例中小量(10~40 ml)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手术组(52例)和内科治疗组(49例),血肿体积为15~36(23.36±7.24)ml。所有患者在发病后48 h内和发病后14 d进行DTI扫描,得到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 tractography,DTT)图像,并根据CST完整性将微创手术组分为A(1~2级,22例)、B(3级,30例)两个亚组,比较微创手术组和内科治疗组之间及A、B亚组之间在以上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病后首次DTI扫描显示微创手术组、内科治疗组受累侧的内囊区和大脑脚FA值均降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第2次DTI扫描提示,微创手术组的FA值[内囊区(0.49±0.02)、大脑脚(0.47±0.03)]较内科治疗组[内囊区(0.39±0.02)、大脑脚(0.43±0.03)明显升高(P<0.05)],且从DTT图像上可见微创手术组的CST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内科治疗组,提示对于这类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内科治疗。微创手术组的A亚组术后FA值[(0.51±0.02)高于B亚组(0.48±0.02)(P<0.05)],提示CST损伤越小,手术效果越好。结论微创治疗可以提高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尤其是DTT显示CST以推移、变形为主者(1~2级)应更为积极采取微创治疗。
蒋永祥马颖程远陈维福
关键词:基底节区微创治疗技术弥散张量成像
联合搭桥手术治疗烟雾病的手术时机和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对比Suzuki分期早期和晚期症状性烟雾病患者行联合搭桥手术的手术疗效,初步探讨症状性烟雾病患者手术时机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症状性烟雾病患者58例,共70侧半球。根据Suzuki分期,将患者分为早期组(Suzuki分期Ⅰ~Ⅲ期)和晚期组(Suzuki分期Ⅳ~Ⅵ期)。患者均行联合搭桥手术;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再次卒中、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等差异。结果早期组围手术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脑高灌注综合征及围手术期脑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28.6%vs 57.1%、14.3%vs 35.7%、0%vs 10.7%,P<0.05);早期组术后6个月mRS评分0~2分患者多于晚期组(85.7%vs 64.3%,P=0.036);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率无明显差异(65.6%vs 68.4%,P=0.838);两组患者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再次卒中。结论症状性烟雾病患者选择在Suzuki分期早期行搭桥手术,不仅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而且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更好,可能为最佳搭桥手术时机。
岳建和张晓林吉翔蒋永祥陈晋程远
关键词:烟雾病手术时机手术疗效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间前后两个阶段诊治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316例,并从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预后、并发症以及两种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87.3%的患者恢复良好,10.7%无改变或加重,病死率为1.9%。细孔钻孔+密闭式硬通道引流与颅骨钻孔+软管引流相比,术后并发症减少,再手术率低。结论细孔钻孔+密闭式硬通道引流手术,操作简单,用时短,安全有效,适合各年龄组,值得推广。
陈维福程远马颖陈晋蒋永祥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引流手术
多元化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3年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120名神经外科学生进行分组(各60名)研究,对照组采用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多元化教学法,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评分、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问卷调查结果评分、综合能力、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方式可显著提高神经外科教学质量。
蒋永祥陈晋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神经外科教学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教学效果
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8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铆钉”技术的运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支架结合弹簧圈的"铆钉"技术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例采用"铆钉"技术进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术后脑血管造影和随访结果。结果 8例患者均在术中安全栓塞动脉瘤,未发生术中破裂出血。1例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复查DSA均可见动脉瘤颈少量残留,但是瘤颈弹簧圈形态稳定,故予以继续随访;而其余7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复查DSA示动脉瘤颈血管内膜修复良好,动脉瘤治愈。结论通过"铆钉"技术主动增强动脉瘤颈处弹簧圈的抗冲击能力,再结合支架的血流导向作用,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此类极易破裂的动脉瘤。
蒋永祥吉翔程远陈维福马颖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假性动脉瘤弹簧圈
病例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病例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神经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60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人。研究组采用病例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研究组学生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方面的平均成绩[(85.68±4.85)、(77.42±6.68)分]均高于对照组[(81.26±5.76)、(67.56±8.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1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平均总分[(81.75±5.9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1.48±8.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病例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神经外科学的教学质量。
谢宗义黄琴汪峰蒋永祥徐忠烨陈维福陈晋马颖程远刘长安
关键词:病案神经外科学病例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