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廷波

作品数:249 被引量:4,678H指数:46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5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2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0篇农业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3篇小麦
  • 70篇籽粒
  • 42篇氮素
  • 35篇基因
  • 33篇小麦籽粒
  • 32篇淀粉
  • 32篇基因型
  • 31篇蛋白质
  • 23篇冬小麦
  • 19篇渍水
  • 19篇花后
  • 15篇氮肥
  • 14篇施氮
  • 14篇水稻
  • 14篇作物
  • 14篇干旱
  • 13篇光合特性
  • 12篇氮素利用
  • 10篇氮水平
  • 10篇淀粉粒

机构

  • 24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3篇江西农业大学
  • 7篇江苏省农业科...
  • 5篇江苏省信息农...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安徽科技学院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农业部农业生...
  • 2篇广西大学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浙江省海洋水...
  • 2篇连云港市农业...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苏州农业职业...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48篇戴廷波
  • 193篇曹卫星
  • 171篇姜东
  • 96篇荆奇
  • 50篇蔡剑
  • 44篇周琴
  • 28篇王笑
  • 23篇朱艳
  • 18篇田中伟
  • 15篇程建峰
  • 13篇孙传范
  • 12篇田永超
  • 12篇范雪梅
  • 10篇张传辉
  • 9篇石祖梁
  • 8篇潘晓云
  • 8篇赵辉
  • 8篇吕钊彦
  • 7篇刘宜柏
  • 7篇田益华

传媒

  • 3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9篇作物学报
  • 25篇应用生态学报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生态学报
  • 6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中国水稻科学
  • 4篇'2003年...
  • 3篇食品科学
  • 3篇土壤学报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高等农业教育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Acta B...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7篇2016
  • 9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17篇2010
  • 15篇2009
  • 13篇2008
  • 19篇2007
  • 20篇2006
  • 26篇2005
  • 26篇2004
2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生态环境与播种期下小麦籽粒品质变异规律的研究被引量:92
2005年
选用6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在4个生态点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生态环境下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变异特征及其与主要气候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点、品种以及地点×品种互作对籽粒产量、千粒重、蛋白质、湿面筋和淀粉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播种期处理对产量与淀粉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播种期×品种互作对千粒重、降落值、淀粉含量及沉降值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地点×播种期×品种互作仅对产量、湿面筋、淀粉含量与沉降值有显著的影响。在4个不同生态点中,南京点的籽粒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最低,但淀粉含量最高;徐州点的产量和千粒重最大;泰安点的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最高,沉降值最小;保定点的产量、千粒重最小,但沉降值最大。不同播种期处理下,适播与晚播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与降落值都显著高于早播,而早播期的产量和千粒重最大。各小麦品种在不同地点与播种期下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变异中以降落值的变异系数为最大,淀粉的变异为最小。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与淀粉含量呈线性负相关,与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及降落值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日温差与产量和千粒重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
潘洁姜东戴廷波兰涛曹卫星
关键词:生态环境播种期小麦籽粒品质
基于GIS的农田土壤、作物特征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6
2004年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bility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soil nutrients and crop growth status and yield.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both classical statistics and geostatistics based on GIS.Soil properties included soil pH,total N,organic matter,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K,while crop growth status was indicated by SPAD,LAI and SPAD×LAI.All parameters except soil pH exhibited spatial correlation.Soil total N and organic matter,SPAD,LAI and SPAD×LAI were all correlated to rice yield.Kriged interpolation maps provided good indication of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in crop yield and growth status.Spatial interpolat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proved that SPAD×LAI was more indicative of crop growth status than individual variables,and useful for implementing growth season and topdressing as needed.
陈蓉蓉周治国曹卫星戴廷波
关键词:农田土壤作物GIS
南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评价被引量:155
2003年
以南方籼型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探讨提高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潜力。结果表明,除早季分蘖期氮素积累量、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抽穗期氮素积累量以及晚季氮素运转效率外,各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提高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潜力很大。基因型生育期对其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生育期较长的基因型其氮素吸收效率、稻谷和干物质生产效率以及农艺效率较高。杂交稻氮素的生产效率、农艺效率、回收效率和收获指数较常规稻高,但二系杂交稻并没有比三系杂交稻明显提高。通过排序方式对各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指标的排序以及同一指标早晚季的排序均存在较大差异。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经标准化后的综合排序可对各基因型的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吻合系数则可较好地反映各基因型早晚季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排序。
江立庚戴廷波韦善清甘秀芹徐建云曹卫星
关键词:南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基因型
一种单片式少免耕播种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片式少免耕播种头,其包括:播种横梁以及固定于播种横梁上的多个子播种头,子播种头包括与播种横梁相连的架体、以及可转动的固定于架体端头的挖头,挖头包括竖直设置的播种板、以及设于播种板迎土侧用于切开土壤的刃边...
姜东仲迎鑫蔡剑周琴王笑黄梅戴廷波曹卫星
不同类型水稻种质氮素营养效率的变异分析被引量:38
2007年
采用田间试验,在常规氮素管理下,以氮素吸收效率(NAE)、利用效率(NUE)和收获指数(NHI)为衡量指标,分析了国内外607份不同类型水稻种质氮素营养效率的变异状况。结果表明,水稻NAE、NUE和NHI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以NHI为最大和NAE为最小。不同类型水稻间的NAE、NUE和NHI未达显著差异,但籼型杂交稻NAE、NUE和NHI的变异小于常规籼稻和常规粳稻。相关分析表明,水稻NAE与NUE、NHI呈极显著负相关,NUE与NHI间无显著相关;水稻NUE和NHI与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NAE与单株产量无显著相关。频数分析可知,常规籼稻NAE、NUE及NHI和籼型杂交稻NUE的种质频数分布呈典型正态曲线,低、高效种质较少,中效种质众多;常规粳稻NAE、NUE和NHI种质的频数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略偏向低效;籼型杂交稻NAE的种质频数分布离散程度较高和高效种质较多,NHI的种质频数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和略偏低效。籼型杂交稻的NAE、NUE和NHI差异小而分布较集中,常规粳稻最分散,常规籼稻居中。不同类型水稻的氮素营养效率的极差很大,可分为若干组,各组间差异显著。
程建峰戴廷波曹卫星姜东刘宜柏
关键词:水稻氮素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
基于生态效应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在中国、日本、泰国不同生态环境下进行多品种籼型和粳型水稻(Oryza sativa)的区域种植试验,通过分析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纬度、海拔、抽穗后温度和太阳辐射等气候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确立了影响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函数,并使用权重系数来进一步修订各气候生态因子对水稻籽粒蛋白质的作用,构建出基于生态效应(主要气候生态因子函数)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利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类型的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籼稻和粳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预测误差RMSE平均分别为0.27%和0.24%;籼稻试验点和粳稻试验点的预测误差平均为0.25%和0.22%,表明模型总体上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李卫国戴廷波朱艳曹卫星
关键词:生态效应水稻籽粒蛋白质
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6
2007年
以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显著受温度、水分和温度×水分互作的影响,且温度的影响大于水分及温度×水分效应。高温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降低了谷/醇比。无论高温或适温下,干旱胁迫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谷/醇比在适温干旱下升高,高温干旱下降低;渍水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籽粒蛋白质含量在高温干旱下最高,适温渍水下最低。在温度和水分逆境下,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变化是导致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差异的主要原因。高温和水分逆境均降低旗叶谷胺酰氨合成酶(GS)和籽粒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活性均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高温和水分逆境对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温下,豫麦34旗叶GS活性易受水分的抑制;扬麦9旗叶GS活性易受高温的抑制。高温下,豫麦34旗叶氮代谢受高温影响较大,而扬麦9则更易受水分胁迫影响。
赵辉荆奇戴廷波姜东曹卫星
关键词:小麦高温水分逆境蛋白质积累酶活性
小麦籽粒品质形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112
1999年
本文介绍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及淀粉组份与小麦籽粒品质的关系,论述了小麦籽粒品质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子和技术调控途径,分析了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关系,提出通过基因型、生态环境、技术调控等综合运用来实现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协同发展的手段。
荆奇曹卫星戴廷波
关键词:小麦品质基因型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5
2006年
为确立弱筋小麦优质高产生产的氮肥管理策略,以2个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增加施氮量及提高后期追氮比例提高了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及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但降低了总淀粉含量和弱化度。面团形成时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追氮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均有提高作用,依次为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而追氮比例处理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具有显著的提高效应,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因追氮比例而异。增加施氮量及提高后期追氮比例显著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但降低了支链淀粉含量。同比例追肥,两次追施比一次施用籽粒产量和蛋白质、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增加,但湿面筋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增加而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在施氮量180 kg.ha-1、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2∶1时可以实现高产与优质的协调。
陆增根戴廷波姜东荆奇秦晓东曹卫星
关键词:弱筋小麦氮肥水平基追比
一种免通风橱消煮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通风橱消煮器,包括消煮室(1)和控制电机(2),所述消煮室(1)的上方设有封闭的顶盖(3),顶盖(3)与消煮室(1)的上壁之间构成一个夹层空腔(4);抽气管(5)的吸气口经由夹层空腔(4)伸入至消煮室(...
吕钊彦蔡剑周琴王笑戴廷波曹卫星姜东
文献传递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