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奇

作品数:103 被引量:2,766H指数:38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3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0篇小麦
  • 53篇籽粒
  • 28篇小麦籽粒
  • 26篇蛋白质
  • 24篇淀粉
  • 21篇氮素
  • 17篇渍水
  • 15篇花后
  • 15篇基因
  • 15篇基因型
  • 13篇冬小麦
  • 13篇干旱
  • 12篇籽粒品质
  • 11篇籽粒蛋白
  • 11篇籽粒蛋白质
  • 10篇光合特性
  • 9篇蛋白质积累
  • 9篇旗叶
  • 8篇籽粒淀粉
  • 7篇氮肥

机构

  • 103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江苏省信息农...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省农林厅
  • 1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浙江省近岸水...
  • 1篇苏州市粮食作...

作者

  • 103篇荆奇
  • 101篇曹卫星
  • 96篇戴廷波
  • 93篇姜东
  • 12篇范雪梅
  • 10篇周琴
  • 8篇张传辉
  • 8篇赵辉
  • 8篇孙传范
  • 6篇田益华
  • 5篇谢祝捷
  • 5篇朱艳
  • 5篇邹铁祥
  • 4篇石祖梁
  • 4篇周治国
  • 3篇汤亮
  • 3篇孟亚利
  • 3篇陆增根
  • 3篇田永超
  • 3篇秦晓东

传媒

  • 18篇作物学报
  • 15篇麦类作物学报
  • 13篇应用生态学报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土壤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第3届全国青...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Acta B...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年份

  • 1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12篇2007
  • 17篇2006
  • 14篇2005
  • 18篇2004
  • 1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水稻基因型籽粒产量与品质的生态变异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以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的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以武香粳9号和两优培九为对照,在江苏南京和云南丽江研究了不同水稻基因型的产量和品质特性及其生态变异性。结果表明,丽江点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南京点,丽江点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高于南京点,其他构成因素在两生态点间差异较小。通径分析表明,每穗颖花数是限制丽江点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南京点是有效穗数。基因型、生态环境及其互作均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稻米品质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稻谷产量、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每穗颖花数受基因型控制,千粒重受基因型或环境的独立影响;糙米率、整精米率主要受生态环境的调控,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垩白米率受基因型和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共同调节。丽江点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米率和糊化温度偏低,表明丽江点稻米品质稍优于南京点。
戴廷波荆奇王勋姜东曹卫星
关键词:水稻基因型生态环境稻米品质
不同水稻基因型的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与高效氮素吸收被引量:106
2007年
土培盆栽试验下,采用3个氮素吸收效率(NAE)有显著差异的水稻基因型五优244(低NAE)、R83-12(中NAE)和水源349(高NAE)为材料,研究了水稻拔节期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高效氮素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源349总根长、根密度、根表面积和根干重极显著高于R83-12和五优244,且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最大,为高效氮素吸收提供了条件。水源349具有较强的根系耗能、氧化还原力、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促进根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及氮吸收和同化,提高了根系伤流强度及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而显著提高了地上部氮含量和氮积累量。逐步回归表明,拔节期较高的根密度、根系总吸收面积和地上部氮含量是水稻氮素高效吸收的重要特征,可作为水稻氮素高效管理和遗传改良的可靠指标。
程建峰戴廷波荆奇姜东潘晓云曹卫星
关键词:水稻基因型氮素吸收效率根系形态根系生理
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6
2007年
以2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显著受温度、水分和温度×水分互作的影响,且温度的影响大于水分及温度×水分效应。高温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降低了谷/醇比。无论高温或适温下,干旱胁迫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谷/醇比在适温干旱下升高,高温干旱下降低;渍水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籽粒蛋白质含量在高温干旱下最高,适温渍水下最低。在温度和水分逆境下,籽粒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变化是导致蛋白质含量和谷/醇比差异的主要原因。高温和水分逆境均降低旗叶谷胺酰氨合成酶(GS)和籽粒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不同温度条件下酶活性均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高温和水分逆境对蛋白质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适温下,豫麦34旗叶GS活性易受水分的抑制;扬麦9旗叶GS活性易受高温的抑制。高温下,豫麦34旗叶氮代谢受高温影响较大,而扬麦9则更易受水分胁迫影响。
赵辉荆奇戴廷波姜东曹卫星
关键词:小麦高温水分逆境蛋白质积累酶活性
小麦籽粒品质形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112
1999年
本文介绍了蛋白质含量和质量及淀粉组份与小麦籽粒品质的关系,论述了小麦籽粒品质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子和技术调控途径,分析了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关系,提出通过基因型、生态环境、技术调控等综合运用来实现小麦优质、高产、高效的协同发展的手段。
荆奇曹卫星戴廷波
关键词:小麦品质基因型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5
2006年
为确立弱筋小麦优质高产生产的氮肥管理策略,以2个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增加施氮量及提高后期追氮比例提高了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及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但降低了总淀粉含量和弱化度。面团形成时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追氮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均有提高作用,依次为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而追氮比例处理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具有显著的提高效应,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因追氮比例而异。增加施氮量及提高后期追氮比例显著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但降低了支链淀粉含量。同比例追肥,两次追施比一次施用籽粒产量和蛋白质、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增加,但湿面筋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增加而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在施氮量180 kg.ha-1、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2∶1时可以实现高产与优质的协调。
陆增根戴廷波姜东荆奇秦晓东曹卫星
关键词:弱筋小麦氮肥水平基追比
不同氮、钾水平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3
2006年
以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材料,在江苏南京和安徽泾县两个地点,研究了不同氮、钾施肥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与开花期叶片氮、钾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钾均极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及面团形成时间;施氮极显著提高了面团稳定时间和评价值,但极显著降低了淀粉含量,而施钾对淀粉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的影响较小;氮钾互作对籽粒产量、淀粉与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对沉淀值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不显著。氮、钾肥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两地点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增施氮、钾提高了开花期叶片氮、钾含量,使氮/钾比在施氮下增加,在施钾下降低。开花期叶片氮/钾比与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及沉淀值呈二次曲线关系,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增加开花期叶片氮、钾含量并保持适宜的氮/钾比有利于弱筋小麦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氮、钾施肥水平分别在225和75 kg.ha-1、开花期叶片氮/钾比达1.5时,弱筋小麦可实现高产与优质的协调。
邹铁祥戴廷波姜东荆奇曹卫星
关键词:弱筋小麦氮素水平钾素水平籽粒产量和品质
不同生育时期增铵营养对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3
2004年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增铵营养 (EAN)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田间增铵营养促进了小麦植株的生长和氮素吸收 .其中基肥、分蘖期、拔节期EAN提高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小麦的籽粒产量 ;孕穗期EAN效果不明显 ;全生育期EAN在促进生长方面的效果并无明显优势 ,但可有效降低土壤NO-3 N的淋溶损失 .与对照相比 ,EAN提高了氮流效率和吸收效率 ,但以拔节前处理最为明显 .拔节期EAN主要在于改善后期的叶片光合性能 ,并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再分配 ,而基肥和分蘖期EAN主要在于提高有效分蘖数 .
孙传范戴廷波荆奇曹卫星
关键词:小麦增铵营养生育时期氮素利用
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与调优栽培技术
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江苏省在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与品质调优质技术途径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合成的底物供应与关键酶活性在调控弱筋专用小麦籽粒品质形成中的生理机制,分析了品质性状的...
曹卫星姜东戴廷波荆奇
关键词:弱筋专用小麦生理生态
文献传递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变异及评价指标研究
通过两年三点试验,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及黄淮麦区40个主栽小麦品种/品系的籽粒物理和化学性状及面粉烘烤品质在不同小麦生态区的表现,明确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环境及环境与基因型互作及品质评价指标,解析了小麦籽粒干物质...
荆奇
关键词:小麦基因型蛋白质组分
文献传递
施氮水平对啤酒大麦叶片光合S、PAD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7
2007年
为给啤酒大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选用苏啤3和单2两个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江苏南京和盐城,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麦光合、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25kg.ha-1施氮量范围内,两个大麦品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施氮量再提高,上述参数又呈下降趋势。大麦籽粒产量亦呈现相同的趋势,最终以225 kg.ha-1施氮量处理的大麦籽粒产量最高。分析表明,光系统II(PSII)较高的ΦPSII是适宜施氮量下提高大麦叶片Pn的重要生理基础,而适宜施氮量下较高的叶片Pn是本试验中啤酒大麦高产的生理基础。
蔡剑邹薇陈和沈会权戴廷波荆奇曹卫星姜东
关键词:啤酒大麦施氮水平叶绿素荧光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