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慧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于国外对针灸临床疗效大规模系统评价报告的分析和对策
- 近年来,国外对针灸临床疗效评价做了大规模的系统评价,本文搜集并分析了Cochrane图书馆发表的与针灸有关的系统评价以及部分国外发表的针灸临床系统评价文献。Cochrane图书馆目前注册的针灸治疗的疾病共68种疾病,已对...
- 张璐李江慧石宏景向红
- 关键词:临床疗效疾病诊疗针灸治疗
- 文献传递
- 与急性胃黏膜损伤相关体表敏化穴位的动态分布观察被引量:66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与急性胃黏膜损伤相关的体表伊文思蓝(EB)渗出点的动态分布,并和大鼠穴位的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其分布相关性,为疾病状态下穴位敏化的动态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口服稀盐酸组(50只)和口服生理盐水组(10只)。采用空腹口服稀盐酸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当天尾静脉注射EB。分别观察造模当天(口服稀盐酸5h后)以及第2、3、4、5天EB渗出点的分布。结果:急性胃黏膜损伤造成体表一些部位的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点,即EB渗出点,这些反应点的分布呈一定的节段性,分布的节段从胸2-腰4(T2-L4),主要分布在胸6-腰1(T6-L1);分布位置主要位于:"膈俞"(相关百分比为47.5%)、"脊中"(相关百分比为58.82%)、"脾俞"(相关百分比为88.23%)、"胃俞"(相关百分比为82.35%)、"中脘"(相关百分比为17.64%)、"上脘"(相关百分比为5.88%)。但这些EB渗出点在正常状态时很少或者不出现,口服稀盐酸组与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P<0.01,P<0.05。这些渗出点和疾病的过程相关,呈现动态分布,自造模后的2~3d渗出点最多,随着疾病的自愈渗出点消退。结论:急性胃黏膜损伤可促使EB在体表渗出,渗出点呈现神经节段分布并与"脾俞""胃俞"等穴位具有高度相关性,提示在疾病状态下沉寂的穴位可以被激活。
- 程斌石宏吉长福李江慧陈淑莉景向红
-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损伤
- 关于国外对针灸临床疗效大规模系统评价报告的分析和对策
- 近年来,国外对针灸临床疗效评价做了大规模的系统评价,本文搜集并分析了Cochrane图书馆发表的与针灸有关的系统评价以及部分国外发表的针灸临床系统评价文献。Cochrane图书馆目前注册的针灸治疗的疾病共68种疾病,已对...
- 张璐李江慧石宏景向红
- 文献传递
- 肥大细胞和P物质参与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体表穴位的敏化过程被引量:48
- 2010年
- 目的:观察急性胃黏膜损伤后伊文思蓝(EB)渗出穴区肥大细胞聚集数量和脱颗粒变化及其局部P物质(SP)的表达,以揭示病理状态下穴位的组织细胞特征,确定肥大细胞和SP参与穴位敏化的过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采用空腹稀盐酸灌胃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5 h后尾静脉注射EB,模型组取EB渗出点"脾俞""胃俞"和旁开2 mm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正常对照组取对应点皮肤和皮下组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标记这些部位肥大细胞的聚集分布数量及脱颗粒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局部SP的分布并进行Western blot相对定量测定。结果:急性胃黏膜损伤后EB体表穴区渗出点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中肥大细胞呈现聚集,其数量和脱颗粒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脾俞""胃俞"旁开对照组(P<0.05,P<0.001),脱颗粒率也显著高于旁开点和正常对照组(P<0.01)。在EB渗出点和旁开部位均可见SP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其阳性纤维多分布于皮下。结论:在急性胃黏膜损伤时,体表出现的敏化穴位中肥大细胞参与了与疾病相关的体表穴位敏化过程,且其局部的SP表达水平增高。
- 石宏程斌李江慧陈淑莉谭奇纹晋志高景向红
- 关键词:急性胃黏膜损伤肥大细胞P物质
- 对国外大规模针灸临床疗效系统评价报告的分析被引量:27
- 2011年
- 综合分析Cochrane Library系统评价数据库(CDSR)收录的针灸系统评价文献和部分国外发表的针灸临床系统评价文献,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009年CDSR共评价67种疾病,37种已经得出初步结论。其中针灸的有效病种有7种,包括特发性头痛、慢性颈痛、青光眼、风湿性关节炎、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经皮电刺激治疗原发性痛经和膝骨关节炎,但大部分临床证据有待提高,其他30种疾病因证据不足尚不能得出结论。分析发现,已发表的大部分针灸临床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认为针刺和假针刺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针刺的疗效相当于安慰剂疗效。因此建议加强针灸临床的科研设计,明确研究病种选择和研究目的的关系,对针灸临床研究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加强针灸基础理论研究和针灸理论基本问题的实验研究,建立符合针灸临床特点的临床评价体系。
- 李江慧宿杨帅景向红石宏陈淑莉张璐晋志高
- 关键词:循证
- 电针对偏头痛大鼠的皮层扩展性抑制以及对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1
- 2010年
-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展性抑制(CSD)电位以及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在皮层顶叶局部给予3 mol/L KCl诱导CSD,在额叶放置记录电极;电针组在皮层施予3 mol/L KCl的同时电针双侧"阳陵泉""太冲"穴30 min。观察偏头痛大鼠在电针前后CSD的波幅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中CGRP及SP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给予KCl后,经过3 min左右诱导出CSD,表现为负向电位,幅度为(-25.13±1.23)mV,电针组经电针治疗可明显抑制CSD的波幅,平均幅度为(-19.19±1.53)mV,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抑制CSD波幅的作用可持续50 min;模型组大鼠的血浆中CGRP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经过电针治疗的偏头痛大鼠血浆中CGR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血浆中的SP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经电针治疗后大鼠血浆中S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01)。结论:电针"阳陵泉"和"太冲"可以显著抑制偏头痛大鼠CSD的波幅,降低大鼠血浆中的CGRP和SP含量,提示电针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的CGRP及SP含量实现的。
- 石宏李江慧吉长福尚红艳邱恩超王京京景向红
- 关键词:偏头痛电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
- 针刺“足三里”和“中脘”穴对胃扩张大鼠孤束核相关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 目的:用电生理学的方法探讨胃扩张刺激信息与"足三里"、"中脘"穴的针刺传入信息在延髓孤束核内的汇聚。方法:采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首先寻找到孤束核内对胃扩张敏感的神经元,然后分别手针刺激"足三里"、"中脘"穴,观察相关细胞...
- 王晓宇石宏尚红艳辛娟娟何伟李江慧宿杨帅景向红
- 关键词:针刺孤束核
- 文献传递
- 不同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及机体机能状态对针刺调节胃运动的影响
- 目的:探讨影响穴位效应的因素,观察不同针刺手法及刺激强度针刺足三里、中脘穴对正常状态大鼠胃运动的影响,揭示生理状态下两穴位对胃运动的作用规律,并对穴位针刺的量效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进一步建立不同机体机能状态模型,观察在病理...
- 宿杨帅陈淑莉景向红石宏尚红艳李江慧
- 关键词:胃内压胃运动
- 文献传递
- 又现“金凤汉”被引量:7
- 2009年
- 朱兵李江慧
- 关键词:针灸理论经络研究
- 国外对针灸临床疗效大规模系统评价报告的分析和对策
- 近年来,国外对针灸临床疗效评价做了大规模的系统评价,为针灸进入发达国家以及纳入保险做了前期调研,对针灸的临床研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些临床研究也推动了国内针灸临床系统评价的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系统评...
- 张璐李江慧景向红
- 关键词:针灸疗法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