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之恒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地质图
  • 2篇识别方法
  • 2篇隧道
  • 2篇裂隙
  • 2篇快速识别方法
  • 2篇高程数据
  • 2篇崩塌
  • 2篇崩塌灾害
  • 1篇地温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动力
  • 1篇地震动力响应
  • 1篇动力稳定
  • 1篇动力稳定性
  • 1篇动力响应
  • 1篇岩爆
  • 1篇震区
  • 1篇振动台

机构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林之恒
  • 3篇陈国庆
  • 3篇王栋
  • 1篇李育枢
  • 1篇李阳
  • 1篇徐华
  • 1篇李天斌
  • 1篇王栋

传媒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山西建筑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潜在崩塌灾害体快速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潜在崩塌灾害体快速识别方法,其包括定位潜在崩塌灾害体中发生崩塌性比较高的区域为崩塌待识别区;计算崩塌待识别区崩塌的临界裂隙宽度;采用无人机搭载相机或雷达获得的数据得到崩塌待识别区的现有裂隙宽度,计算现有裂...
陈国庆朱州孙祥张广泽徐正宣王栋林之恒
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高烈度震区的隧道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地温、高烈度震区的隧道支护结构,涉及交通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隧道顶壁围岩中的初次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结构,初次支护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顶壁围岩上的保温板以及设置在保温板内侧的预应力钢筋网...
陈国庆帅文杰李阳王栋林之恒
文献传递
岩爆基于支持向量机预测的智能模型
2009年
根据岩爆预测的特性,引入了支持向量机SVM的新方法,研究了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岩爆预测中的模型建立,通过某工程的实际应用证明:支持向量机在岩爆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林之恒
关键词:岩爆支持向量机
潜在崩塌灾害体快速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潜在崩塌灾害体快速识别方法,其包括定位潜在崩塌灾害体中发生崩塌性比较高的区域为崩塌待识别区;计算崩塌待识别区崩塌的临界裂隙宽度;采用无人机搭载相机或雷达获得的数据得到崩塌待识别区的现有裂隙宽度,计算现有裂...
陈国庆朱州孙祥张广泽徐正宣王栋林之恒
文献传递
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的三维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29
2013年
以国道318线黄草坪2#隧道为原型,开展大型三维振动台模型试验,重点研究隧道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及隧道与围岩的相互动力作用。通过对模型试验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一套山岭隧道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制作、加载及测试的工艺与方法流程。模型震害分析表明:隧道洞口边坡以开裂和滚落石震害为主,坡面加速度沿高程方向递增且具有一定的放大效应,在坡面原生裂缝和薄弱部位极易出现震害;隧道结构以衬砌开裂和掉块震害为主,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出现裂缝的部位不同,但钢筋网能够有效地阻止裂缝的发展。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隧道结构的加速度响应要大于周边围岩且对周边岩土体的加速度响应有一定的放大效应;对于一般的硬岩质山岭隧道来说,隧道洞口段0~50m范围的加速度响应较大,为隧道抗减震设防的重点区域;山岭偏压隧道横向不同部位的地震动力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当地震波从隧道底部小角度入射时,隧道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最强烈,对隧道结构的安全性是非常不利的;随着加载地面峰值加速度(PGA)的增大,隧道不同部位的加速度响应增大,但当隧道结构进入非线性破坏状态后,PGA呈减小趋势,地震能量逐渐被耗散。
徐华李天斌王栋李育枢林之恒
关键词:隧道工程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
高黎贡山隧道动力稳定性及抗减震措施研究
5.12汶川地震造成位于震中附近的都江堰—汶川公路多座隧道严重受损,宝成铁路109隧道发生塌方,隧道震害导致交通的阻断给抢险救灾带来极大不便。震后,地下结构抗震研究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云南高黎贡山铁路隧道位于滇西南...
林之恒
关键词:动力稳定性不良地质条件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