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成运

作品数:87 被引量:398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6篇疟疾
  • 25篇原虫
  • 25篇输入性
  • 15篇输入性疟疾
  • 14篇流行病
  • 14篇流行病学
  • 12篇疟原虫
  • 12篇利什曼病
  • 11篇内脏利什曼病
  • 11篇病例
  • 8篇消除疟疾
  • 8篇肠道
  • 7篇疫情
  • 7篇利什曼原虫
  • 7篇恶性疟
  • 7篇白蛉
  • 6篇基因
  • 6篇寄生
  • 5篇影响因素
  • 5篇流行病学调查

机构

  • 83篇河南省疾病预...
  • 11篇郑州大学
  • 5篇洛阳市疾病预...
  • 3篇郑州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开封市疾病预...
  • 1篇安阳市疾病预...
  • 1篇济源市疾病预...
  • 1篇焦作市疾病预...
  • 1篇洛阳市卫生监...
  • 1篇漯河医学高等...
  • 1篇许昌市疾病预...
  • 1篇郑州市二七区...

作者

  • 83篇杨成运
  • 74篇张红卫
  • 73篇刘颖
  • 65篇钱丹
  • 64篇周瑞敏
  • 38篇李素华
  • 35篇鲁德领
  • 33篇赵玉玲
  • 26篇许汴利
  • 22篇张雅兰
  • 19篇邓艳
  • 18篇陈伟奇
  • 9篇王昊
  • 8篇赵东阳
  • 7篇蔺西萌
  • 6篇高丽君
  • 4篇陈建设
  • 4篇贺丽君
  • 4篇郭万申
  • 3篇李蓬

传媒

  • 28篇中国寄生虫学...
  • 17篇中国血吸虫病...
  • 8篇中国热带医学
  • 7篇河南预防医学...
  • 4篇现代疾病预防...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当代医学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疾病监测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国际医学寄生...

年份

  • 1篇2025
  • 8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1和K13基因的突变分析
2018年
目的对河南省2013-2015年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基因1(Pfmdr1)和K13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2013-2015年自非洲返乡的被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的血样,并收集病例的相关信息。提取患者血样中疟原虫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Pfmdr1和K13基因,对扩增序列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386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自26个非洲国家返乡,其中病例数居前3位的输入来源国为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和尼日利亚,其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2.5%(87/386)、13.7%(53/386)和13.2%(51/386)。386份血样均成功扩增出Pfmdr1和K13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fmdr1的86和1246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3.6%(91/386)和3.1%(12/386),K13基因的突变率为5.4%(21/386)。21份K13基因突变的血样来自于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和尼日利亚等10个国家,未发现C580Y突变。在来自安哥拉和赤道几内亚的血样中检测到2个与青蒿素抗性相关的突变,分别为R539T和P574L,突变率均为0.3%(1/386)。2013-2015年,Pfmdr1的86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8.8%(36/125)、23.4%(32/137)和18.6%(23/124),各年份突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8,P<0.05);124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4.0%(5/125)、3.7%(5/137)和1.6%(2/124),各年份突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4,P>0.05);K13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3.2%(4/125)、8.8%(12/137)和4.0%(5/124),各年份突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31,P>0.05)。结论Pfmdr1的86和1246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3.6%(91/386)和3.1%(12/386),K13基因的突变率为5.4%(21/386),发现了与青蒿素抗性相关的R539T和P574L位点突变。
杨成运李素华张雅兰周瑞敏刘颖钱丹赵玉玲许汴利张红卫邓艳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恶性疟原虫突变
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现状与流行特征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现状和特征,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近年疟疾年报表、网络直报数据及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河南省近年输入性疟疾比率上升,2009~2013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分别为45、106、146、156和197例,占年发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78%、11.83%、46.50%、100%和100%;输入性疟疾全年均可发病,没有季节性限制;输入性疟疾患者主要为青壮年男性,男女性别比为45.43:1,平均年龄为37.27岁,主要集中在20~50岁;职业以农民、工人和民工为主;输入性疟疾发病较高的市主要为郑州、洛阳、濮阳等;病例感染地主要为非洲和东南亚等地。2013年对197例输入性疟疾确诊时间的中位数为4d,24h内确诊17例(8.63%),省级医疗机构确诊61例,县级疾控中心确诊60例,经药物治疗后193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河南省输入疟疾形势严峻,各级疾控中心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和疟疾防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做好疟疾防控工作。
杨成运鲁德领周瑞敏钱丹刘颖张红卫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2012-2016年洛阳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早期发现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2012-2016年洛阳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159例,以恶性疟居多,占76.1%(121/159)。输入性疟疾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为(4.07±6.74)d,首次就诊单位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占38.4%(61/159),病例确诊单位为疾控中心的占66.7%(106/159),出现临床症状后自行前往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占64.8%(103/159)。单因素分析显示,出国方式、有无疟史、输入地、首次就诊单位、病例发现方式和本次发病性质是输入性病例早发现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输入地、首次就诊单位和病例发现方式是输入性病例早发现的影响因素。
朱鑫张芸芸杨治国杨成运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影响因素
2015年河南省输入性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的多态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对河南省2015年输入性恶性疟患者血样的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sistant transporter,Pfcrt)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多态性。 方法 采集河南省2015年132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的血样,并收集患者相关信息。提取患者血样中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采用已有的Pfcrt基因序列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经ApolⅠ酶切和测序,分析输入性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布情况。 结果 132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均为自非洲19个国家的劳务返乡人员,其中以西非居多,占38.6%(51/132),其他依次为中非(占26.5%,35/132)、南非(25.0%,33/132),东非(占8.3%,11/132)和北非(占1.5%,2/132)。患者血样DNA经巢式PCR扩增,均获得约145 bp的特异性片段。扩增产物经ApolⅠ酶切,66.7%(88/132)患者血样的扩增产物被完全酶切,出现114 bp和31 bp两个片段;32.6%(43/132)不能被酶切,仅出现145 bp单个片段;0.8%(1/132)则酶切不完全,产生145 bp、114 bp和31 bp等3个片段。测序结果显示,132份患者血样的扩增产物经测序获得的Pfcrt基因序列,与氯喹敏感株3D7序列比对,其中43份血样(占32.6%)的Pfcrt基因序列编码的74、75和76位氨基酸碱基由ATG、AAT和AAA突变为ATT、GAA和ACA,即M74I、N75E和K76T,为突变型(CVIET);1份血样(占0.8%)的Pfcrt基因序列编码的74~76位氨基酸碱基则突变为ATG/T、A/GAA/T和AA/CA,为混合型(CVM/I、N/E/D/K、T/K);88份血样(占66.7%)的Pfcrt基因序列未发生改变,为野生型(CVMNK)。自西非输入的恶性疟病例突变型所占比例最多,为41.2%(21/51),其他依次为东非(4/11)、南非(30.3%,10/33)和中非(22.9%,8/27),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自北非输入的2例均为野生型;1例基因混合�
周瑞敏王轶楠钱丹李素华刘颖杨成运赵玉玲许汴利张红卫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恶性疟原虫
河南省2012—2014年消除疟疾主要措施实施情况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通过对2012—2014年河南省消除疟疾主要措施落实情况的分析,以期对河南省实现消除疟疾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推动河南省消除疟疾工作。方法对河南省2012—2014年网络直报数据及专报系统中的个案调查表和疫点调查与处置完成时间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河南省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560例,其中间日疟52例,卵形疟56例,三日疟13例,恶性疟438例,混合感染1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输入性疟疾发病没有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患者主要为青壮年男性,主要集中在20~50岁;职业以农民、工人和民工为主;报告病例数较多的市为郑州、洛阳、濮阳、安阳和南阳;病例输入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和东南亚;所有病例均于确诊24h内进行了网络直报,24h网络报告率为100%,所有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比例为100%,3d内完成个案调查的比例为96.43%。2012年疫点调查与处置率为28.57%,2013—2014年的疫点调查与处置率为96.61%。2012—2014年全省共完成"三热病人"血检3 347 361人次,年平均血检率达1.16%,共检出疟原虫阳性560例,阳性检出率为1.67/万。每年开展"4.26"疟疾日宣传,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受益群众累计达238.40万人。结论河南省消除疟疾主要措施实施效果显著,全省连续3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消除疟疾工作进展顺利,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个案流调和疫点调查与处置工作的检查与督导。
杨成运陈伟奇钱丹张雅兰刘颖周瑞敏鲁德领张红卫
关键词:疟疾疟原虫个案调查
河南省首例输入性诺氏疟的诊断和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对河南省首例输入性诺氏疟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方法: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及血涂片和抗凝血样本,采用镜检、快速诊断实验(RDT)、巢式PCR及18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等方法对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结论:患者2017年3月至9月在印度尼西亚从事木材加工工作,回国1周后出现发热、畏寒和出汗等症状,每天夜间发作。镜检血涂片可见典型的诺氏疟原虫形态,RDT阴性,巢式PCR扩增出与诺氏疟原虫序列一致的特异性条带。所得疟原虫18S rRNA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基因序列(登录号为DQ350266.1、L07560.1和AY327554.1)的一致性达99%,确诊为河南省首例输入性诺氏疟原虫感染病例。给予患者磷酸氯喹和磷酸伯氨喹8 d疗法、服药后1周再给予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片治疗,患者痊愈。
周瑞敏李素华李素华钱丹高丽君刘颖钱丹张红卫
关键词:诺氏疟原虫输入性
1950—2019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分析1950—2019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巩固河南省消除疟疾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9年河南省疟疾疫情资料和人口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应用Arc GIS 10.3软件探讨疟疾病例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950—2019年,河南省疟疾消除历程可分为摸底调查和重点防治、控制流行和降低发病率、实现基本消灭和巩固成果、实现消除疟疾4个阶段。疟疾病例空间分布经历了由淮河以南地区和黄河、太行山间的平原地区向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转移,后又集中在淮河以南东部嗜人按蚊分布区,最后在豫东平原暴发后逐渐得到控制的变化。疟原虫种类由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原虫混合流行转为单一间日疟原虫流行,再到5种输入性疟原虫混合流行;传播媒介经历了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复合媒介向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变化。结论1950—2019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河南省虽已实现消除疟疾,但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严峻,巩固消除疟疾成果任重道远。
郭万申赵东阳张红卫鲁德领刘颖钱丹杨成运关周赵玉玲周瑞敏李素华王昊邓艳陈伟奇张雅兰
关键词:疟疾
2010~2015年河南省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对2010~2015年的931例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疟疾病例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河南省疟疾疫情监测数据、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以及此期间各级医院收治的疟疾住院病例资料,并对这些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有严重并发症的有175例,占总病例的18.80%,普通病例占81.20%。全省17个地市均有疟疾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占前三位的地市为郑州市391例、洛阳市141例和濮阳市97例,共629例,占总病例数的67.56%(629/931)。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全年均有发生,普通病例在5~7月份发病数较多。以30~50岁的青壮年男性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41%(609/931);职业分布主要以境外务工人员为主,感染地主要为非洲(占93.12%,867/931),其次为东南亚(占4.30%,40/931)。在931例疟疾病例中曾经患过疟疾的病例数有643例,占69.07%。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从初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d和1d,患者平均确诊的天数分别为4.75 d和4.21 d。重症病例24 h内确诊的有42例(24%),普通病例24 h内确诊的有284例(37.57%),两者24 h内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河南省重症疟疾比例较高,应加强技术培训和流动人口管理,减少重症疟疾病例的发生。
杨成运张雅兰李素华张红卫
关键词:疟疾重症病例流行病学
河南省常见蚊种中沃尔巴克氏体感染分子检测及系统进化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常见蚊种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感染率及基因型别,为蚊媒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9月,在河南省濮阳市、南阳市和许昌市牛棚、羊圈和民房等生境中采集伊蚊、库蚊和按蚊样本,检测沃尔巴克氏体感染。分别扩增沃尔巴克氏体16S rDNA和wsp基因并测序,在NCBI数据中使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将所获16S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采用MEGA 11.0软件构建16S rDNA和wsp基因进化树。结果2022年7—9月,在南阳市、许昌市和濮阳市3个采样点累计采集506只雌性成蚊,沃尔巴克氏体总检出率为45.1%,其中白纹伊蚊感染率为97.9%(143/146),高于淡色库蚊(50.6%,85/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64,P<0.01)。许昌市淡色库蚊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率为96.8%(62/64),高于南阳市(15.6%,7/45)和濮阳市(27.1%,1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50,P<0.01)。蚊虫沃尔巴克氏体16S rDNA基因所得序列同源性为95.3%~100.0%,wsp基因所得序列同源性为81.7%~99.8%。经wsp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发现,3个采样点蚊虫体内沃尔巴克氏体存在A组和B组,其中A组分为wAlbA型和wMors型、B组分为wPip型和wAlbB型。濮阳市和南阳市白纹伊蚊感染wAlbB型沃尔巴克氏体、许昌市白纹伊蚊感染wAlbA型;3个采样点淡色库蚊均感染wPip型,南阳市发现1只淡色库蚊感染wMors型。结论河南省白纹伊蚊、淡色库蚊普遍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其中白纹伊蚊主要感染wAlbB型和wAlbA型,淡色库蚊主要感染wPip型。河南省首次发现淡色库蚊体内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Mors型。
刘玉婷王丹贺志权钱丹刘颖杨成运鲁德领张红卫
关键词: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淡色库蚊中华按蚊
2015—2019年河南省不同诊断机构疟原虫检测能力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各级诊断机构上报的疟疾病例血样进行复核的结果,评价各级诊断机构的疟疾检测能力。方法收集2015—2019年河南省疟疾病例和疑似疟疾病例的血涂片、全血样品以及病例的诊断单位、诊断结果等资料,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通过镜检、RDT和PCR等3种方法对血样进行复核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虫种误判情况以及各级诊断机构阳性符合及虫种误判情况。不同诊断机构的阳性符合率和误判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河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共收集1194份疟疾样品,经3种方法复核检测共确诊阳性1078份(90.3%),阴性116份(9.7%)。PCR、RDT、镜检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7%(1064/1078)、96.9%(1045/1078)、89.1%(960/1078)。镜检和PCR检测结果一致的样品934份,其中恶性疟711份、间日疟58份、三日疟32份、卵形疟133份。2015—2019年虫种误判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2.4%(25/202)、12.2%(28/230)、7.3%(15/206)、11.3%(27/239)和5.4%(17/317);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混合感染、诺氏疟原虫误判率分别为3.7%(30/820)、23.4%(15/64)、39.9%(59/148)、34.3%(12/35)、9/10、1/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其他机构诊断的疟疾病例分别占23.7%(283/1194)、74.5%(890/1194)、1.8%(21/1194)。疾控机构诊断的283例病例中,省、市、县(区)级疾控机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9、93.2%(69/674)、91%(182/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8,P>0.05);虫种误判率分别为1/9、20.3%(14/69)、11.5%(21/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1,P<0.05)。医疗机构诊断的890例病例中,省、市、县(区)、乡(镇)医疗机构阳性符合率分别81.0%(17/21)、91.7%(742/809)、92.2%(47/5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92,P<0.05);虫种误判率分别为7/17、10.9%(81/742)、10.6%(5/4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8,P<0.05
李素华纪鹏慧周瑞敏贺志权钱丹杨成运刘颖鲁德领王昊张红卫赵玉玲
关键词:疟疾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