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常锋 作品数:15 被引量:10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白质病变病人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WML)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WML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32例及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参与WML的动态观察及危险因素分析课题的病人246例,共378例。采用头部MRI检查评价WML程度,根据评分分为无WML组、轻度WML组、中度WML组及重度WML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WML的危险因素,采用Eviews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WML的关系。结果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提示,4组年龄、高血压、血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Hcy、血肌酐为WM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模型提示患高血压时,Hcy对WML有明显影响。结论年龄、Hcy、血肌酐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伴高水平Hcy,易出现WML。 范常锋 李霞 赵亚锋 乔淑冬关键词:脑白质病变 高血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711例社区居民脑血管狭窄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7 2007年 目的研究北京周边地区人群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市周边地区的2个村子及社区40岁以上居民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调查项目:病史问卷、体格检查、血糖(空腹)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判断血管情况。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44岁)、中年组(45-59岁)及老年组(≥60岁)。结果2 711例完成调查,其中男性922例,女性1 789例,检出有脑动脉狭窄者161例(5.9%)。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01例(3.7%),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1例(1.5%),颅内外动脉均狭窄19例(0.7%)。随年龄增长,各组颅外动脉狭窄比例逐渐增高,而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却逐渐下降。结论研究人群中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5.9%。脑血管狭窄的分布因年龄不同。年龄、收缩压异常及血糖异常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范常锋 黄一宁关键词:脑血管障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患病率 流行病学 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并探讨IS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行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患者84例,随访时间20.67(6~36)个月。依据头颈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是否发生ISR(狭窄率≥50%),并将患者分为ISR组22例和无ISR组62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率为26.2%。ISR组椎动脉原始管径和支架管径均小于无ISR组[(3.92±0.54)mmvs (4.47±0.51)mm,P=0.000;(4.02±0.52)mmvs (4.43±0.59)mm,P=0.004];ISR组吸烟率高于无ISR组(77.3%vs 48.4%,P=0.036)。Cox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原始管径是影响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HR=0.243,95%CI:0.106~0.555,P=0.001)。结论椎动脉起始段支架术后ISR发生率高,椎动脉原始管径小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霞 杜汉军 乔淑冬 范常锋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TOAST病因亚型中,进展性脑卒中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急性大脑半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9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并根据斯堪的纳维亚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进展性脑卒中和非进展性脑卒中,记录患者入院后头颅MRI、头颈CT血管造影及TOAST病因分型。结果入组209例患者,发生进展性脑卒中49例(23.4%)。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在心源性栓塞型最高,为36.4%,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0%),小动脉闭塞型为(15.9%)。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中伴有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最高为46.4%,其次为伴有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26.9%),发生率最低者为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中度狭窄患者,为15.4%(P<0.05)。而对于小动脉闭塞型,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率与大动脉狭窄无关(P>0.05)。结论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与大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有关;而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的进展与大动脉狭窄无关。 李霞 乔淑冬 范常锋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TOAST病因分型 脑血管狭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联性的横断面研究 2023年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病种。既往有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存在争议。现探究未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入组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睡眠呼吸科门诊2021年9月—2023年4月就诊的876例患者,并进行基线评估。选择多导睡眠监测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的检测手段,选择颈动脉超声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手段。根据病历信息采集患者基线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χ^(2)检验,多因素变量采用logistic分析。结果在基线资料中,收集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传统危险因素。将多导睡眠监测值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传统危险因素分别纳入logistic分析,在未调整的模型中,AH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统计学关系(男:95%CI 1.042~3.674,P<0.001;女:95%CI 1.077~4.032,P<0.001)。在对背景因素进行调整后,发现AH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仍存在统计学关系(男:95%CI 1.021~3.352,P<0.05;女:95%CI 1.021~4.045,P<0.05)。结论AH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统计学相关性。在对背景因素进行调整后,这种统计学关系依然存在。由此可推断未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杨占奇 张克 王宏宇 范常锋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胆红素水平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较复杂,对血尿酸(uric acid,UA)与胆红素进行研究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1]。此次我院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UA、胆红素水平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7例为研究组,纳入标准: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有关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频繁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存在血液疾病。男74例,女43例;年龄27~44岁,平均(41.1±0.6)岁。 赵亚锋 王惠芳 范常锋 乔淑冬关键词:血尿酸 胆红素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伴面部疼痛的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2008年 范常锋 乔淑冬 周建文关键词:面部疼痛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以发作性体位性视物双影为前期症状的后循环卒中1例 被引量:1 2023年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头颅CT检出率低,甚至MRI检查也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极易进行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规范的临床查体以及对后循环病变特征性症状、体征的识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以发作性体位性视物双影为前期症状的后循环卒中病例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以发作性体位性视物双影为首发症状的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梗死病例,以期为临床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范常锋 黄亚平 李霞 陈芸 李真 乔淑冬关键词:复视 北京市农村社区人群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及其预后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远郊农村40岁以上人群颅内外动脉狭窄患病率、卒中发病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群抽样调查北京市远郊农村40岁以上人群1337例,经颅多普勒检查发现颅内外动脉狭窄89例。在平均16.7个月时对所有人群进行电话及入户随访,调查卒中发病情况。结果1337例调查对象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6.6%,其中颅内动脉狭窄5.8%、颅外动脉狭窄0.4%、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O.4%。平均16.7个月随访期内,无颅内外动脉狭窄者的脑梗死、脑出血发病密度分别为410.6、351.9/10万人年;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发病密度为3303.7/10万人年,无发生脑出血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组与无颅内外动脉狭窄组之间脑梗死发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外动脉狭窄(OR=6.593,95%CI:1.712—25.390,P〈0.01)、吸烟(OR=8.437,95%CI:2.327~30.598,P〈0.01)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发病密度为3303.7/10万人年,明确无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发病密度为2799.6/10万人年,颅内外动脉狭窄、吸烟史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邢海英 高惠珍 谭秀革 范常锋 高山 孙永安 张华 钟鲜华 刘惠君 黄一宁关键词:颅内外动脉狭窄 卒中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发病时多表现为头晕、视力障碍、一过性意识障碍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患者及家属重视,易延误病情。本病易反复发作,死亡率较高。现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及北京世纪坛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4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范常锋 杜汉军 刘文宏 张学频 乔淑冬 周建文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影像资料 一过性意识障碍 影像学资料 视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