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海星 作品数:16 被引量:2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瑞芬太尼抑制恢复期拔除喉罩反应的最佳效应室浓度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确定瑞芬太尼在抑制恢复期拔除喉罩反应时的最佳效应室浓度。方法将120例麻醉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R0、R0.5、R1.0和R1.5组),每组30例。R0、R0.5、R1.0和R1.5组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0.5、1.0和1.5μg·L^(-1)。记录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如呛咳、气道梗阻、闭气、血氧下降和躁动等发生情况。结果 R0、R0.5、R1.0和R1.5组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例数分别是18、17、4和6例,其中呛咳发生率R1.0组(3.33%)和R1.5组(0)显著低于R0组(33.33%)(P<0.05),闭气发生率R1.0组(10%)显著低于R0组(33.33%)(P<0.05);Riker镇静躁动评分R1.0组和R1.5组与R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时间R1.5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期维持效应室浓度1.0μg·L^(-1)的瑞芬太尼可以减少拔管期呛咳、闭气、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影响恢复时间。 林杨 栾海星关键词:瑞芬太尼 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在手术麻醉中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65例行先天性唇裂修补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2),实验组患儿给予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估、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反射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评估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管插管前MAP与HR均明显小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插管后3 min MAP指标明显小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在临床应用中见效更快、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效果更佳。 林杨 栾海星关键词:七氟醚 麻醉 氯胺酮对小鼠海马脑片ERK1、ERK2和CRE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2009年 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参与调节突触可塑性和记忆的形成;活化的ERK从胞浆易位到胞核,激活核糖体s6蛋白激酶,然后使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133位的丝氨酸磷酸化被激活,活化的CREB参与了长时程增强的维持和记忆形成。有研究表明,氯胺酮可抑制记忆功能。ERK和CREB是否与氯胺酮抑制记忆功能的机制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氯胺酮对小鼠海马脑片ERK1、ERK2和CRE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其抑制记忆功能的机制。 高海鹰 王合梅 张炳熙 冯宇峰 栾海星 蔡丽燕关键词:磷酸化水平 ERK1 CREB 海马脑片 ERK2 氯胺酮 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拔管期间呛咳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拔管期间呛咳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ASAⅠ~Ⅱ级接受气管插管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呛咳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中重度呛咳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和瑞芬太尼均为15%(3/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14/2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均能有效预防气管拔管期间的呛咳反应。 栾海星 林杨 刘风关键词:气管拔管 呛咳 气管内局部应用丁胺卡那霉素对气管插管后患者咽喉痛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注药式气管导管注药套囊内注入丁胺卡那霉素是否能降低插管后咽喉痛发生率及减轻疼痛程度。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气管插管的女性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胺卡那霉素不同剂量组[A组(n=30),B组(n=30)]和生理盐水组(NS组,n=30)。所有患者均使用7.0 mm内径的注药式气管导管,在气管插管前对气管导管进行处理。A组注药套囊内注入丁胺卡那霉素溶液3 mL(20 mg/mL),B组注药套囊内注入丁胺卡那霉素溶液3 mL(40 mg/mL),NS组注药套囊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3 mL。比较三组手术类型、术中地佐辛和氟比洛芬酯用量、拔管后1、6、24 h咽喉痛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与NS组比较,A组拔管后1、6 h咽喉痛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疼痛严重程度均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与NS组比较,B组拔管后6 h咽喉痛发生率降低,且疼痛严重程度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注药式气管导管注药套囊内注入丁胺卡那霉素,可降低气管插管后咽喉痛发生率,同时减轻疼痛严重程度。 林应川 马雪松 贾佳 栾海星关键词:气管插管 丁胺卡那霉素 咽喉痛 一针法颈丛麻醉中不同剂量深丛阻滞的临床观察(附60例分析) 2004年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颈深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 0例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0例。 、 两组单侧深丛分别给予 0 .2 5 %罗哌卡因 10 ml、 5 ml, 组不阻滞深丛。术中辅助芬太尼、氟哌啶 ,通过辅助药用量间接判断深丛效果。结果 、 组辅助药用量与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 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颈深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麻醉效果明显 ,但大剂量深丛阻滞不能增加麻醉效果。 栾海星 陈振毅 于忠元关键词:甲状腺手术 麻醉效果 一针法 辅助药 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三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FURL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2):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利多卡因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泵注利多卡因负荷量1.5 mg·kg^(-1),泵注10 min,后以1.5 mg·kg^(-1)·h^(-1)速率泵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以同样方式泵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喉罩插管后全凭静脉麻醉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40~50。评估并记录2组患者拔除喉罩后15 min、术后2、6、12、24、48和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VAS≥4分时补救镇痛(芬太尼50μg)次数、患者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肠道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及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拔除喉罩后15 min、术后2、6、12、24、48 h 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72 h,2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肠道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PONV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2组均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可安全、有效缓解FURL术后疼痛,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叶艺峰 杨雅婷 李余慧 栾海星 胡淑辉 韩明杰 陈斌关键词:静脉泵注 利多卡因 术后镇痛 快速康复 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麻醉相关因素,对麻醉因素所致的感染率进行总结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23例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感染例数、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以及与感染相关的手术及麻醉因素。结果调查1823例,感染56例,感染率为3.0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分别占33.93%、21.43%、19.64%;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5.00%、革兰阳性菌14株占25.00%;分布最多的3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0.36%、19.64%、17.86%;经χ2检验,医院感染与骨折类型、切口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是否使用一次性过滤器和是否使用止吐药物有关(P<0.05)。结论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和麻醉特点,尽可能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栾海星 林扬 林梁 高海鹰 刘风关键词:骨折 麻醉 医院感染 瑞芬太尼在七氟醚快诱导无肌松气管插管期间防止高血压反应的最佳效应室浓度 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确定吸入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气管插管期间为了防止高血压反应时瑞芬太尼的最佳效应室浓度。方法 ASAⅠ或Ⅱ级,年龄18~55岁的患者80例,按入室顺序随机分为四组,吸入3%七氟醚麻醉诱导,之后每组患者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Ce)分别设定为3、4、5或6ng/ml(Ce3、Ce4、Ce5、Ce6组),注毕90s后气管插管。采用概率分析法计算使95%的患者气管插管时不出现高血压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结果 95%患者插管时无高血压反应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5.36ng/ml(95%CI:4.73~7.07ng/ml)。结论 3%七氟醚诱导无肌松气管插管期间无高血压反应的瑞芬太尼最佳效应室浓度为5.36ng/ml。 栾海星 张天伟 于忠元 刘风关键词:七氟醚 瑞芬太尼 喉显微手术麻醉前右旋美托咪定预注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喉显微手术麻醉前右旋美托咪定预注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喉显微手术患者122例,按照麻醉前诱导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脂肪乳安慰剂,研究组70例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定。2组均采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置入喉镜时(T2)、拔管后1 min(T3)、拔管后5 min(T4)的动脉压(MAP)、心率(HR)、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在各个时间段的MAP、HR、NE、E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低于对照组的4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喉显微手术患者,预注右旋美托咪定,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且可减轻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 周敏 栾海星 张天伟 汪延斌关键词:喉显微手术 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