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卫星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遗迹化石
  • 2篇遗迹组构
  • 2篇组构
  • 2篇化石
  • 1篇上白垩统
  • 1篇属种
  • 1篇盆地
  • 1篇中生代
  • 1篇陆相
  • 1篇湖泊沉积
  • 1篇济源盆地
  • 1篇河流沉积
  • 1篇白垩统

机构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郭卫星
  • 1篇曾玉凤
  • 1篇张国成

传媒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0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河南西峡盆地上白垩统河流及湖泊沉积中的遗迹组构被引量:15
2004年
河南西峡盆地上白垩统马家村组沉积厚度巨大 ,达 196 0m ,由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和湖泊沉积组成。在河流与湖泊沉积中 ,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 ,共 6种类型 ,分别为Skolithoslinearis、Cylindricumichnosp 、Palaeophycustubularis、“J”形潜穴、垂直分枝潜穴和垂直螺旋潜穴。从形态分析 ,大多数为居住迹 ,按照遗迹化石产出岩层的岩性、扰动特征和残留遗迹等总体特征 ,将所发现的遗迹化石层划分为两类遗迹组构 ,即软底组构和僵底组构。前者主要发育在纹层状极细砂岩和粉砂岩中 ,潜穴密度大 ,属种单一 ,包括Skolithos组构和Palaeophy cus组构 ;后者主要发育在厚层泥岩中 ,潜穴密度较大 ,类型稍多 ,包括由Cylindricumichnosp 、垂直分枝潜穴、J形潜穴和垂直螺旋潜穴所组成的遗迹组构。与报道过的其他地区陆相遗迹化石的对比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 ,河流沉积中的组构特征在白垩纪有明显变化 ,而浅湖沉积中的遗迹组构表明造迹生物的扰动能力显著加强。
张国成郭卫星曾玉凤
关键词:湖泊沉积遗迹组构上白垩统陆相遗迹化石属种
河南省中生代河流沉积中的遗迹组构
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谭庄组河流沉积特征,划分了四种不同河流沉积组合类型,建立了Stipsellus遗迹组构,并发现该遗迹组构常与曲流河沉积物伴生,可作为此类沉积的典型生物遗迹标志。其中,Stipsellus sp.A代表发...
郭卫星
关键词:中生代河流沉积济源盆地遗迹化石遗迹组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