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连续肌间沟法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在神经刺激仪的辅助下,运用连续肌间沟法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探讨其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应用神经刺激仪和高度绝缘的80mm斜面阻滞针先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判断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血压、脉搏均平稳,神经阻滞效果满意,患肢的位置感觉消失,运动消失,镇痛完全。所有患者未用任何辅助药物,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及局麻药毒性反应。术后镇痛的患者镇痛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成功率高,连续肌间沟法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安全满意的完成上肢手术。应用肌间沟局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满意。
- 周向阳马刚高玉华
- 关键词: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神经阻滞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40)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ALI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空白对照组(C组)给予等容量的NS,急性肺损伤组(L组)和HSH40组(H组)均经股静脉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5mg/kg,1min后以5ml/kg输注NS或HSH40于10min内输完。检测各组大鼠血气、肺湿/干重(W/D)比值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创伤后0.5、2、4h血清中TNF-α的表达情况,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L组TNF-α在给予LPS后0.5h表达开始升高(P<0.01),2h达峰值(P<0.01),以后逐渐下降,而H组较L组则明显下降(P<0.01);与L组比较,H组动脉血气明显改善(P<0.01),W/D和MPO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同时肺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也减轻。结论:HSH40能够调节炎性介质TNF-α的产生与释放,从而减轻ALI时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的病理损害而起保护作用。
- 马涛高玉华孟尽海张冬梅
- 不同途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比较
- 目的:旨在探寻一种简便、安全、能够适合于任何危急情况下的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手术或急症病人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Ⅰ组经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锁骨上1.0cm以上任何一点处穿刺...
- 闵红星李校宁高玉华
- 文献传递
- 关节置换术患者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27
- 2010年
- 计算机检索比较关节置换术患者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至2008年10月,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硬膜外血肿.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共纳入12项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10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围术期未行抗凝治疗的关节置换术患者,椎管内麻醉较全身麻醉可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而抗凝治疗后发生率无差异;无论是否行抗凝治疗,采用该两种麻醉方法后均未并发硬膜外血肿.
- 高玉华马涛施伟忠
- 关键词:META分析
-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PCA在开胸术后镇痛的应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PCA对开胸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对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Ⅲ择期开胸手术的病人90例,分为三组,分别实施PCEA、PCIA以及肋间神经阻滞复合PCIA三种镇痛方法。观察三组病人术后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Ⅱ组在T0、T1时刻的VAS评分、MAP、HR显著增高(P<0.05),在其余时刻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镇痛期间,三组间各时间点的镇静评分、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病人术后镇痛期间没有发生呼吸抑制,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PCA用于开胸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能获得与PCEA相似的镇痛,同时更弥补了静脉PCA早期镇痛不足的缺陷。
- 高玉华闵红星施伟忠
- 关键词:肋间神经阻滞PCIA开胸手术术后镇痛
- 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肌间沟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在神经刺激仪的辅助下,运用肌间沟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的麻醉方法,探讨其在上肢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中,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开放静脉后,应用德国贝朗公司Stimu...
- 周向阳马刚高玉华
- 文献传递
- 椎管麻醉对比全身麻醉行关节置换手术的系统评价
- 目的对比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对关节置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中文期刊和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
- 高玉华施伟忠吴泰相
- 关键词:椎管麻醉全身麻醉随机对照试验
- 文献传递
- 48例婴儿唇裂整复手术的麻醉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婴儿唇裂整复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48例实施唇裂整复手术的婴儿采用肌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为主的基础麻醉、以静脉输注氯胺酮为主的非气管插管的静脉全麻、或以异氟醚吸入复合静脉输注氯胺酮或瑞芬太尼为主的气管插管全麻,同时复合了局部麻醉,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术毕予以患儿充分的苏醒。结果非气管插管全麻16例、气管插管全麻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气管插管的全麻病例,术中SPO2平均为(99.2±1.6)%;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病例,平均苏醒时间为(7.6±2.2)min。结论两种方式麻醉,可保证实施唇裂整复手术婴儿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 闵红星李校宁高玉华
- 关键词:婴儿唇裂整复手术
- 小剂量氯胺酮治疗全麻恢复期病人寒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全麻恢复期病人寒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麻醉复苏室出现寒战的全麻恢复期病人40例,应用小剂量氯胺酮0.3-0.5mg/kg治疗,观察患者寒战缓解的情况。结果 87.50%的患者寒战消失,无氯胺酮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治疗全麻恢复期寒战,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术后复苏室中推广应用。
- 周向阳高宇博高玉华
- 关键词:氯胺酮寒战麻醉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