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冲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中医
  • 4篇中医体质
  • 3篇辨证
  • 2篇证候
  • 2篇证论治
  • 2篇数据降维
  • 2篇统计分析
  • 2篇逻辑
  • 2篇降维
  • 2篇贝叶斯
  • 2篇贝叶斯分类
  • 2篇辨证论治
  • 1篇动力学
  • 1篇多变量
  • 1篇形式逻辑
  • 1篇序参量
  • 1篇演进
  • 1篇诊疗
  • 1篇证素
  • 1篇指向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数...
  • 6篇滨州医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黄冲
  • 11篇刘卓军
  • 6篇孙喜灵
  • 5篇姜伟炜
  • 5篇丁宝刚
  • 4篇张永光
  • 3篇林霞
  • 2篇于东林
  • 1篇郑秋生
  • 1篇朱燕波
  • 1篇于彭

传媒

  • 5篇中医杂志
  • 2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中国标准化
  • 1篇中国管理科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理论演进的动力学进程及其矢量指向被引量:2
2016年
从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背景和视野中俯瞰中医学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医理论体系存在着固有的内在结构特征,其发展存在着一个有结构的动力学进程。建立在经验逻辑和辩证逻辑基础之上的中医学,把经验概念转换成实体概念的桥梁是形式逻辑和数学逻辑,对中医理论内容进行形式逻辑表达与推理过程的数学表征是其动力学进程的矢量指向,是中医理论变革迷失的内在动力。
孙喜灵姜伟炜刘卓军黄冲张涛于东林丁宝刚
关键词:理论演进结构特征形式逻辑
基于患者整体状态的病证关联数据分析方法探讨
2019年
通过剖析病证的密切关系、全面疏理病证关联的数据,总结出病证存在着层次、范围与程度三个方面的基本关系:在层次深浅方面,表现为疾病过程中证候存在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在范围大小方面,疾病的不同阶段对应着单一证候、复合证候或证候群;在程度轻重方面,疾病过程与不同证候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构层次方面,采用证候内在结构层次的拓扑学分析,通过疾病结构层次与证候结构层次构建病证关联层次的分析模型。关联范围方面,通过疾病波及范围与证候数量,建立病证关联范围复杂数据网络,构建病证关联范围的分析模型。关联程度方面,通过疾病轻重程度与证候复杂程度,进行病证关联强度多变量程度量化,构建病证关联程度的分析模型。通过上述复杂科学方法进行病证关联数据的分析,是深入认识病证关系的可行方法,并有望建立起基于整体状态的病证关联数据的分析方法学。
孙喜灵姜伟炜刘卓军黄冲林霞张永光丁宝刚张涛
关键词:病证关系证候复杂数据
中医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研究——兼论“证素”研究的伪命题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b+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a+b+c=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孙喜灵郑秋生于东林刘卓军黄冲刘孟安
关键词:证候数学逻辑证素
用BHTA方法研究糖调节与中医体质的关联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体质可分、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是中医体质理论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其中体病相关对于"治未病"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目前糖尿病已逐渐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慢性非传染疾病,研究中医体质与糖尿病的关联关系对于糖尿病防治的意义显而易见.对于相关性问题的研究,传统统计方法一般能判断研究对象之间的两两线性关系,但很难发现对象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或多个对象对某个对象的非线性关系.将根据现代统计方法提出的BHTA算法引入到体病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BHTA算法对所收集的中医体质与糖调节的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气虚、阳虚及湿热三种体质与糖调节有关联关系,并应用中医理论与病例分析了这种结果的合理性.
刘卓军黄冲张永光
关键词:中医体质糖调节糖尿病
标准综合体再认识被引量:2
2015年
标准综合体是综合标准化的核心概念。开展综合标准化最重要的是研制和实施标准综合体。本文通过考察综合标准化全过程,分析标准综合体及其构成的特征和性质,指出了标准综合体形成过程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刘卓军黄冲
关键词:系统论
基于中医诊疗新工具的辨证论治智能计算系统的研发路径被引量:5
2018年
科学技术的知识创新离不开工具这个要素的推动,新工具会引领并带来科学发现与技术进步。分析中医学发展几千年来呈现"稳态"是因为一直缺少能够撬动中医理论的"新工具",伴随中医学历史进程的原始身化工具需要有物化新工具来替代。认为对辨证论治的心算过程,在阐明其内在逻辑路径与技术网络关系的前提下,可以运用智能计算技术建立起辨证论治智能计算系统,其具体研发路径包括四诊信息的定性与半定量、中医证候的结构数据、方药与证候-症状-疾病的对应网络关系、辨证论治单元信息数量的理论计算。用物化新工具来辅助或部分替代心算身化工具,有望成为中医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动力。
孙喜灵姜伟炜李有根林霞丁宝刚刘卓军黄冲张永光张涛
关键词:辨证论治
消费品宏观质量评价模型与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讨论了产品宏观质量的内涵特征,根据质量内涵特征基于群组决策方式,建立了宏观质量的评价模型;在收集整理5个行业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实证分析,旨在把握我国消费品宏观质量水平,为消费品质量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于彭黄冲刘卓军
基于统计分析的中医体质分类研究
本文介绍了朴素贝叶斯分类(以下简称贝叶斯分类)、最小距离分类等两种判别分类方法和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的降维法,收集整理了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数据。在数据降维前和降维后分别用两种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类,对比分析了两种分类结...
黄冲刘卓军
关键词:中医体质贝叶斯分类数据降维
文献传递
中医学缺失的技术内容与技术体系被引量:2
2018年
在中医学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更多时候提及的是中医理论体系,而忽略了还有多种技术和技术体系的存在。实际上,中医学应用于临床的技术比理论出现得要早,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学的技术内容并没有被很好地分化出来,亦未建立起符合自身规律的技术体系。中医学缺失的技术内容包括技术理论、技术操作能力、技术框架内涵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中医学特色的技术概念,明确各项具体技术的内涵,系统阐明不同技术之间的关系,这是建立中医学技术体系的基础。
孙喜灵姜伟炜丁宝刚刘卓军黄冲张永光张涛
关键词:中医学
基于中医体质与序参量的健康系统模型研究及应用
2012年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体健康系统是人体系统的子系统。系统科学注重整体,从宏观层面研究系统的运行规律,这与中医学唯象理论在方法论上是一致的,因此系统科学相关理论可运用于中医理论体系下的人体健康系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代系统科学理论之一的协同学及其支配原理和序参量;通过分析中医体质与序参量的关系,指出中医体质是人体健康系统的序参量;运用协同学原理构建基于中医体质的人体健康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解释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和体质可调论,为建立中医体质学与近代系统科学之间的联系,建立人体健康系统模型提供新的思路。
黄冲朱燕波刘卓军
关键词:体质协同学系统生物学序参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