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华
- 作品数:18 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连急性中毒1782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调查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制定急性中毒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6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1782例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毒物种类、中毒原因、中毒类型的月分布、中毒的侵入途径、地点、中毒距就诊的时间、救治方法及病死率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1782例急性中毒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823例(46.18%)。首位的中毒种类是药物(32.88%),单项毒种乙醇占第一位(29.12%)。有意接触毒物1179例(66.16%),尤以自杀为主,共652例(36.58%),其中女性496例(76.07%)。其次为过量饮酒,共527例(29.57%),其中男性342例(64.89%)。中毒时间呈无规律性波动,以1-2月、7.8月、11-12月相对较多。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途径是经消化道摄入(73.57%)。地点以家中为主(30.19%)。中毒距就诊的时间以2.4h居多(723例,40.57%),1h就诊者仅占9.88%。洗胃仍为常用的救治方法,血液净化治疗成为重症中毒患者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急性中毒患者病死率1.35%,前三位死因依次为一氧化碳、农药、药物中毒,分别占33.33%、20.83%、12.50%。结论大连急性中毒的流行学特征与国内其他地方相似,但男性中毒者比例较高,这可能与过量饮酒的增加有关。
- 刘永华王心杰夏晓虹
- 关键词:急性中毒流行病学
- 循证医学与临床急诊被引量:2
- 2002年
- 刘永华张芝晶
- 关键词:急诊医学EBM循证医学临床急诊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炎症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炎症因子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为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于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患者195例,入院前均未行调脂治疗,按冠脉造影或冠脉CT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09例.分别于入院当时检测血清脂蛋白、纤维蛋白原(FI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BP)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FIB、血清炎症因子MCP-1、hs-CRP、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与SAP组患者相比,ACS患者hs-CRP、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BP水平与FIB正相关,表明二者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MCP-1与冠脉积分正相关,表明血清MCP-1水平可能反应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结论 ACS患者血清hs-CRP、FIB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二者呈相关关系,表明hs-CBP、FIB水平与冠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炎症反应和凝血异常可能相互促进,共同诱发斑块破裂,引起ACS.MCP-1与冠脉积分正相关,可能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ACS患者联合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 胡叶黄昊智永超张芝晶刘永华王心杰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Ambu心脏泵成功抢救急性大块型肺栓塞1例
- 2002年
- 刘永华王心杰
- 关键词:抢救
- 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肛周病1000例
- <正>中药保留灌肠法是中医外治诸多疗法中的一种,是将临床辨证论治后经理法方药拟定的中药配方取其水煎剂从肛门灌注到大肠中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
- 李文银郑琳琳刘永华
- 文献传递
- 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机械通气治疗与延迟治疗的研究
- 2009年
-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延迟机械通气对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312例需机械通气的急性脑卒中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开始机械通气的时间先后,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78),对照组(n=134)。对比研究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PACHEⅡ评分值、并发症、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极严重缺陷和严重缺陷占幸存者比例下降,轻度缺陷和自理占幸存者比例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延迟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和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改善预后。
- 刘永华胡叶张芝晶
- 关键词:早期机械通气急性脑卒中中枢性呼吸衰竭
-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4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比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比组基础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比组的8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8.82±1.60)分低于对比组的(12.88±2.13)分,Barthel指数(85.47±8.18)分高于对比组的(76.49±9.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低于对比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唐彤丹刘永华
-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
- 男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脑炎1例报告被引量:1
- 2020年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的小叶间胆管炎症性损伤的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是女性慢性肝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因,极少数见于男性患者。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1,LGI1)抗体相关脑炎是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与癫痫有高度相关性,通常不伴随肿瘤的发生,而且临床上对免疫治疗的反应较好[1]。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并不常见,而同时合并男性PBC的概率更低。本文通过分析临床诊断的1例男性PBC合并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的病例,对可能的发病机制复习文献,做初步的探讨。
- 刘曼唐彤丹刘永华朱磊
- 关键词:脑炎
- 长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右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长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右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24例。采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并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测量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VA)。在三尖瓣环水平处测量右心室游离壁(RVW)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MRVW)及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HS患者分为OSAHS中度组l6例(15次/小时30次/小时)。结果:OSAHS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6个月后,RVFAC、SMRVW、IVA、TAPSE较治疗前增加,RVESA、RVEDA较治疗前减小(P<0.01或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SAHS中度组患者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6个月后,RVFAC、SMRVW、IVA、TAPSE较治疗前增加,RVESA、RVEDA较治疗前减小(P<0.01或P<0.05);OSAHS重度组患者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6个月后,RVESA、RVEDA较治疗前减小(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改善OSAHS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右心室重构,对于OSAHS中度患者改善更为显著。
- 夏晓虹姬琛华刘永华苏德淳毋健
- 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织多普勒
- 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肛周病1000例
- 李文银郑琳琳刘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