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虹

作品数:138 被引量:458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3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0篇细胞
  • 31篇神经干
  • 31篇神经干细胞
  • 31篇干细胞
  • 21篇蛋白
  • 21篇胶质
  • 19篇基因
  • 19篇胶质瘤
  • 18篇脊髓
  • 17篇免疫
  • 14篇脊髓损伤
  • 12篇细胞移植
  • 12篇脑干
  • 11篇神经胶质
  • 11篇神经胶质瘤
  • 11篇分化
  • 9篇雪旺氏细胞
  • 8篇荧光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机构

  • 67篇北京市神经外...
  • 61篇首都医科大学...
  • 5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白求恩医科大...
  • 8篇北京市神经外...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护士学校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广东省中医院
  • 4篇清华大学玉泉...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吉林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北京三博脑科...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无锡市第四人...
  • 2篇日本科学技术...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37篇万虹
  • 66篇历俊华
  • 31篇王忠诚
  • 23篇李德志
  • 21篇冯洁
  • 20篇郝淑煜
  • 20篇张力伟
  • 17篇翟晶
  • 15篇张亚卓
  • 13篇张绍东
  • 12篇王身国
  • 11篇张俊廷
  • 11篇陈刚
  • 10篇武文浩
  • 10篇王科
  • 10篇刘松
  • 10篇吴震
  • 9篇杨飞
  • 9篇毛淑静
  • 9篇王春雪

传媒

  • 4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4篇中国康复理论...
  • 9篇中国微侵袭神...
  • 8篇中华放射医学...
  • 8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卒中杂志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国际神经病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外...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 9篇2005
  • 17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雪旺细胞增生及NT-3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培养的雪旺细胞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直接作用下,对细胞增生、NT-3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生1-3dWistar大鼠坐骨神经,经过酶消化分离雪旺细胞,培养在6孔板上。每天给予超声频率1MHz及声强(SATA)0.1W/cm25min连续刺激,持续14d。对照组除不给予超声刺激外,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采用5-溴-2-脱氧尿嘧啶实验(BrdU摄入实验)检测细胞增生率的变化,免疫组化及RT-PCR实验检测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离的雪旺细胞标记物S-100鉴定98%以上阳性。BrdU摄入实验发现受超声刺激的细胞在培养第4,7,10,14天细胞增生率较对照组增高,其中前3个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刺激第14天,实验组NT-3mRNA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上调,NT-3/β-actin比值分别为0.56±0.13和0.41±0.09(n=6,P<0.05)。而BDNF水平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下调,BDNF/β-actin比值分别是0.51±0.05和0.60±0.08(n=6,P<0.05)。免疫细胞化学证实2组雪旺细胞NT-3及BDNF均有超过98%的阳性率,但表达强度不同。结论给予低强度脉冲超声刺激可促进培养的雪旺细胞增生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改变,本研究为低强度脉冲超声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家谋张华林欣万虹田宝鹏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雪旺细胞增生NT-3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弥散型与局限型脑干胶质瘤的病理学、超微结构特点及增殖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弥散型和局限型脑干胶质瘤的病理学、超微结构特点以及增殖特性。方法收集18例脑干胶质瘤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18例脑干胶质瘤的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脑干胶质瘤Ki-67蛋白表达,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8例脑干胶质瘤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大多数弥散型脑干胶质瘤细胞生长活跃或具有恶性转化倾向。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弥散型脑干胶质瘤生长较局限型脑干胶质瘤活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所有肿瘤均表达Ki-67蛋白,弥散型脑干胶质瘤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局限型脑干胶质瘤(P<0.01)。结论弥散型脑干胶质瘤较局限型脑干胶质瘤生长活跃、细胞增殖快,可能与其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武文浩田永吉万虹孙异临李德志万伟庆王宇阴鲁鑫姜健张力伟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脑干病理学增殖
SHSY5Y神经母细胞瘤脑干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2012年
目的应用SHSY5Y神经母细胞瘤建立脑干肿瘤裸鼠模型。方法将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注射到裸鼠脑桥,2.5周后行MRI扫描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巢蛋白(Nestin)和神经蛋白丝(NF)的表达。结果 MRI检查显示脑干部位出现肿瘤,为长Tl、长T2信号,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后信号明显增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肿瘤为神经母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围绕毛细血管排列成假菊形团结构。免疫组化显示GFAP及NF呈阴性表达,Nestin呈阳性表达。结论 SHSY5Y神经母细胞瘤可用于建立脑干肿瘤动物模型,该模型具有稳定的重复性和可预测性。
姜健田永吉万虹阴鲁鑫历俊华张月青张力伟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脑干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胸腺细胞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2000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定量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75mGy全身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胸腺细胞 Fos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照射后胸腺细胞 Fos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24h达峰值,以后逐渐恢复至假照水平。与以往的低剂量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c-fos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在时程上一致。提示,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
万虹苏旭刘树铮
关键词:低剂量电离辐射FOS蛋白原癌基因胸腺细胞
幼年和成年大鼠C6脑干胶质瘤侵袭性差异的比较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幼年和成年Wistar大鼠脑干胶质瘤侵袭性的差异。方法 50只幼年和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A组(n=15)和C组(n=15)分别将大鼠C6胶质瘤细胞注射到幼鼠和成鼠脑桥,B组(n=10)和D组(n=10)大鼠分别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到幼鼠和成鼠脑桥。2周后MRI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体积,常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侵袭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β-catenin的表达。记录4组大鼠生存时间。结果 MRI检查结果:A、C组在脑桥均发现肿瘤,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49.63±8.34)mm3和(52.07±7.77)mm3,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B、D组无肿瘤生长。A、C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47±2.23)d和(21.47±2.23)d,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D组大鼠至另2组大鼠全部死亡时仍存活。A、C组肿瘤形态观察及MMP-2、MMP-9、β-caten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成功建立幼年和成年大鼠脑干胶质瘤动物模型,但二者肿瘤侵袭性无明显差异。
王宇田永吉万虹历俊华李德志马俊艳武文浩阴鲁鑫姜健万伟庆张力伟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脑干侵袭性
低剂量辐射对小鼠下丘脑神经元信号传递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小鼠下丘脑神经元信号传递的影响。方法:应用竞争蛋白结合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75 mGy 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下丘脑神经元cAMP和cGMP含量及c-fos mRNA、Fos...
万虹龚守良刘树铮
文献传递
人胚神经干细胞植入脑损伤大鼠的存活和分化状态(英文)
2007年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发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带来希望,但脑损伤后的内部环境对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目的:观察大鼠脑液压冲击伤后植入的人胚神经干细胞存活情况和分化状态。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9/2003-03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干细胞室完成。选取SD雌性大鼠24只(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动物质量合格证号:SCXK(京)2002-2003),7周龄,体质量(250±10)g。8周龄流产胎儿大脑(产妇及其家属均同意提供),流产过程中B超监测胎儿的存活状况。BrdU单克隆抗体(Sigma公司),兔抗巢蛋白多克隆抗体(Chemicon公司),鼠抗微管相关蛋白2单克隆抗体(Neomarkers公司),兔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多克隆抗体(Biogenex公司)。方法:①取8周龄流产胎儿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获得人胚神经干细胞。②大鼠制作液压冲击伤模型。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区骨窗位置:以前囟为零点,向后2.5mm,中线右3.0mm。液压冲击参数:冲击压力0.3MPa,冲击时间25ms,冲击次数为1次。③伤后24h在损伤区移植标有BrdU的人胚神经干细胞,1周和4周后处死大鼠,邻片行BrdU/微管相关蛋白2和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染。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及迁移。②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分化。结果:①BrdU阳性细胞为椭圆形棕褐色,移植后1,4周均可见其存活并向周围迁移,且移植后4周迁移的范围更广。②移植后1周,皮质颗粒层和皮层下均见较多的BrdU阳性细胞,且BrdU/微管相关蛋白2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移植后4周,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脉络丛和微血管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且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微管相关蛋白2双阳性细胞。结论:人胚神经�
张泽舜万虹历俊华翟晶王忠诚
关键词:细胞分化爆震伤
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液压冲击伤的影响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通过人胚神经干细胞 (HNSCs)移植大鼠脑液压冲击伤 (FPI)探讨HNSCs对脑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NSCs并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 ,液压冲击大鼠右侧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区制作脑外伤模型 ,脑外伤后 2 4h移植HNSCs ,分别于脑外伤前、脑外伤后 2 4h、4周行神经运动行为学评分 (NMFE)和检测左下肢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巢蛋白 (nestin)、微管相关蛋白 2 (MAP2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半乳糖脑苷 (GalC)蛋白表达。结果 大鼠液压冲击伤后 2 4h ,左下肢功能障碍明显 ,运动评分14 .3 75 0± 2 .13 3 9,SLSEP潜伏期 3 0 .463± 4.64 0与损伤前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但移植HNSCs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HNSCs移植后 1周 ,BrdU阳性细胞从移植区域向周围扩散 ,邻片nestin、MAP2和GFAP均为阳性 ,但MAP2阳性细胞较多 ;HNSCs移植后 4周 ,未见nestin阳性细胞 ,液压冲击区域聚集GFAP/BrdU双阳性细胞和MAP2 /BrdU双阳性细胞 ,且GFAP/BrdU阳性细胞较多。结论 HNSCs移植对大鼠脑液压冲击伤的功能恢复无影响 ,但早期HNSCs多数分化为神经细胞 ,晚期多数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
张泽舜万虹历俊华翟晶王忠诚
关键词:人胚神经干细胞体感诱发电位
人脑干和幕上胶质瘤N-cadherin和β-catenin mRNA的表达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N-cadherin和相关因子β-catenin mRNA在人脑干和幕上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N-cadherin和β-catenin mRNA在18例脑干胶质瘤和18例幕上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 N-cadherin mRNA在脑干和幕上胶质瘤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β-catenin mRNA在脑干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幕上胶质瘤(t=2.255,P<0.05);N-cadherin mRNA在脑干胶质瘤中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增高(t=2.711,P<0.05),在幕上胶质瘤各级别表达无显著性差异。β-catenin mRNA在不同级别脑干和幕上胶质瘤中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N-cadherin和β-catenin mRNA在脑干和幕上胶质瘤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480,r=0.809,均P<0.05)。结论 N-cadherin和β-catenin的过度表达在人脑干胶质瘤的侵袭及恶性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马俊艳武文浩田永吉历俊华张力伟万虹郝淑煜李德志阴鲁鑫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Β-连环蛋白脑干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方法,探讨BMS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采集SD大鼠(雄性,体质量150~160 g,10只)的长骨骨髓,获得骨髓细胞.实验组细胞以高质量浓度rhGM-CSF(400 μg/L)为诱导剂,进行体外诱导分化;对照组培养基为常规1640培养液.培养至第8天,收集细胞后分别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分化后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内皮细胞的鉴定.结果实验组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结构特征及特征性的W-P小体结构,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呈多边形,细胞膜表面有大量的细长丝状伪足及短小的微绒毛,符合内皮细胞的特点.结论 BMSC在高浓度的rhGM-CSF诱导作用下分化的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王春雪王拥军赵性泉万虹孙异临历俊华毛淑静刘丽萍
关键词:体外诱导分化骨髓基质细胞内皮细胞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胞膜表面组细胞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